APP下载

清代沈阳城市布局的宗教色彩探析

2015-03-16

城市地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皇太极努尔哈赤藏传佛教

梁 凤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一、清代时期沈阳的城市发展

1.沈阳城市的发展。

沈阳古城,历史悠久。远在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我们祖先的足迹,他们世代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生息繁衍。沈阳新乐原始人遗址和大量出土文物的发现,成为沈阳这座文明古城的历史的实物见证。从战国到汉代,由于沈阳开始设置建城,人口增多,生产发展,沈阳的商贸也有了发展,从发展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可资证明。辽、金以来,内地大批移民来沈阳拓荒种田,使沈阳地区经济文化都得到发展,与中原的各种联系更加密切。明代,由于女真人的崛起,时刻威胁着明朝统治,沈阳不但在军事战略位置上更加突出和重要,在经济上也有很大发展。至明嘉靖十六年,沈阳中卫城所辖人口已近两万。清初时期,在此拓建城郭,营造宫殿楼宇,沈阳成了清初两位开国之君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子太宗皇太极的政治舞台,也是东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城市布局的发展。

沈阳城最早建城郭始于战国时期,之后辽、金、元诸朝也在此筑城,但均系版筑土城。后金奠都沈阳后,又在明建砖城的基础上增拓其制,扩建沈阳城。明朝在沈阳建砖城,是“因旧址修筑”,即在元建土城的基础上改建的。天命十年,迁都沈阳前后,主要是修缮城垣和改设城门。明嘉靖二十二年在保安门外扩建“关厢”,周围六百七十九丈,供游击军使用,护城河等未有改变,只是将“安定门”改建并易名为“镇边门”。经过后金军与明军的战争,沈阳城墙已高不盈丈,矮处仅五六尺,其砖咸蚀,坍塌可登。沈阳新都源于东京城,在东京时即设有八门。而且按八旗方位制度,八

二、清代时期沈阳的佛教文化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在沈阳宗教历史上,再早传入的当属汉传佛教,其次是道教。为了拉拢蒙古等少数民族,扩大自己的统治力量,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东北过程中,一方面通过武力去征服本民族各部,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怀柔政策拉拢各民族,使之归附于女真政权之下。努尔哈赤在不反对原有各宗教的前提下,开始推崇喇嘛教。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续提倡信奉喇嘛教,并使之后来居上,成了清朝的国教。

清朝建立初期,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的政策是联结蒙藏对抗汉朝,达到满、蒙、藏结盟的局面。由于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的不断壮大与巩固,使其逐渐意识到蒙古族对其势力的影响之大。自明朝万历年以来,蒙古各部开始信奉藏传佛教,因此,为了使后金政权与蒙古的关系更加密切,努尔哈赤意识到萨满教已经无法使各族部落得到跟大的利益,必须做一些事实性的改变,从根本上渗透部族的思想,稳固满族的根基和利益。努尔哈赤更倚重藏传佛教的传播,以藏传佛教的推广为粘连与蒙古诸部关系的纽带;同时,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教,转变为统治地位。大力推崇藏传佛教的努尔哈赤也赢得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发展与巩固。他的成功与藏传佛教的传播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藏传佛教对其发展军事、政治有着非常重要的功劳。

由于喇嘛教在清初统一蒙古、东北和建立全国政权的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所以有清一代的统治者,一直重视对喇嘛教的保护和提倡。著名的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均为喇嘛庙,由此可见喇嘛庙在清代的政治地位。截至清末年,沈阳市有喇嘛教寺庙十二座,虽然数量有限,但其香火或其地位却不次于其他宗教寺庙。沈阳现存著名的喇嘛教寺庙主要有实胜寺、法轮寺、延寿寺等。

