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五味子穴位贴敷法对全麻术后虚汗不止症的观察与护理
2015-03-15徐静
桑螵蛸五味子穴位贴敷法对全麻术后虚汗不止症的观察与护理
徐静
(江苏省中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关键词:桑螵蛸五味子; 穴位贴敷; 术后虚汗不止
全麻术后虚汗不止症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在临床上发生率较高,一般发生在术后24~48 h。术后虚汗不止的汗症不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舒适影响其睡眠,而且还容易引发患者的皮肤病症。另外,如出汗过多还易伤及气血,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及身体康复效果,同时也会大量增加护理工作量,而由于手术以后患者常需要禁水禁食,也给常规的口服止汗药治疗带来困难。中医是中国传统的疾病治疗方法,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随着中医学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将中医治疗应用在术后虚汗不止的汗症等的并发症治疗之中。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汗血同源,汗出过多则易损伤心血,而致心悸、头晕、失眠等[1]。手术患者多为术后失血者,会导致气血虚弱,阴津不足,津液外泄而为汗。汗分属为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病理性的。中医的说法是“阴虚则盗汗”、“阳虚则自汗”[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虚汗不止、出汗过量会致使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微量元素丧失,较重虚汗患者汗出过久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因此,探索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非口服途径的止汗方法,是日常护理工作临床上的迫切需要。本研究运用桑螵蛸五味子穴位贴敷对50例全麻手术后虚汗不止症患者的汗症进行了治疗与护理,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全麻手术226例患者,选择出现全麻术后虚汗不止症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诊断标准:皮肤出汗异样过多,轻微者表现为皮肤湿润、黏腻;严重者可不停滴流;按部位可分为局限性和全身性两型,前者多见于掌、跖、前额、腋下和外阴等处,其中以掌跖部多汗为最常见,可致表皮浸渍,久之因汗液分解而产生特殊的臭味[3]。排除标准: ① 术后体温高于38.5 ℃并使用退热药者的患者; ② 术后属器质性疾病,合并有其他的病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热等疾病发作期所致的虚汗; ③ 术后合并有肝、肾、心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④ 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实验组50例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42~79岁,病程9~23 d;普通全麻29例,腹腔镜手术全麻21例;其中肾结石6例,肾占位4例,前列腺癌14例,膀胱癌15例,精索静脉曲张4例,肾上腺占位7例。对照组50例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43~77岁,病程11~25 d; 普通全麻28例,腹腔镜手术全麻22例;其中肾结石8例,肾占位3例,前列腺癌16例,膀胱癌18例,精索静脉曲张3例,肾上腺占位2例。2组患者在病程、病情程度、性别和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在患者手术后实施常规的基础护理,即给予补液、营养支持、抗感染等,并保持病室内温度22~25 ℃, 湿度50%~60%, 对手术后患者的虚汗未作特殊处理,只是在患者出汗时及时擦汗和每天更换衣服,并且观察记录好患者的出汗以及汗止的情况。
1.2.1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贴敷。取桑螵蛸、五味子各3 g磨粉,将桑螵蛸粉和五味子粉混合以温水调成糊状,压制成直径约2 cm的圆饼。普通全麻手术后的虚汗患者取神阙穴(神阙穴位于肚脐的正中),取穴时患者仰卧,露出肚脐,首先检查患者肚脐周围皮肤有无感染、有无破损以及有无皮肤疾病,再用75%乙醇消毒,然后将准备好的药物圆饼放在6 cm×7 cm的无菌敷贴的中间,并且贴敷在肚脐中的穴位上,轻轻按压,使药物与穴位紧密接触。每天换药1次,持续敷药3 d,3 d为1个观察疗程,中间休息1 d, 进入第2个观察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全麻腹腔镜手术后的虚汗患者取涌泉穴,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在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取穴时患者呈仰卧位露出双脚,首先检查患者足底皮肤有无感染、有无破损以及有无皮肤疾病,再用75%乙醇进行消毒,然后将准备好的药物圆饼放在6 cm×7 cm的无菌敷贴的中间,并且贴敷在涌泉穴的穴位上,轻轻按压,使药物与穴位紧密接触。每天换药1次,连续敷药3 d, 3 d为1个观察疗程,中间休息1 d,进入第2个观察疗程,共观察2个观察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安全性观察: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常规化验;心、肝、肾功能检查。疗效性观察主要观察相应症状与体征[4]。比较2组患者治疗护理后虚汗痊愈、好转、无效的例数。痊愈:出汗停止,指无汗潮湿头发和内衣,皮肤也无汗湿,神疲乏力等症状消失;好转:出汗显著减少,无汗湿头发和衣服,仍有皮肤湿,神疲乏力等症状改善;未愈:汗出无减少,活动汗出仍较多其他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经过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采用桑螵蛸五味子穴位贴敷法对全麻术后虚汗不止的汗症的治疗护理效果要比常规治疗护理的效果明显。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全麻手术后虚汗不止症属于祖国医学“汗症”范畴,是病患在全麻手术后的一种异常生理反应,即由于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使得乙酸胆碱分泌增多导致小汗腺分泌过多,其临床表现为局部性虚汗和全身性虚汗,局部性虚汗常见于手掌、足跖、腋下,其次为鼻尖、前额、阴部等,全身性虚汗者皮肤表面是湿润的,而且伴有阵发性的出汗,亦能导致患者烦操不安、全身不适、口干唇燥,影响其睡眠和饮食,严重时会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水、电解质紊乱,容易引起患者的伤口感染,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变证,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康复[5]。
