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的方法论分析
2015-03-16张浩郑满
张浩郑满
(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学院管理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一、《骆驼祥子》内容简介
(一)作者简介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 (1899-1966)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出生于北京城一个贫民家庭,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长大。1924年,老舍赴英国相田任汉语教师,一直工作到1929年。在那里,他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并开始了小说创作。他幽默中含有讽刺,颇近于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笔致。然而,对于老舍来说,初期的创作是不可缺少的练笔,三十年代,他的创作渐趋成熟,终于在1936年推出了自己的重头戏《骆驼祥子》。
(二)故事情节
祥子原本生活在农村,他18岁的时候,不幸失去了他的父母和几亩薄田,他便跑到北平城里来做工。生活的压迫促使他当了一名人力车夫,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不赌钱,咬牙苦干了3年之后,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自从有了这辆车以后,他对生活产生了热情。无论风吹雨淋,从不间断,但是他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考虑的不是很多,兵荒马乱的时候,他也照样出去拉车。在某一天为了赚更多的钱他冒险把车拉到清华,结果他的车与人被许多兵拉走了,自食其力的理想被第一次击破了。在一天晚上,他趁军营里混乱逃了出来,把从部队里牵出来的骆驼以35元大洋卖给了别人,于是得了外号“骆驼祥子”。当地有个人和车厂,老板叫刘四爷,快70岁。刘四爷年轻的时候干过不少不正当的买卖,贩卖过人口,在民国之后,才开了个车厂。刘四的女儿都三十七了,名叫虎妞。在祥子来时受到了虎妞的热情款待,祥子把自己的三十元钱放在了刘四爷那里,希望自己攒够钱后能买一辆车,他拼命地赚钱,在一天晚上因为喝了几杯酒被虎妞灌醉跟虎妞睡在了一起,醒来的他深感愧疚。祥子决定离开人和车厂,之后他来到曹家拉车,买了个储钱罐准备第二次攒钱买车,在祭灶那天晚上,祥子被孙侦探抓住,他逼迫祥子交出了自己积攒的三十块钱,祥子第二次买车的希望也成了泡景。后来,虎妞给了祥子一百元钱买下了别人的一辆车,虎妞之后怀孕了,祥子也病倒,虎妞因为不注意自己的身体,怀孕后难产而死,祥子把自己积攒的钱用来为虎妞办丧事,这使得自己几年的努力落空,内心里悲痛欲绝。祥子的邻居二强子有个女儿叫小福子,表示愿意嫁给祥子。但是祥子说让小福子等自己将来有钱了,就来娶她,但是小福子不堪忍受非人的生活已经上吊自杀了。祥子内心经历了许多悲痛,他只希望活下去,这就是他的所有希望。
二、《骆驼祥子》方法论分析
(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我们知道,社会历史是一个大系统,它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在民国时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五个方面全面落后。为祥子这种底层人造成了人生悲剧提供了背景支持。书中这五个方面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经济是根本,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社会是条件。五个方面的状况为我们提供了旧中国的社会风貌,为祥子的悲惨人生提供了系统支持。
马克思在研究社会现象时深刻揭示了系统的整体性。我们在研究历史功能时可以认为历史本身的单纯存在与仅仅是众多的独立历史故事不同。我们在研究历史的协作时认为,协作是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在骆驼祥子的故事中,他人生的各个故事串合为一个人总体一生的悲剧。
(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在骆驼祥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社会多个方面的矛盾为整个故事的情节提供了发展动力。如此反复,社会矛盾为社会历史向前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在后来的人物感情方面,祥子和虎妞儿的感情也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矛盾中曲折发展。无不体现了社会矛盾对社会中的人的强大影响。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对立性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有差异就会存在对立。统一性指双方相互依赖和相互贯通。正是因为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所以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对立,也要看到统一,要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处理各方面矛盾时,必须要抓关键,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篇的文章中,对于所要解决的各种矛盾,作者运用矛盾分析法,对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我们呈现了民国时期各阶层社会人之间不同的矛盾,为理解我们的历史提供了可能。
(三)社会主体研究方法
我们可以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了实际学习工作当中去,形成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社会发展的总体来看,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我们在这篇文章中的某些情节中,看到旧中国没有什么出路,也具体论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在每个人的故事中都没有绝对的重要性,只有整体的人们团结在一起才会体现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
做人也要有水平,水平来自哪里?水平是来自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而规律性的东西,正是蕴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因此,要提高为人处事的水平,就要着眼于当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要发动群众知识,依靠群众力量,就要求我们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懂得或不坚持这样做,没有这样一套基本功,就不是一个称职的社会人。
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事业。我们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实实在在从人民群众中学习生活知识和学习知识。
[1]老舍:《骆驼祥子》,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