三、沈阳城市布局的宗教色彩

1.实胜寺

该庙由清太宗皇太极建造,所以实胜寺也成“皇寺”。喇嘛教有红教、花教、白教、黄教等派别之分,而实胜寺喇嘛教属黄教派,戴黄色宗喀吧帽。

天聪九年,皇太极通过政治怀柔和武力征讨手段降服了察哈尔林丹汗的蒙古势力,林丹汗本人逃亡于西北大漠。这次征讨过程中,清兵掠夺了大量宝物,其中尤以一尊重达千两的护法金佛更为珍贵。这尊佛高约四十厘米,两腿呈半蹲装,双臂交叉于胸前,右手操一月牙斧,左手执一个嘎啦巴 (藏族用具),胸前置一降魔杵,两眼怒目圆睁,令人望而生畏。皇太极深知蒙古降民对喇嘛教的信仰之情,为使其长期归顺,维护自己的有效统治,于崇德二年下令在盛京城西三里处兴建喇嘛庙一座,并将其作为皇家寺庙。”这说明皇太极得到玛哈噶喇佛后当即就决定修建实胜寺。工程两年竣工,寺庙落成的时候,皇太极亲自到寺内降香礼佛,并赐寺庙名之曰“莲花净土实胜寺”。

据实胜寺碑文所记,玛哈噶喇佛原本在西配殿供奉。传说玛哈噶喇佛供进西配殿不久,出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就是每天夜间玛哈噶喇佛都出来,坐到大殿的房顶上往东看,一连几天都是如此。寺内掌印的达喇嘛以为金佛想住大殿,于是就把玛哈噶喇佛请到大殿供奉。但是每天夜间喇嘛们仍然看见金佛坐在大殿房顶上往东看。便决定在寺内天王殿的西北角修建坐西朝东两层佛楼。为了不违背喇嘛教的教规,特意称佛楼为玛哈噶拉庙。所以皇寺又有庙中庙的说法。但人们习惯上还愿称佛楼为玛哈噶喇楼。

2.四塔寺

四塔寺分别为:东为慧灯朗照,名曰永光寺;南为普安众庶,名曰广慈寺;西为文祝圣兽,名曰延寿寺;北为流通政法,名曰法轮寺。”工程于崇德八年动工,顺治二年竣工。

四塔寺修建是为了保护大清的龙兴重地盛京城,使大清王朝的江山永固,兴旺发达。经过几十年的征战,清王朝已经占据了明朝山海关以北的广大地区,其国力正在日趋增强,直取明朝的整个江山指日可待。为了笼络蒙古和图白忒部落等少数民族,从西北面形成对大明王朝的包围之势。按照佛教的坛场形式,盛京皇宫为居于中心的大日如来,东南西北四塔寺为四方佛,从而构成佛教的坛场。清初从努尔哈赤时开始为了怀柔蒙古等少数民族就提倡喇嘛教,斌一度成为清朝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为了使后金政权与蒙古的关系更加密切,努尔哈赤更倚重藏传佛教的传播,以藏传佛教的推广为粘连与蒙古诸部关系的纽带;同时,藏传佛教逐渐取代萨满教,转变为统治地位。大力推崇藏传佛教的努尔哈赤也赢得了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发展与巩固。皇太极接受了西藏喇嘛的建议而决定修建四塔寺,四塔寺是按易经八卦的说教而修,四塔寺象征着易经中所指的“四象”。从四塔寺的各自名称和内在联系看,四塔寺的修建也反映了皇太极作为封建皇帝的上天、臣民、天子三者关系的朴素思想。东塔为“慧灯朗照”,指佛主、上天;南塔为“普度众生”,指大地、臣民百姓;西塔为“文祝圣寿”,指圣上、天子,即皇帝。有了佛主、上天的保佑,有了广大臣民的支持,再有一个健康而贤德的天子、明君,才能达到“流通正法”、“法轮常转”、大清江山永不变色的最终目的。所以说四塔寺中的北塔最为重要,是皇太极修建四塔的真正目的所指。

结语

清代沈阳城市的发展与宗教教义,禅宗,佛法密切相关,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统治之下,统治者为了控制百姓的思想不让百姓造反起义,在唐朝时期就大肆宣传佛教,让百姓安于现状不争不抢,思想上的统治导致人们的创造也与佛教相关,因此建筑与佛教佛法密切相关。

[1]金良生.满族建筑初探 [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1)

[2]黄波.盛京皇宫中的建筑空间意匠与文化特色[J].城市问题.1994(03)

[3]李小波.古都形制及其规划思想流变 [J].城市问题.2003(03)

[4]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0

[5]吴良镛.中国城市发展的科学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4(01)

猜你喜欢

皇太极努尔哈赤藏传佛教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论德里罗小说的藏传佛教渊源
努尔哈赤喜食生肉
论清朝入关前对于汉文化的吸收
先生冷吗?
一梦前尘念三生
赏赐仇人
努尔哈赤的“刨树根”战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