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城》的牧歌情调研究

2015-03-16李佳欣中国医科大学沈阳110001

名作欣赏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人性美牧歌情调

⊙李佳欣[中国医科大学, 沈阳 110001]

《边城》的牧歌情调研究

⊙李佳欣[中国医科大学, 沈阳 110001]

沈从文在《边城》中构造了一个美好的湘西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描绘出了一个个具有独特性的形象,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美与人性美。本文对《边城》的牧歌情调和牧歌式的叙述方式进行仔细分析,旨在为现代人定义新的人性美,促进人性美对社会自然性的引导。

《边城》 牧歌情调 人文美 引导

《边城》是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的文学作品,其中体现的人文美、乡土美、传统美都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代国人传统文化的缺失、人文道德观念的淡薄,以《边城》中的人文底蕴为引导,可以唤醒人们心中的真善美,促进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关爱他人。

一、《边城》的牧歌情调背景

作为中国文学的舶来品,“牧歌”一词多出现于西方文学作品中,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多以牧歌情调去描述那些抒发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学作品。从《边城》的创作手法来看,其多以牧歌情调式的写作手法进行内容的描述。《边城》描述的故事发生于湘西地区,那里没有受到较多现代文明的影响,人们仍旧保留着淳朴的作风与习惯,特殊的湘西地域文化与优美的湘西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边城》的牧歌情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沈从文以牧歌情调的创作手法,展示了尊礼重道、淳朴善良的湘西人民的人文美与人性美。

《边城》描写了湘西人民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作品以牧歌情调为渲染方法,展现了人性美与人文美。在沈从文笔下,翠翠、翠翠的爷爷、二佬、顺顺等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都以自己的方式展现了人文美,无论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还是男女之间单纯美好的爱情,都是人性美与人情美的具现。《边城》中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权利倾轧,有的只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小说塑造了没有尊卑、没有阶级矛盾的世界,用牧歌情调式的方法展现了人文美。

二、《边城》描述的独特的湘西

令人向往的湘西世界是独特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对人性的渴望与追求是沈从文写作的目的,对于自己所描绘的湘西世界,他将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其中。

(一)独特的形象主体

《边城》刻画的人物形象是非常独特的,爱憎分明的女主人公翠翠、主动退出爱情的天保、远走他乡的傩送、默默为他人付出的爷爷。这些人物形象,自然地表达着湘西世界的独特之处。《边城》以这些人物的感情为主线,来展现作者对人性的探讨,引发人们的思考。但受时代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沈从文的这种追求,沈从文以自己对湘西的印象为基础,运用文学的写作手法,对湘西的传统形象进行了改变和超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湘西的印象,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人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湘西形象。这就是《边城》中形象的独特性,展示了人性的魅力。

(二)独特的想象功能

沈从文在《边城》中以古典湘西形象为基础构建了一个梦幻般的湘西世界,与现代都市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个过程中,他采用了无边的想象,例如《边城》中的人物形象作为个体想象物,构成了湘西世界的一部分。可以说,沈从文给大家带来了湘西世界,这是一个对人性充满思索与追求的世界;而沈从文也成为了古典湘西形象的终结者和现代湘西形象的开创者。沈从文的追求是美好的,但是在他存在的世界却是难以实现的,因为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是存在差距,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追求这个美丽的梦想,找回美好的人性。

(三)独特的形象载体

在《边城》中,不仅仅是几个主要的角色给小说带来了精彩与重要的情节,其他一些形象载体也对湘西世界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形象载体是将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相结合,从另一个角度开辟了全新的写作途径。沈从文曾回忆写《边城》时的感觉,他觉得人生就是一种形式,它承载着灵魂的美丽,如果灵魂丧失,那么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将自己的灵魂保留,才可以更好地去践行自己的理想。所以这种形象载体的运用,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促进对湘西世界的塑造。我们的一生都无法重新来过,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总是去追求一些缥缈的东西,那些不属于我们,它们只属于天空。因为那永远是一种虚幻的魅力,只有自然才是可以看见、听见,甚至可以触摸到的。这就是沈从文的湘西世界,一个没有喧闹、没有污染的美丽天堂。

三、《边城》的牧歌情调分析

(一)乐园式的理想化乡土

牧歌注重泛指而不是特指,也就是说牧歌情调的文学作品没有具体地域或时间的特指,牧歌是注重精神而非写实。尽管当前的文学界普遍认为《边城》讲述的是20世纪初的湘西文化,但在《边城》中我们找不到任何关于湘西的具体描述。沈从文在《边城》中写道:“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 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做三十天的旅行……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读者可以沿着沈从文的思路去想象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无形中就能够显现在读者的脑海中,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

