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动乡野的人文精华

2015-03-15朱玉霞

中国西部 2015年20期
关键词:龙身川北李平

文/朱玉霞

舞动乡野的人文精华

文/朱玉霞

地处嘉陵江、涪江脊背地带的四川西充县,拥有“中国十大农业示范县”的称号,不仅有比元宵节更具魅力的狂欢节——庆蛴蟆节民俗文化,还有板凳龙、婚嫁歌、剪纸艺术等人文奇葩。

板凳龙:舞龙里的一朵奇葩

在古老的农耕文明时代,天地各司其位,万物茁壮生长是人们最基本的祈愿。虽然成都平原得岷江之水的润泽,仗都江堰分水而灌溉终成天府之土,但是在四川盆地的边缘丘陵地带,也有的地方久旱不雨时,舞龙祈雨;有的地方插完秧,舞龙驱虫。在土地并不丰饶的西充,舞龙就是农业生产之余,最大的祭祀活动。

传说有一年川东丘陵地区,夏季格外酷暑,久旱无雨,井枯、河干,大地一片干枯,渴死的人不计其数,人们祈求天上能下场大雨,可不管怎样,雨总是下不来。这事被东海的一条水龙看在眼里,看到万物枯死,生灵干死,它不顾一切跃出水面,在当地下了一场大雨,万物复苏,人们得到了解救,可水龙由于违反了天规,被绑在斩龙凳上,用刀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忍着悲痛,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把它连接起来,他们认为这条斩龙凳上留住了水龙的魂魄。于是人们不分昼夜地奔走相告,希望它能活下来,舞“板凳龙”的习俗由此产生。

据《西充县志》记载,舞板凳龙的活动于明末清初随湖北麻城孝感移民入川,后流传至西充县祥龙乡。建乡以来,祥龙乡的名字来源于“会龙乡”的改名。据当地人介绍说,这“龙”字就似乎与板凳龙有关,寓意祥瑞之龙。

原祥龙乡文化站站长李平,是祥龙乡板凳龙第15代传承人,是名正言顺的“龙的传人”。据李平介绍,其先祖李金毓于1668年前后,由湖北麻城孝感乡李家湾随众多移民入川,然后落居在祥龙乡张家沟村,世代生息繁衍,迄今已历17代。据李姓世系简谱记载,大约是第5代李泽高祖的5个儿子,玩板凳龙就十分娴熟,翻滚如飞,并将其技传教全乡。可以说,落脚祥龙乡的李氏族人用十几代的子孙,数百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这条用生命去润泽干涸大地的水龙的救赎!

刚开始舞板凳龙的是“发财人”,在李平眼里,发财人就是地主、有钱人,虽然心存鄙夷,但是他也承认,板凳龙是一个富贵人的祭祀娱乐活动,并且是自上而下得到推广而流行的。当这项祭祀娱乐活动开始被平民老百姓接受并喜爱的时候,板凳龙才真正舞出花来。早年间玩耍板凳龙,是三人合耍一条板凳龙,技巧不多,比较单一。不分老少男女,不分任何场地,提条板凳就是道具,就是一条龙,三人碰头一合计,就开始表演起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原有技艺基础上,板凳龙增加了锣鼓打击乐,使舞龙人步伐、节奏、动作更加生动活泼,板凳龙的表演技艺有了很大提高。

板凳龙有多种式样的耍法。有独凳龙和多凳龙。独凳龙是一条家用普通花条板凳饰以彩龙,可由二至三人舞。舞动时按照规定套路,合着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各种花样。多凳龙在一些地方又称长板龙,组成人数不定,祥龙乡的板凳龙最长的有九洞,就是九条板凳相连。舞动时每人各举一凳,前一名是龙头,后一名是龙尾,其余为龙身。另由一人举宝珠逗引龙行进,数人协调行动,节节相随,时起时落,穿来摆去。

