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原生态 关门现代化
——知名专家李柏槐、陈乾康教授支招西充乡村旅游发展
2015-03-15谢达波
本刊记者 谢达波
开门原生态 关门现代化
——知名专家李柏槐、陈乾康教授支招西充乡村旅游发展
本刊记者 谢达波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专长为中外文化、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方面。主持或参与《印度洋区域历史研究》(四川大学项目)、《凉山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凉山州政府委托项目)、《江油市旅游项目营销策划》(江油市政府委托项目)、《南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南部县政府委托项目)、《马尔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马尔康政府委托项目)、《四川省三国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总体规划》(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旅游局、四川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委托项目)等39个科研及规划项目。著有《旅游市场学》《旅游法规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等书籍。
3月26日,“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在南充市西充县开幕,使西充2015年“十二五”的收官之年的旅游发展锦上添花。近年来,西充围绕打造“中国最美乡村”和“中国西部绿谷”两大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其在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一枝独秀。
然而,面对我们的采访,中共西充县委书记韩伦红却表示,西充才刚刚踏上新型乡村旅游发展之路,离目标还有很远,还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困难。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经济系主任、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李柏槐和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陈乾康等知名旅游专家,专家们结合西充发展乡村旅游现有的资源,为西充乡村旅游发展支招献策。
乡村旅游记住“乡愁”味
“西充在乡村旅游发展共识、政策基础、市场需求、产业规模、带动效应和推进机制等方面出现了可喜的景象。”这是专家们对西充乡村旅游发展的充分肯定。
西充如何在中国西部绿谷、中国最美乡村建设的旗帜下,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李柏槐说,“美丽乡愁”成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尺。
“记住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是构建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是老百姓小康家园的心灵慰藉,是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魅力所在,是休闲旅游时代的文化体验。
李柏槐说:“乡村旅游发展‘乡愁’是精神文化层面的情感代码,西充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必须始终坚持让‘乡愁’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的‘底线’,尤其是休闲乡村产品开发和主题景区建设中要记得住‘乡愁’。”
那么如何让西充乡村旅游的发展记得住“乡愁”?李柏槐建议:一、树立科学的理念,渗透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战略。要从经济社会方面有规律地阶段发展和环境资源可持续地健康成长入手,坚守科学的理念、科学的主导、科学的管理。二、让“乡村意境”带着社会、文化因素融入规划。乡村旅游要特色化、品牌化,乡村旅游规划要成为休闲乡村与社区变革的主要举措,要坚持规划第一,规划工作坚持文化第一,文化挖掘坚持特色第一,特色物化坚持市场第一。三、使“见山、见水、见人、见物”成为乡村发展旅游的最重要基础,应该尽力让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结伴而行。四、“乡愁”是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文化体验,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要挖掘特色“乡愁”,塑造乡村旅游品牌,让乡村旅游产品走向业态多元,实现产旅融合。
李柏槐还指出,对乡村休闲旅游的开发,要注意突出“乡村野趣”,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田园特色,保持特有景观的原真性,把美丽乡村开发成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的“精神乐园”,力求在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中,体现现代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互补与共荣。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学、导游学和饭店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兼任四川省旅游协会理事、四川省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四川省旅游地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旅游局现场导游口试评委、四川和平国际旅行社首席顾问兼导游。著有《简明中国史》《导游实务》《四川导游实务》等书,主研《四川省旅行社人力资源开发》《中国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管理》《四川旅游人才开发》等省级课题,参研《成都市政府可调控旅游资源研究》等课题。其科研成果运用于实践,形成四川省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小语种导游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四川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四川省旅游人才开发实施意见的通知》两项文件。
乡村旅游扣起产业链条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陈乾康说,西充具备以农业为依托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条件,其休闲农业发展基础强,牛奶猪、葵花鸡、脐橙等都是非常有特色的农产品。
“休闲农业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要目标,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结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陈乾康说,西充的中国有机生活园、双龙桥有机生态第一村等景区的发展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上对推进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等方面具有典型性意义。不过,西充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更深层次将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融合,成为了西充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陈乾康建议:一、要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需要,使农业成为传承中华农业文明、对青少年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载体。同时,把农业发展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二、要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变成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乡村旅游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三、要让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直接对接城市需求和现代消费,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发展乡村休闲旅游,要把第一产业做强,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业产业的升级。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背景支持。”李柏槐建议,应该把乡村旅游资源由当前的小块分割结构变成大块结构,为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比如,注重乡村旅游与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相结合,高起点、大规模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搞好特色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做大做强特色乡村旅游产业。
乡村旅游产品走向多样化
“现代化视野下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必须满足市场多样化、高级化、个性化的需求,对现有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开发,优化现有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结构,增强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陈乾康说,乡村旅游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让乡村休闲旅游向更高层次持续地发展,使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由同质化竞争转为差异性竞争,形成乡村休闲旅游新格局。
当前,同质化现象很严重,那么对于处在乡村旅游发展起步阶段的西充如何才能走出一条特色的发展之路?李柏槐建议,要丰富表层体验的山乡观光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以山村独特的山野风光为依托、以绿色生态休闲为主题的乡村旅游,营造“景在村中,村在景中”的山乡风情,让游人观赏林木葱绿、民居掩映的美景,尽领山乡绿野风情。与此同时,沿山发展山地乡村度假旅游,尽显“山水人家”情趣。
如何开发以成片花园、果园为依托,以赏花摘果、园艺习作为主题的花果观赏体验型乡村旅游?陈乾康建议,要创新开发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避免开发成为只以视觉审美为主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应把乡村特色资源、生态环境、现代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等合而为一,集观光、娱乐、健身、科普休闲度假于一体。
当前,对于西充来说,乡村旅游发展紧紧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希望西充乡村旅游能够直接实现跨越式发展,把中国西部绿谷、中国最美乡村的名片擦得更亮,为游客朋友们建成一个集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型乐园,让游客品味一次原生态与现代化结合烹炒的“大餐”。(责任编辑/德翰 设计/张籍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