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植根水田的种子
——访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柯卫东
2015-03-15潘瑞冬
本刊记者 潘瑞冬
柯卫东指着画册上头带草帽,正在莲藕田中“侍弄”莲花的人,笑着对记者说:“你看,这个人就是我”。水生蔬菜新品种的选育离不开水,深入藕田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经常同研究人员一起在水田里进行杂交、选种、调查工作。
自1984 年毕业后,柯卫东就跟随我国水生蔬菜专家孔庆东进入水生蔬菜领域,一直坚持从事水生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发掘、研究利用和技术推广工作,取得许多新的突破。主持水生蔬菜资源圃工作;诱导出全世界第一支试管藕;成功选育出超高产莲藕巨无霸、超高产子莲满天星等优良品种……他的科研硕果累累,社会效益明显,成就了武汉鄂莲品牌的名誉,更使鄂莲成为国内莲藕产区的主栽品种。
根植于沃土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平原湖区占20%,长江、汉江横贯全省,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水网密布,湿地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誉;加之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发展水生蔬菜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柯卫东出生于湖北大冶,就生长在这片神奇的沃土。自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他深入全国20 多个省市及资源丰富的东南亚一带,行程10 多万公里,收集和保存莲藕、荸荠、慈姑等12 类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在武汉江夏区创建了“国家种质武汉水生蔬菜资源圃”。该圃 规模被专家评定为“国内首创,国际罕见”。目前,该资 源圃保存水生蔬菜种质资源2 000 余份,成为世 界上保存水生蔬菜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单位。
“在此之前因为科研力量单薄,水生蔬菜科研单位较少,所以没有精力来研究子莲、茭白等其他水生蔬菜品种。然而目前,水生蔬菜科研力量不断壮大,研究莼菜、慈姑、菱角等小作物水生菜的人也多了起来。”柯卫东介绍说,目前水生蔬菜科研工作的宏观规划是由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牵头,其他单位都参与水生蔬菜研究所的项目,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即整个水生蔬菜产业链的每一环节都有专家从事专项研究工作。
崛起于创新
“科研要以生产为导向,与生产相结合;科研人员对于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柯卫东一再强调,对于生产上出现的问题,应该加大力度解决,要有问题导向,以产业升级促进科研进步。
水生蔬菜是我国的特色产业,种植面积约73.3 万hm2。 目前,湖北省水生蔬菜种植面积达12 万hm2,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莲藕是我国水生蔬菜中最重要的种类,全国每年栽培面积在40 万hm2左右,栽植用种量大。
传统的莲藕繁殖靠的是整藕留在水中越冬,翌年再引种它田,费时占地,病毒侵染严重,繁殖系数低,运输成本高,难以产业化生产,柯卫东一直想解决这一生产难题。
经过不懈努力,在2000 年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试管藕。10 多年后,在试管藕的基础上,他研究出微型种藕繁殖技术,莲藕生产用种量由每667 m2250 kg降低至25 kg,大大节省了运输和用种成本。
同时,柯卫东团队还创新了莲藕种植模式:种1次收3 年,采收完莲籽之后,第二年可以采收藕带,第三年采收莲藕;成功选育出超高产莲藕——巨无霸、超高产子莲——满天星等品种,目前已经选育出专门采收藕带的产品鄂莲8 号,其藕带产量高。
柯卫东说,品种的更新换代需要2~3 年时间,目前主推的品种是鄂莲5、6、7、9 号。满天星子莲现正在武汉江夏和黄陂两地进行示范种植,反映良好。
润泽于百姓
进入十月,又到一年挖藕时。全国各地采挖的雪白莲藕,品种主要来自武汉。目前,鄂莲系列莲藕享誉全国,已成为国内莲藕的主栽品种。莲藕新品种产量比传统品种高30%~50%,已形成早、中、晚熟及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消费习惯的品种。
“莲藕是无性繁殖,因此,许多种植莲藕的省份从我们这购买种藕后,自行繁殖,一般不会再来买”。柯卫东说,虽然他们的市场越做越小,但是,鄂莲系列品牌的知名度却越来越高,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比如,新疆、两广、福建、黑龙江等地,只要是莲藕产区,他们每次引种几千到上万斤,莲藕繁殖起来后,自己繁殖自己卖,他们赚了钱,又帮助我们做了推广,互利共赢。
据了解,全国莲藕产区的八成莲藕品种是武汉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其选育的鄂莲系列新品种可确保全国消费者一年四季都吃到新鲜莲藕。
然而目前,莲藕的生产和科研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柯卫东说,“挖藕、抽藕带、摘莲蓬等莲藕生产过程劳动力强度大,但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挖藕人中很少见到青壮年,老年人也在不断减少”。他提出应该从品种—栽培—机械3 个方面共同解决这一问题。在科研上,他认为水生蔬菜的育种采用传统技术较多,相对于大宗蔬菜采用分子技术而言,还有一段距离;同时可以培育专门用于鲜食的子莲。传统的子莲会在成熟后脱落,他设想可以选育出一种成熟后不会掉落的子莲品种,这样可以避免多次田间采摘的麻烦,待子莲全部成熟后,统一采摘,既省去人工成本,又节约采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