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气”“神”“型”核心理念下武术教学实践性的转化
2015-03-13乔治邵正周
乔治 邵正周
摘 要:武术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武术教学中经常存在枯燥无味的现象。这与武术的特殊性——基本功教学有关,采用定时定势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笔者认为执教者对武术基本功的认知,不能将其单纯的理解为动作规范层面,而应该将其一分为四,即“精”“气”“神”“型”四个核心方面,并选择适当的教法进行逐一攻破。
关键词:精气神;武术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1-0054-02
武术作为国粹,集健体防身、修身养性为一体,然而学生往往带着兴奋而来,却总是失望而归。这是否意味着武术教材过于简单落后,或武术教法不够多样化、不够新颖?这与武术的特殊性即基本功教学有关,俗话说“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执教者经常担心武术教学中过于游戏的教学让学生空留花架子,而过多采用定时定势重复练习以加强基本功,这种教法势必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笔者认为这是执教者对武术基本功的核心认识不足,不能将其单纯的理解为动作规范与精气神的表现层面,而应该将其一分为四,即“精”“气”“神”“型”四个核心方面,并选择适当的教法进行逐一击破。
一、“精”“气”“神”“型”四个核心的释义
精:即武术动作演练与武术精神的统一体。
气:即武术演练能结合气息运转,合理分配体力或发声练习。
神:即武术演练时由一个动作变化到下一个动作的眼神变化。
型:即武术动作演练中单个动作的表现。
二、以“精”“气”“神”“型”为核心理念的教学需求
传统武术基本功教学注重动作与精气神练习的统一性,这样就限制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最终只能是不断地重复与定时定势练习,大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嫌疑,其枯燥性可见一斑,所以阻碍了武术在学校开展的脚步。而以“精”“气”“神”“型”为核心理念看待基本功教学,任何一个动作或组合动作我们都可以一分为四,按照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从“型”“神”“气”“精”的顺序进行教学,灵活地运用各种教法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逐一击破。
三、以“精”“气”“神”“型”为核心理念的武术教学体系构建
1. 以定成型,趣而不累
型是形之基础,形是武术之根本。任何一个动作如果无型则无从谈形。大部分执教教师在武术教学中分不清二者之间的差别,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以五步拳为例,其集合武术主要步法、手型、身法、眼法于一体,是武术入门的必修课,以形为认知的教学,通常先从并步抱拳开始,然后弓步搂手冲拳,接弹踢冲拳、马步架挡等按部就班的教学,哪一步练得不好则重点练哪一步,如弓步冲拳不好就练弓步冲拳,马步不到位就练马步,然后再结合起来重复练习,这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不讲,更像是揠苗助长,缺点如下:(1)注重步法转换练习限制了武术步法的灵活性,学生只知道由前一个步法转化为这一步法,而不懂得如何由这一步法转换为其他步法。(2)强化动作转换练习常导致武术初学者动作生硬无神,不利于后续教学。
以型为认知的教学则以末端动作为主进行定型,强调单一动作的步法、手型、身法、眼法于一体,如弓步冲拳,强调的重点为:后腿蹬直、前腿蹲平、上身挺拔、眼盯拳面这一定型动作,而不是蹬地拧腰、力达拳面这一过程性动作。又如马步架挡,只是对这一最终动作进行定型,而不是针对如何转换为这一动作的过程。末端定型的优点:(1)学生能准确把握这一定型动作的要领。(2)不限制转换形式,给学生留以思考空间,使步法间转换更为灵活,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末端定型运用的要点:(1)末端定型要集步、手、身眼法于一体,缺一不可。(2)定型时间不可太长,避免枯燥无味。(3)教法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形式:可踏步、慢跑、原地跳接动作定型,也可以是相似型或不相近型之间的变换,重点是一步到位不拖泥带水。
2. 以转传神,形神兼备
神是形之所在,是武术套路的魂之所在,动作无神则无形,再好的动作做出来也只是做操,很多执教教师认为神是型与型之间的转换时眼随手走的表现,而忽视了神之根本在于动作转换的攻防含义,是一种心理层面的表现,而非单纯的眼神变化,眼随手走的教学,学生往往表现不出武术的灵动,而以攻防含义层面教学让学生对神的理解往往效果更佳。如动作开始教师的第一个口令是“预备”,学生铆足了劲儿抱拳,眼盯左方,动作略显僵硬。如果将口令换为“警惕”,为学生营造一个危机的氛围,从而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全身肌肉处于兴奋状态以对来敌,从而显示出预备这一动作该有的神态。眼随手走、力不从心,手随眼走、力由心出,只有后者才能诠释完美的攻防。又如抡臂砸拳,教师在学生练习的时候不断强调转体绕环抡臂动作协调一致,砸拳与震脚同时完成,眼随手转,这样只会导致学生照葫芦画瓢,不明白动作的意思,要么不发力、要么发蛮力。但如果在讲解的时候能巧妙设置情境,告知动作的攻防含义,眼盯敌人,左手抡臂掳抓,右拳抡起下砸,这样学生才能表现出该动作所需的神。
3. 以合运气,意动结合
武术动作组合与气的合成,其根本用意在于攻防,合理的气息运作,不仅提高了观赏性,更加强了时效性,武术动作组合的练习不能单靠计时为准,更应该让学生明白气息运转的要领,即进攻时动作的气息运作要一气呵成,不给敌人以还手之力,防守型动作的气息运作要轻,不让敌人找到可乘之机,同时也要在合适的时候结合发声,给敌人以精神上的震慑。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攻防动作较为清晰的南拳或者对练等套路视频,让学生形成一个动作表象,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个“假想敌”引导学生优化动作路线,合理分配气息,让敌人无还手之力。
4. 精神合一,行云流水
套路演练只是武术的外显,而精神才是武术的内在,二者合而为一才能成为武术,习武者不仅要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恒心,也要有“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毅力,不仅是套路的演练者,也要是武术的思考者,要有克己忍耐、以德服人的气量,这些恰恰是我们现在学生所缺少的东西。古人有云:“未曾习武,先习武德。”执教者应当将武术的精神贯穿于武术教学的始终,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接受武术。
四、结语
武术作为一门古老的技艺流传至今,集攻防技能与精神文化于一体,将其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武术人的奋斗目标,然其繁杂多样的套路变化以及当今学生的实际情况,限制了武术发展的脚步,但武术有句老话叫“见招拆招,以不变应万变”,只有执教者真正从核心意义上去认知武术,才能将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