如今的板凳龙做得格外精细,李平把多条板凳龙去掉龙头和龙尾,保留龙身不变,用铁链连接起来,每条板凳龙作为一节龙身,再安上一个龙头和龙尾,用布匹绣龙加以装饰,一条多节龙身多人玩耍的长形板凳龙制成了。为使龙身灵活,翻滚、盘、舞自如,李平又研究出在每节龙身铁链的两端处安装上轴承,从而大大提高了板凳龙的灵活性,解决了高难度的滚、穿、腾、快舞等技巧问题。在保留传统的打击乐的基础上,李平还加进了唢呐、笛子等民乐进行伴奏,使板凳龙由地坝表演延伸到了高雅的艺术舞台。

走向国际“非遗”的林氏剪纸

剪纸是中国汉族传统装饰艺术的一种。它源于汉,兴于唐,发端于民间,蕴藏着古老文化的内涵,凝聚着汉民族深厚的感情和心理意识,具有朴实、自然的艺术特色,天真、雅趣的审美品格,简洁、明快的艺术语言,健康、浓郁的乡土气息。

现在已发现的最早剪纸实物是南北朝墓葬中的动物花卉团花,学者们则认为可推溯到汉唐妇女使用金银箔剪成方胜贴在鬓角为饰的风俗,目前虽已找到蔡伦以前的东汉纸张实物,但严格意义上的剪纸恐怕不会早于汉朝。早期的剪纸大约跟道家祀神招魂祭灵有关,例如杜甫诗中就有“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明确记载。今日苗族仍有年节剪鬼神之形贴于牛栏或门上的巫术习俗。

川北剪纸人才辈出,风格各异,硕果累累,西充的林世明剪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林世明出生在南充的一个书香世家,建国初期从南充师范学院音乐美术班毕业后分配到西充县文化馆工作。林世明的母亲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剪纸高手,在母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就与剪纸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通过了初中、中专和美院的专业培训后,尽管他擅长国画、水粉画,但他更喜欢的还是民间美术,最爱的是民间剪纸。他对技艺精湛的民间皮影、剪纸、刺绣、雕塑艺人十分崇拜,常常登门拜访,虚心向他们请教,刻苦学艺。正是川北的山乡民间艺术使他走上了美术的道路,在接受现代美术教育之后,他又把自己所学的奉献给了川北山乡的民间艺术,他全身心地致力于发掘、搜集、整理、研究和开拓川北民间传统皮影、剪纸、刺绣、雕塑艺术的工作。

集百家之长,又独具特色。林世明的剪纸吸收了民间艺术的长处然后融会贯通,形成了他自己的特色。他的剪纸吸收了川北石刻“造型简练、气势雄伟、变形生动、夸张合理、雕工精细、文饰绮丽”的风格、川北泥塑“造型生动、人物明快、清新、传神微妙、服饰讲究、用色大胆、艳丽、图案描金沥粉”的风格和川北皮影“雕工精细、构图优美、线条骨法流畅、刀法干净、色彩鲜艳协调、整体和谐”的风格,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的特色。他的剪纸以刻为主,构图巧妙,疏密聚散线条粗细十分讲究,创作出《宝瓶》《阿诗玛》《反弹琵琶》《张飞审瓜》《飞天》《敦煌乐舞》等一批精彩的作品。

林世明在处理传统题材时,一方面保持原有的大体形象,为的是老百姓能够认同,另一方面则在细节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使得传统题材富有了新时代的气息。林世明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依然没有放弃他所追求的民间美术艺术。在他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女儿,林莉和林敏也走上了剪纸艺术的创作之路。

在西充县,除蛴蟆节、板凳龙、林氏剪纸外,还有哭嫁歌、捏面人、高跷狮子舞等历史悠久、精彩纷呈的人文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人文逐渐被人们摒弃与淡忘,请勿等到我们都老去,等到他们都消失,我们才恍然大悟:这是多么需要继承和发展的传统文化啊!

(责任编辑/张筠 设计/王静)

猜你喜欢

龙身川北李平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封二)
川北医学院附属四川宝石花医院
李平,漫游在文坛的梦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龙身蛇形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四季的美
Risk Factors of Depression in Postpartum Period
第三个小板凳
胡耀邦怎样从川北到北京安家
龙 王
THE OSCILLATION OF THE POISSON SEMIGROUP ASSOCIATED TO PARABOLIC HERMITE OPER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