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轮股市报道得失谈
——证券报道如何防范“非理性舆论圈”

2015-03-16王凯蕾

中国记者 2015年9期
关键词:牛市股市舆论

□ 文/王凯蕾

本轮股市报道得失谈
——证券报道如何防范“非理性舆论圈”

□ 文/王凯蕾

重大行情下的股市报道不仅是财经报道,更是重大社会事件报道。在去年以来的牛市报道中,一个非理性的舆论圈逐渐形成,主要表现为:政府隐性担保心理被放大;受众选择性接受现象凸显;“一边倒”报道频繁出现。如何在股市的非理性震荡中坚持理性独立、客观公正,发挥社会守望功能?在走访交易所、券商、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媒体的专业人士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重大社会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应着力把握的一些“思维”。

股市报道 非理性舆论圈 辩证思维

股市报道,特别是重大行情下的股市报道不仅是财经报道,更是重大社会事件报道。2013年底以来,Ā股市场走出了跌宕起伏的行情,从2000余点一路狂奔,于6月15日冲高5178.19点,尔后一泻千里。在当前市场趋稳的背景下反思这一轮牛市媒体报道的得失,对于做好未来的股市报道,乃至一些重大社会性事件的报道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笔者日前走访了交易所、券商、研究机构以及一些媒体的专业人士,试图寻找重大社会事件报道中主流媒体应着力把握的一些“思维”。

非理性舆论圈的形成

从2000点到5000点,Ā股市场的报道经历了许多“不经意间”的转折。从开始的漠不关心到狂热到悲观的转折几乎在不知不觉间发生,当股民突然发现自己买的股票都在上涨,媒体也突然发现,牛市已经来临;当股民突然发现自己买的股票都在下跌,媒体坚持了几天后,也开始认为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崩盘危机,有不少选择了沉默。

在这轮牛市报道中,一个非理性的舆论圈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演化,其中有三个重要现象需要关注:

一是政府隐性担保心理被放大。在中国金融领域,包括银行业务、信托业务等,政府隐性担保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退出。由于Ā股市场表现与国内外宏观经济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背离,这轮牛市被解读为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发展红利释放的结果,其舆论影响是认为政府会对股市兜底,放大了股民前期的爆炒热情。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副所长阙紫康认为,国家确实需要一个好的资本市场,市场要有人气,也确实需要媒体舆论的支持。本轮股市报道的主基调应该肯定,但其中的问题是在受众中造成了政府隐性担保的心理,一些媒体文章涉及具体的市场走势评价,尽管其中也有风险警示,但还是给市场波动给出了区间,容易在投资者心理上造成“定势”。广发证券总裁林治海认为,本轮快速上涨的行情有一定媒体舆论引导的因素,一些媒体认为股市不惧经济下行压力,股市被打上了“政策牛”“改革牛”的标签,无形中干预了市场。

二是受众选择性接受现象凸显。传播学上的选择性接受理论在此次牛市舆论场上得到了印证,尽管市场有两种声音。舆论也有两种声音,但受众只接受自己愿意相信的声音。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说,在本轮牛市的上升过程中,媒体、网络大V、名人,发出预警的声音都是偏低的,甚至一旦泼火爆市场的“冷水”,就会遭遇“人人喊打”的局面。2015年来的股市舆论状况揭示了一个规律,在大众狂热的时候只听得到狂热的声音,在大众悲观的时候只听得到悲观的声音,“顶”没有人信,“底”也没有人信。

三是“一边倒”报道频繁出现。在本轮牛市报道中,2000点的时候,除了专业媒体外其他媒体对市场的关注度很低,到了4000点,大量激昂的报道开始涌现,到了击破4500点冲击5000点大关,媒体热情也随着市场热度出现了非线性的爆炸性增长。在这一过程中,观点或情绪“一边倒”的报道频繁出现,市场上升时一边倒叫好,市场下跌时一边倒叫衰。《经济参考报》总编辑杜跃进说,这种报道格局与我国股市散户参与程度高有关,媒体工作人员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同时又是市场的参与者,在工作时很难正确定位、区分自己的身份,稿件写作过程中时常会夹带自己的判断、自己的情绪。与此同时,新媒体崛起造就的新兴舆论场相对更缺乏理性和把关,在此轮牛市报道中也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传统媒体从业者的判断和导向。

“三多三少”格局显现

在非理性舆论圈的直接带动、影响下,媒体报道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少”格局。

一是多了狂欢,少了警示。市场和媒体在本轮牛市上升期并非没有作风险提示。但不论在一篇文章中还是在整个报道期内,风险提示更像一个可有可无的“尾巴”,并没有成为媒体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随机抽取了某都市报6月8日至6月14日的版面分析,发现无论是版面安排、标题制作,还是配图、文字倾向,都充满了狂欢的氛围,风险提示则几近于无。比如其在大跌前几天的一篇关于做合格投资者的评论文章(《做个合格投资者 方不负大好行情》),本来应该讲的是价值投资,结论却是在注册制等改革尚未推出的背景下,言顶过早,应该放心大胆去做看好的股票。

