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代主题转换的逻辑

2015-03-15

北极光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领导集体

列宁指出:“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一种正确理论的科学产生,首先它既是符合历史的要求的,又是适应时代需要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而是依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实际国情,依据不同时代主题和时代需要发展形成了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结合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国情,形成发展的一系列党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革命、如何实现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问题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指导思想。这些重大理论在不同时期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并且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开端

1943年5月,共产国际的解散,促使我们党以更加独立的姿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来探讨中国革命的实践。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实践,标志着中国经过进百年的不断探索,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探索。“1953年斯大林逝世之后,特别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苏联僵化模式的问题和弊端逐步暴露出来,对中国消极的影响也开始暴露出来。”[1]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开始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而非照搬苏联模式。毛泽东提出以苏联为鉴戒,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初步总结了我国建国初期的探索经验,提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自1958年的“大跃进”到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重大的灾难,但以《论十大关系》为代表的正确探索的实践和“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惨痛教训,从正反两面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大突破,作了重要铺垫。”[2]毛泽东思想受当时历史因素的制约,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却为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其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其中,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贡献,甚至可以说是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接力棒,是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衔接点,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源头活水。”[3]

2.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现了党的思想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政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判断。在以邓小平思想为基础的指引下,1982年十二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思想理论,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首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了深刻的论述,并且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外形势发生变化。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内有人对社会主义缺乏信心,对改革开放提出质疑,对党的路线和思想产生了动摇。在这样的背景下1992年1月邓小平赴深圳、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史称“南方谈话”。“南方谈话”回答了我国改革开放中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树立和监督了党和人民的信心,极大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1992年春天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标志”[4]南方谈话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思想的经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科学的体系,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巅峰时期的到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完善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围绕这个核心问题初步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战略步骤、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不仅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也为通过什么途径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

1995年9月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作出总结性的讲话《十二大关系论纲》。“《十二大关系论纲》从理论思维的哲学高度,以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比较系统地总结了改革开放17年来,尤其是1992年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型体制转轨4年来的新鲜历史经验”。[5]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90年代末我国基本走出了生存型阶段,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社会需求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人民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转而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这就对我们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发展经济而且还要反正文化、政治、社会事业等。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时,首次对“三个代表”做出全面的阐述。进入发展型阶段后,仅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而如何才能让人民满意这个问题上“三个代表”给出了答案。即,“只要按照‘三个代表’来发展就能使最广大人民群众满意”。[6]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报告。总结了党的工作经验,确立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等重要思想目标,系统阐述了如何做到“三个代表”的基本思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成果和重要发展,是实现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南。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践,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基本框架;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领导核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如何才能让广大人民满意的问题。不仅解决了党自身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也为党如何领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

4.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反思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了丰硕成果,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同时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等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增长带来无限利好的同时,诸多问题相继出现。如:城乡问题、东西部问题等开始制约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日趋严重。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等问题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2002年2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更好的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同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要“按照‘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7]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胡锦涛书记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新角度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当下指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具时代性的理论指导。

二、“中国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1.“中国梦”的提出

自1921年建党以来,我们党不断探索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复兴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经历几代无产阶级前辈近百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伟大复兴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第一次阐述了“中国梦”。总书记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也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2013年3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就任宣言中9次提到“中国梦”,并说“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2.“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首先:“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继承和发展。他凝聚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几代领导人的理论精华。是几代中国人民的夙愿,是中华人民的期盼。其次:“中国梦”是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立足于我国的世界国情而提出的。只要我们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中国梦”是可以实现的。再次“中国梦”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系列奋斗目标的高度整合与概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思想,是指引我们现阶段和实现中国复兴当了上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的理论成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正能量,成为当今中国发展进步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它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指明了方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中国人民的梦”说明了国家、民族、个人的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中国梦”是要实现整体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表明新一代领导人的信心和决心,也是中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并且“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习近平钟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同地区发展前景对接起来,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当今是一个全球化的世界,想发展就必须与世界接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发展离不开世界和平,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更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中国一直以来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奉行合作互利共赢的开发战略,中国的强大发展是有利于世界人民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梦与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相连的,也是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美好梦想想通的”。[9]

我们不能期望我们的每一代领导人既是政治家,又是社会学家、哲学家,甚至是科学家。更不能要求所制定的政策既要符合现实国情,又要适合的未来的发展需要。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需要解决的是人民如何吃饱的问题,是基本的生理需求。而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第三、四带领导集体,是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多的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以习近平书记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不仅注重经济的发展,而且大力推进人民精神文明、和谐社会、解放思想,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与伦理需求。每一代领导集体旨在解决不同时期的基本问题主要矛盾,在此基础上制定未来五年规划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在新一代领导人紧跟时代步伐,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中国梦”有着坚定的现实基础。“中国梦”是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理论思想,有这坚定的理论基础。在全球化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超越了中国的国家层面,在国内,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国际上,中国梦也是世界梦。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在党的带领下“中国梦”是现实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梦。习近平总书记说“从未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近”。

[1]王东.《中华腾飞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页.

[2]王东.《中华腾飞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5页.

[3]王东.《中华腾飞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09页.

[4]王东.《中华腾飞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169页.

[5]王东.《中华腾飞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13页.

[6]《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页.

[7]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

[8]史文清.《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学习时报》,2013年5月20日.

[9]曲青山.《从五个维度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北京日报2014年07月14日.

猜你喜欢

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领导集体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
基于邓小平理论浅谈当今青年干部选拔观
邓小平政治教育理论探析
对邓小平理论发展史前沿问题的研究——评高屹著《邓小平理论发展史》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伟大历史贡献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涉台外交斗争述略
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关系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军事历史研究的发展
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一个重大举措——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