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特点

2015-03-16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名作欣赏 2015年17期
关键词:影视业青春片古装

⊙王 玲[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特点

⊙王 玲[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河南 焦作 454000]

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改编带来网络文学与影视剧创作的双重改变,造就了双赢的市场。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中,存在着是否要忠于原著、把架空的历史嫁接到真实的历史朝代中、古装偶像剧的崛起、作品类型化、整合原著粉丝与收视群体等等特点。随着更多的网络文学被改编成影视剧,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会越来越成熟。(按:因论述需要,文中使用了一些网络用语。)

网络文学 影视改编 古装偶像剧

随着大量网络文学被改编成或红极一时、或影响深远的电影、电视剧,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网络文学的入门门槛极低,可以说是零门槛,因此构成了“全民写作”的壮观景象。也正因如此,网络文学中适合影视改编的好故事层出不穷,影视业从中挖掘出好故事,精心拍摄成好作品,就真正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良性循环,造就了网络文学与影视业联姻、市场双赢的美好局面。这样的操作模式对于网络文学与影视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限的积极影响。

网络文学作为诞生于“零门槛”网络上的文本,一直朝着大众接受的路向上走,随意性很大,可以说,读者想看什么,网络写手就提供什么。尽管影视剧跟网络文学是同质同源的,也是朝着大众化路向上走,围着需求市场转,但剧本作为“一剧之本”,受拍摄、投资、选角、特效、后期制作、播出平台、审查制度等等的各种限定,显然,尽管同属于“造梦”艺术,影视剧却完全不能像网络文学那样天马行空、无所顾忌。从网络文学的“文本”到影视剧的“剧本”,文字化为影像,改编是必然,但怎么改却众说纷纭。

一、原著忠还是不忠?这是个问题

尽管网络文学作为一座原创力十足、储藏量丰富的影视改编资源库,已经有大量作品出售影视改编权,但毋庸讳言,目前被拍成影视剧的数量极少,并且都是点击高、人气旺,在网络上成名已久的作品。这样的网络作品自带光环,拥有大批死忠粉,但对小说的热爱都会转化成对影视剧的迷恋吗?未必。甚至,最先揭竿起义不买影视剧帐的就是原著粉丝,甚至有的粉丝会广发“英雄帖”号召抵制某改编剧,痛心疾首地谴责制片方糟蹋了自己心目中的作品。制片方为了最大限制地保证收视,在是否忠于原著这个问题上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2012年的《倾世皇妃》成为在芒果台收视率达1.9、份额9.03%的电视剧,8天在优酷网上创出破亿播放量,但原小说文本的内容远远不够一部四十多集的电视剧容量。另外小说可以天马行空,随着自己的思路走,剧本里人物的起承转合、前世今生,逻辑性要求更高,所以从小说文本到剧本的改编非常大,可以说只保留了一个框架和精华。改编后添加的很多人物,比如幽默风趣的花爷爷,就让电视剧增彩不少。而改编自桐华的《风中奇缘》,拖了几年才开播,剧名也因为种种原因从《大漠谣》改为《星月传奇》再变成《风中奇缘》,不说前期剧本改编,电视剧拍成之后因为审查等原因先后改动了三千多处,可谓命运多舛,以周播剧的形式播出也对收视有相应的影响,导致大量的原著粉对本剧失去了兴趣。而顾漫的小白文《杉杉来吃》改编成都市偶像剧《杉杉来了》,尽管为保证电视剧容量,也添加了不少配角,但整部剧始终跟小说的“小清新”“可爱风”风格一致,这部“脆、甜、萌”的作品最终以书迷和剧迷都认可的“萌萌哒”获得了收视新高。

二、架空历史与嫁接朝代

网络文学因其创作的随性自由特点,也因其创作者的知识储备与创作追求,绝大多数都是在写故事,并且这个故事追求的是或新奇到匪夷所思,或缠绵悱恻到让读者哭崩,至于故事的真实性与情节的逻辑性基本不在网络写手们的考虑范围内。但在一部影视剧的最初环节——剧本的改编再创作,故事还可以是那个故事,讲述起来却不可以再这么“任性”。

而与此相反的却是2014年的热播剧,网络作家桐华的原著《大漠谣》是写汉朝汉武帝时期的霍去病、卫青抗击匈奴的故事,然而因其部分史实以及考虑到写实带来的影响,真正播出时改名为《风中奇缘》,把朝代换成被架空的南朝,抛却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单纯讲一段三角虐恋,同样获得了不俗的收视。