二是多了赞誉,少了思考。当前资本市场一系列重大改革正在推进,媒体对这些改革措施的报道,不是“有闻必录”就是“敲锣打鼓”,很少有报道思考、研究这些改革措施集中推进可能产生的风险。比如,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的推出是深入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但媒体对于这些改革措施的系统性连锁影响是缺乏到位分析的。林治海认为,场外配资和伞形信托,加上场内融资等杠杆资金大举快速入市,从适当投资者到资金规模均趋于失控,是本轮牛市“泡沫”的重要因素。上半年Ā股新开账户4427万户,交易保证金增加约1.9万亿元,杠杆资金也在持续大举入市,当市场走势逆转,股价下跌与杠杆资金平仓形成连环效应,彼此叠加强化,最终引发连续的“千股跌停”和市场信心崩塌。笔者梳理有关股市杠杆的报道发现,媒体对于这些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新事物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就是在证监会清查配资的过程中,类似于“查配资无碍牛市”的观点还继续在一些媒体上出现。

三是多了描述,少了调查。笔者走访的不少专家认为,在本轮牛市报道中,媒体对表象意义上的市场走势作出了很多描述甚至评述,但一些值得研究的市场现象,比如上市公司改名潮、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频发等,并没有得到深入调查和研究。阙紫康说,好的市场需要有合理的定价、遵纪守法的环境,从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看,应该更多关注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违规行为,比如两市高价股,应该研究其价格的合理性,研究是否有内幕交易,研究是否存在联手做庄等。

□ 2015年8月27日,股民在江苏无锡一家证券营业厅关注股市行情。在各种利好政策的鼓舞下,8月27日A股强劲反弹,上证综指站稳3000点整数位,并录得逾5%的年内第三大单日涨幅。(新华社/发)

辩证思维恪守理性

笔者走访的专家认为,总体而言,在这轮牛市中,媒体报道的平衡性、客观性存有问题。牛市时期的报道不应该视为纯粹的财经报道,而是应该作为影响面巨大的社会事件深入剖析,辩证思维,恪守理性,防范风险。林治海等专家认为媒体对于股市的报道,无疑应以公众利益至上,在股市的非理性震荡中坚持理性独立、客观公正的报道理念,发挥其信息公开、舆论监督、风险警示的社会守望功能——在股市泡沫高涨时,起到预警作用;在股市低迷时,凸显稳定人心作用;在股市利益博弈趋烈时,发挥舆论监督功能;在股市非理性追涨杀跌、谣言四起时,保持冷静客观,彰显拨乱反正作用。

其一,恪守“两面”思维,建立风险底线机制,防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虚高说,对于股市,我们唯一能预测的就是会上下波动。在任何文章中,即使是警示风险的文章中,都不应该对价格作直接的判断,而是应该列举一些事实,从风险源来做报道。《经济参考报》总编辑杜跃进说,财经记者专业性的提高,不是预判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而是客观理性,在市场狂热的时候能够提示风险,在市场悲观的时候能够看到希望。任何一篇文章中,任何一个报道期的连续动态过程中,都应该有“两面”或者“两个向度”的声音,平衡是风险底线机制的关键,毕竟谁也不可能始终准确预测市场,谁也不可能对市场发展的最后结果负责。

其二,恪守“多疑”思维,建立报道隔离墙,防范报道被揣度、放大。一的报道也可能有正面的解读,在诡谲多变的舆论场中,千万不要相信你说什么别人信什么,也千万不要相信“重复一千遍谬误就能变成真理”。广证恒生证券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袁季认为,媒体要始终对自己报道的舆论效果“存疑”,要建立起“隔离墙”,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把自己从事件中撇出去。

长期以来,一些主流媒体被认为是官方意志的传递渠道,这样一种认识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不是也是”,媒体发声的社会风险极大。在本轮牛市报道中,不少受访者提到,舆论场中的声音太单一,总是那么几个专家。这些专家只能代表某个方面的利益诉求,远不足以传递市场判断、舆论诉求的丰富性。

在这种生态环境下,要建立“隔离墙”,应该持有客观中立的态度,对事物的思考、判断要有多向度,表达的观点要兼收并蓄,要全面,而且尽可能做到平衡。

其三,恪守“问题”思维,建立“热点议题”触发机制,防范报道片面性。在本轮牛市报道中,一些媒体本着“帮忙”的态度,对一些市场政策、措施的推出“点赞”。毫无疑问,对有助于资本市场进一步市场化的措施要点赞,但点赞并没有剥夺媒体深度思考的自由。张蕾认为,媒体天然的精神是“质疑精神”,对于任何一个新生事物,有积极的态度,但也要恪守“问题”思维。遇到新事物就要有触发机制,既要从积极面进行总结,也要从“副作用面”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地做到“小骂大帮忙”,才有可能真正地有助于事物的“螺旋式”上升、发展。

在一些重大社会热点事件中,媒体报道被社会舆论放大、曲解的现象极为普遍,如何防范、破解,亟须进行深入思考、探索。

(作者是:新华社广东分社财经新闻部主任)篇正面的报道会有负面的引申,一篇负面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牛市股市舆论
牛市或延续至全年,甲鱼接下来还会再涨一轮吗?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利剑能否终止美股十年牛市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日历
股市里的事
股市里的事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