中医学认为全麻手术后虚汗不止症是全麻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这是因为麻醉手术后患者的机体生理发生了改变,根据每个患者身体状况的不同,个体差异的存在,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药量剂量的不同,病患吸收程度的不同,会不同程度造成患者的气血耗伤,营卫失和,阴阳失衡,气阴两虚。阴虚则生内热,内热熏蒸,则汗频出;又因术后伤津动血,每有淤血内阻之证[6]。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汗证》里还有“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且临床尚有因阴虚而阴损及阳的阴阳两虚,由血瘀而致水湿内停的血瘀与水湿并见等,所以又可细分为阴虚、阳虚、气虚、血瘀、血虚、湿阻、外感所致的虚汗。同时手术本身对人的身体也有一定的损伤,如手术中失血过多,脏器受到了损伤,损伤的程度又不尽相同,再者手术后的疼痛、手术后对体液的引流、对坏死物质的吸引以及各种插管(如胃管、尿管、引流管等)、各种仪器监护的影响等均可导致病患气虚津伤血耗,阴虚火旺,以至于阳不得入于阴而出汗[7]。
穴位贴敷治疗是在“天灸”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医学“透(经)皮给药系统”理论,外敷药物借助腧穴透入肌肤,激发经气,促进脏腑功能恢复。汗腺是由交感神经系统支配,其中枢性纤维沿整个脊髓分列,与所发生的交感神经原分布一致[8]。神阙穴就是人的肚脐眼,别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其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是前人留下的标记称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是任脉的重要穴位,任脉主阴、主血,主一身阴气,如果人的阴气不足就要影响血脉,所以任脉为阴脉之海,有主全身阴液的作用,因此神阙穴具有回阳固脱、振奋中阳之功,在经络气血运行与脏腑功能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部表皮角质层最薄,并且脐两侧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无皮下脂肪,易于药物穿透,采用桑螵蛸粉五味子粉的混合药剂敷于其上能刺
激皮下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促使人体的神经尤其是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跃状态,从而调节人体的体液,改善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使人体功能慢慢恢复正常,达到止汗的目的。足底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即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治疗疾病方面也显示出其重要作用。人类的足底部含有丰富的末梢神经网以及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等器官,与人体各个系统、组织、器官有着密切的联系。用桑螵蛸粉五味子粉的混合药剂敷于其上可以有效改善局部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和有节律的运动性,从而促进血液、淋巴液在体内的循环,调整人体的代谢过程。五味子具有生津敛汗之功效[9],桑螵蛸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之功效[10]。两味药配伍用于敷贴神阙穴或涌泉穴穴位,可使汗腺腺体表面细胞蛋白质变性或凝固,使腺体分泌减少,从而抑制汗腺分泌,达到止汗的效果。全麻术后汗证证候千变万化,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止汗治疗方法很多,在穴位上加以辅助治疗的方法使用简便、效果更妙,桑螵蛸五味子穴位贴敷法对全麻术后虚汗不止症的汗症经临床应用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其治疗和护理效果优于常规的治疗和基础护理的效果,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郭一民.汗证辨治浅析[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 2005, 7(1): 47.
[2]艾志福, 吴秋江, 周步高.脏腑辨证治疗汗证体会[J].江西中医药, 2012, 43(12): 21.
[3]江苏省卫生厅.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S].南京.江苏省卫生厅, 1994: 618.
[4]陈文霞.敛汗散穴位敷贴对术后禁食患者多汗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 167.
[5]刘建和, 吴亦之, 谢海波, 等.汗宁方颗粒治疗冠心病PCI术后气阴两虚汗证[J].中医药导报, 2012, 18(4): 7.
[6]程祖耀.中药治疗手术后盗汗52例[J].陕西中医, 2003, 24(9): 810.
[7]李克寒, 熊明月, 郭文丽.中医治疗骨科术后汗症152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6(2): 65.
[8]郑云.五倍子粉穴位贴敷治疗肺气阴不足型汗症5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 2013, 48(7): 511.
[9]如海.五味子功效与应用[J].现代养生, 2010(12): 23.
[10]慕妍琳.桑螵峭的功效及临床应用举例[J].大家健康: 中旬版, 2013, 7(3): 51.
收稿日期:2015-02-05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2-124-02
DOI:10.7619/jcmp.20151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