三、古装偶像剧的崛起

网络文学改编的影视剧热播,造就了一批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古装偶像剧,这可谓是时代流行文化的一个特点,在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代,幼稚化是所有文艺作品的倾向,也正是网络文学影响力的一个表现方面。据统计,我国以不同形式在网络上发表过作品的人数高达2000万,注册网络写手200万,而在网络作家队伍中,男女作者比例基本持平,18—40岁的作者占75%,在读学生约占10%,可见在网络写手中,年轻人是主力军。而这批年轻人都是在自由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下长大,没有历史的因袭重担,也就部分缺乏对历史的敬畏感,写起历史故事同样信马由缰、天马行空,他们笔下的人物通常都披着古装的壳,揣着都市偶像的心,说着现代人的话,谈着超时空的情爱。尽管在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剧的过程中,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对话都会有较大改变,但内核基本是万变不离其宗,何况,古装偶像剧正是大批原著粉和影视剧观众的心头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唐人出品的《步步惊心》《风中奇缘》,热播剧《美人心计》《倾世皇妃》,尚未开播的《华胥引》《云中歌》,都是古装的壳下端着现代心的古装偶像剧。俊男靓女披着华丽的服装在天外仙境般的外景里谈谈情,说说爱,为了加强视觉效果,还会有飞天遁地的特效,为了搞笑,对话也偏向于无厘头,最好雷得观者青烟阵阵。对此,质疑的声音从来就没有断过,台湾电影学者焦雄屏诧异地问过:“什么时候电影可以不讲究剧情、美学、表演、剪接、摄影这些门槛,直接变成商品植入广告总汇与时尚杂志内页呢?”

四、类型化与目标人群的无缝连接

类型电影是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2012年的《搜索》是由原名《网逝》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由陈凯歌执导的影片,短短一部影片囊括了都市爱情、悬疑、剧情、社会批判、网络暴力等热门话题,由大导演执导、大牌演员参演,亦算是近年来的大制作,“现实题材电影,能让国外了解一个真实、‘活着’的中国”,陈凯歌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这样说过。可见作为陈凯歌的转型之作,这是部“野心”之作,但在豆瓣上的评分却只有7.1分。部分原因是由于影片的类型化不明显,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而后来的网络小说改编的青春片却很轻松地避开了这一陷阱,几乎是部部票房飘红,张艺谋执导的艾米的《山楂树之恋》、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赵薇执导的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张一白执导的九夜茴的《匆匆那年》等等,让人不由感慨青春片真的太容易赚钱了。不管电影拍成什么样,有过青春的人,都会去影院缅怀一下自己的青春,这就是所谓的类型比内容更卖座。

这些网改的青春片有着共同的特点,选择的都是火遍大江南北的小说,改编成同名影片,大批的原著迷成了进入影院观影的中坚力量,实现了小说读者与影片观众的无缝对接,提供了票房保证。这些片子也构建了自己的类型特点,怀旧符号必不可少,时代事件不能没有,怀孕堕胎已是标配。

这些青春片虽然票房、口碑都不错,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青春片”的主旨,是“青春残酷物语”,近似于意大利作家莫里亚克的表述:“你以为年轻是好事么?青春如同化冻中沼泽。”①但这些影片无一例外拍成了青春偶像剧,“它大都是青春神话的不断复制再生产。它作为特定的世俗神话的功能,正在于以迷人、纯情、间或矫情的白日梦,将年轻的观众带离自己不无尴尬、挫败的青春经验,或者成功地以怀旧视野洗净青春岁月的创痛。”②甚至,部分网改青春片连原著的深度都不曾抵达。

L·西格尔认为:“改编是影视业的命根子。”网络文学必将成为我国影视业发展的助力,随着更多的网络文学被改编成影视剧,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会越来越成熟,也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网改影视剧。

①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1页。

② [日]清真人:《现代日本的青春——岩井俊二的影像世界》,洪旗译,《世界电影》2002年第4期。

作 者:王玲,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网络文学的影视改编研究”(2014-qn-655)成果

猜你喜欢

影视业青春片古装
带着病母去旅行
华谊兄弟 光环褪色
穿着古装玩跳皮筋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IP剧的传播学分析
影视行业步入大数据时代
由互动到嵌入产业链:出版业跨界影视业的模式变迁
谈《七月与安生》如何成为不落俗套的国产青春片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