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铃木自暴自弃产品优势丢失,营销苍白乏力
2015-03-14杨艳
文/杨艳
长安铃木自暴自弃产品优势丢失,营销苍白乏力
文/杨艳
日系品牌在华销量呈现整体复苏之时,铃木却继续在下滑通道上行驶。据最新数据显示,长安铃木2015年7月销售6222辆,同比下滑22.8%;1-7月累计销售7.29万辆,同比下滑27.0%。旗下6款车型,除天语外,同比全部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车型单一陈旧
长安铃木销量如此惨淡,呈现下滑态势,究其原因在于品牌车系单一,而且更新换代节奏慢,令旗下产品陈旧不堪,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喜好需求。目前长安铃木旗下共6款车型,其中奥拓为微型车,雨燕及羚羊为小型车,启悦及天语SX4是紧凑车,而锋驭则为小型SUV。不难看出,长安铃木品牌车型主要集中在小型车领域,然而目前的市场中,SUV及MPV大空间车型无疑是时下最为热门的,仅拥有一款小型SUV锋驭实在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与选择。
另外,随着汽车市场的进步,各大厂家都会针对客户喜好生产各种车型,在这一点上,长安铃木同样比较落后,旗下几款车型竞争力已经越来越不足以和其他竞品相比,车型陈旧,更新慢,不符合中国人的喜好。撑起长安铃木大部分销量的锋驭、奥拓、雨燕、天语SX4四款主力车型在今年均没有重大更新。雨燕、奥拓在今年面临了小/微型车市场的快速下滑,锋驭、天语SX4则迎来了若干新晋对手的挤压。四款主力车型销量下滑的同时,也间接导致了长安铃木整体关注度降低,品牌热度逐月递减的景象。
SUV难当大任
去年才出现复苏迹象的长安铃木,再次进入了销量下滑通道。长安铃木今年上半年不仅销量全面下滑,而且被寄予厚望的新车型启悦和SUV锋驭,也未能承担起拉动销量的责任。
事实上,长安铃木去年能够实现销量连续增长,SUV车型锋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安铃木副总经理孙长松在上海车展期间也向媒体透露:“2015年,启悦和锋驭两款产品的销量要突破10万辆,共同承担起长安铃木年增20%的目标。”
目前SUV依然是增速最快的细分市场。为扩充产品线以获取更大市场份额,铃木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发布了一款全新SUV维特拉,预计今年年底上市。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从上海车展上不难看出长安铃木对中国的态度。为了保住铃木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长安铃木从启悦开始谋求“复兴”。不过,锋驭的销量今年难言乐观,7月份销量仅为1321辆,同比下降41.99%。在崔东树看来,锋驭销量下滑除了产品力因素外,更多是其他品牌的SUV产品发力,让锋驭失去了原有的市场份额。
长安铃木近五年产能与销量对比
难补品牌短板
事实上,铃木并非没有提升品牌的计划,今年年初,长安铃木方面曾透露,未来五年的产品线内将增加B级车型。在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副总经理颜景辉看来,铃木的品牌影响力很难支撑其进入中高级车市场。去年长安铃木推出的新车型启悦已经因品牌影响力不足而遭受了挫折。
据了解,长安铃木曾对启悦寄予厚望,希望这款车能和锋驭一起带动销量。然而,启悦上市后市场销售并不顺利,在今年7月的销量仅为538辆。今年1月刚到店的启悦,目前部分经销商已给出7000元优惠。一位长安铃木4S店销售人员表示,启悦的实际销售情况与上市时的乐观预期大相径庭,即使打出了优惠,销售效果也不明显。该销售人员坦言,启悦上市至今,仍有很多消费者不知道长安铃木有这样一款车型,即便是想购买长安铃木产品的潜在消费者,在了解启悦后也没有选择。毕竟在同价位车型中,长安铃木的品牌和价格并无优势。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谨慎的行事风格捆住了铃木在中国的手脚,也让其品牌成为最大的短板。据悉,在缺少新车投放的无奈下,长安铃木启悦今年开始启动精锐车型体验季活动,弥补车型以及营销上的缺失。对此,业内人士认为,不投放新产品、不提升产品档次,铃木注定会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或许会成为下一个退市的品牌。
代工长安新奔奔
日前,长安新奔奔于长安铃木工厂正式下线,长安2015款新奔奔全面转产长安铃木的消息引来业界一片哗然。长安汽车此举开创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转产合资的先河,长安铃木同样也开创了合资代工自主的先河。而在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长安汽车产能不足,长安铃木销量惨淡,产能过剩。
据了解,2010年长安铃木的产能为25万辆,而后建设的二工厂设计产能为25万辆。2013年,二工厂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其产能达35万辆。再到2015年整个二工厂将基本完成,其产能将达50万辆。
不过再看长安铃木近5年的销量,除了2010年和2011年的销量能够接近产能,2012年之后长安铃木明显产能过剩。好不容易建造起来的大工厂,有一半要空起来不运作,这是长安铃木万万不想看到的。长安铃木和长安汽车之间本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正好长安汽车的销量火爆,目前产能不足,于是长安铃木代工新奔奔这一史无前例的情况就发生了。
任由自己的车型销量一路下滑,反倒代工自主品牌来利用剩余产能。长安铃木的做法让人感到一种自暴自弃。利用代工来保证企业运转,让人想起了代工长安福特的哈飞。
产品无优势可言,营销又落于俗套,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陷入到销量的恶性循环之中。缺少品牌和文化的营销恰似吸毒,获得一时快感,长久沉迷无法自拔,到头来,病入骨髓甚至于无药可救。长安铃木,这一中国老牌的合资汽车的命运,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