《边城》乐园式的理想化乡土是建立在人性美的基础之上,作者通过小说人物的性格、茶峒地区的文化习俗等将人性美诠释得淋漓尽致。如翠翠,勤俭节约,心灵手巧,淳朴善良,能够帮助老船夫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船保顺顺是茶峒地区有实力的人物,他仗义疏财,为人豪爽,能够主动为其他人解决问题,因此深受当地人的尊敬与爱戴;船保的两个儿子都是使船的好手,不怕吃苦,还伸张正义。沈从文描写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具有传统美德的人物,同时也在强调当地的民风民俗,是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造就了一个个具有美好人性的人物。《边城》书写的是一个乐园式的理想化乡土,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争斗,一切活动开展得井然有序。

(二)和谐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边城》中,生命之间、万物之间都是和谐的,相互尊重的,这也是作者想要借助《边城》传达的思想。

首先人与自然之间是和谐的,在这个湘西世界里,自然中的每种生物都遵循着自身的规律成长、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自然与人共存在。书中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描写,那就是对女主人公翠翠与家中大黄狗之间天然和谐关系的刻画,黄狗非常听从翠翠的话,而翠翠也非常喜欢这条黄狗。这种情感只有在人和动物建立了深厚信任的基础上才会有。

其次,人与人之间也是和谐相处的。这种和谐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翠翠的爱情上,体现在祖孙俩的相依为命上,体现在外公对渡者的友好上,等等。翠翠和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是纯洁的,是不掺杂任何利益的,他们都是用自己最真挚的心去对待彼此。当天保、傩送兄弟二人面对共同喜欢的人时,不是用抢夺的方式去获得爱,而是选择退让,希望对方比自己更加幸福。面对失去消息的爱人,翠翠选择的是默默地等待。这就是湘西世界的淳朴与自然,它远离了现实世界的浮华与名利,在一份安然与淡然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除此之外,这里还存在着一份无私的爱,那就是爷爷与渡船人之间的那份感情,这是湘西世界里的无私,也是沈从文在现实世界中所渴望的人性。

(三)物景化与古典化相结合

作为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学作品,《边城》注重描写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物景化的方式展现出来,实现了物景化与古典化的有机结合。沈从文在《边城》中将湘西文化寄托在茶峒这个地方,这是牧歌强调的物景化手法。而通过还原作用,把个体归类,再把类融入个体,这是古典化的处理手段。通过物景化和古典化相结合的手段,《边城》的牧歌情调被发挥到了极致。

物景化主要是通过调整叙事时间,将过去、现在、未来三者相互穿插,相互融合,使得故事的描述能够按照作者预期的目标进行。《边城》中普遍用反复叙事,将边城人的每一个动作或行为都提炼成习惯和普遍现象,作者将人类的这种普遍性、概括性动作运用到小说中,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法为我们打造了一个真实生动的湘西世界。《边城》深受儒家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而古典化的思想也使得《边城》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如小说关于性爱的态度,作者以“大鱼咬你”和“吃掉不吃掉,不用你管!”隐晦地表达了翠翠和二佬的爱情。《边城》中的人和物都浸润着古典文化的意象,作者以独特的手法将其描绘成了美妙的山水画卷。

《边城》是一部具有浓郁地域文化气息的人文作品,通过牧歌情调式的描写手法,向人们展示了淳朴而又恬静的湘西文化。与当时批判式的文学作品写作风格不同,《边城》更强调的是一种牧歌式的人文情怀,用牧歌情调将人文美、人性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唤醒人们心中对于真善美的渴望,同时这也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模式。

[1]赵园.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A].论小说十家[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

[2] 沈从文.湘行散记·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日[A].沈从文文集(第9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3] 程致中.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的生命景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

[4] 闫立飞.从个人叙事到民族叙事:沈从文小说地域色彩的形成[J].天津大学学报(社科学出版),2011(5).

作 者:李佳欣,中国医科大学本科生。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人性美牧歌情调
山东牧歌畜牧器材有限公司
牧歌飞到天安门
情调是生活之花
哼着田园牧歌,遇见色彩斑斓的大美中国
人性美的“价值”最大化
别有情趣的夏天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的人性美探究
温暖的绝望
丝绸情调
小资情调/省钱三大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