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内容的选择与构建

2015-03-13陈明祥

体育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义务教育

陈明祥

摘 要:本文立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健身、教育、娱乐的本质功能,注重运动技能、体能、健身能力、娱乐能力、欣赏能力的培养,认为选择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内容必须从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学校软硬件条件、动作发展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和终身体育五个方面出发,并设计了体育与健康知识类、基本身体活动类/田径类、体操类、球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和核心力量类六个大类的必修教材内容。

关键词: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修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1-0036-04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一直以来都是各方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同时也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1],课标明确了课程内容的主要内涵,但因种种原因,没有明确必修的教材内容,而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教材内容(素材内容)而且包括了引导作用、动机作用、方法论指示、价值判断、规范概念等[2]。因此,在课程标准明确了课程内容主要内涵,同时教学内容的宏观概念明晰之后,选择教材内容将成为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和遏制青少年体质连续25年下降的最重要抓手。笔者立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健身、教育、娱乐的本质功能,同时注重运动技能、体能、健身能力、娱乐能力、欣赏能力的培养,从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学校软硬件条件、动作发展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和终身体育等方面谈谈如何选择和构建福建省的必修教材内容。

一、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

义务教育的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内容理应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体魄强健和身心健康的人才,因此应选择锻炼价值高,能够最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必修教材内容。这样的教材既能够提高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同时又能使学生遵守规则、公平竞争,正确看待同伴在体育活动中所体现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差异性,比如田径类(快速跑、接力跑、耐久跑等)、球类(篮球、排球、足球比赛等)、体操类(山羊分腿腾跃等)等。福建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于2013年开展了全省首次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语文学科),2014年监测数学和科学学科,今后体育学科也必将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而开展体育与健康的质量监测,监测内容不能仅限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这就要求全省必须出台义务教育体育学科的必修教材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监测,进而发挥质量监测的诊断、反馈、改进等功能。

国家近年来也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民族的认同感,而且能够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品质,使学生懂得礼让,更能让人欣赏到力与美,陶冶情操,所以武术应列入必修教材内容,内容既应体现国家意志,同时也体现地方特色,因此将国家要求的少年拳和武术健身操以及福建地方特色的五祖拳健身操列为必修内容。

二、学校软硬件

必修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校的软硬件。选择体育与健康必修教材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目前福建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建设情况。根据闽教综[2009]54号文,2012年福建省37个一类县(市、区)已经达到“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标准,2015年即将有31个二类县(市、区)达到标准,2017年19个三类县(市、区)达到标准。43%的义务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达到省颁标准,36%的义务教育学校即将达到省颁标准,21%的义教学校正在加快达到标准的步伐。教育部从今年开始将重点发展学校足球,对学校足球场地的普及是个利好消息,而且福建省有若干所中小学已经将建好的面积为正规篮球场大小的足球、篮球两用场地投入使用,效果不错。因此,篮球、足球等不应该因为对场地器材要求较高,成为不列入必修内容的理由。本文所列入的运动项目,标准化学校都能够满足所要求的场地器材。师资方面,因结构性缺编,农村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相对缺乏,影响了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质量,福建省于2009~2012年核增6500个编制,专门用于补充农村小学紧缺学科教师。经调研,这些专职体育教师能够胜任必修内容的教学。

三、动作发展规律

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3~10周岁)对儿童今后学习特殊性运功技术(如篮球技术、足球技术、田径运动的技术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相当于英文中26个字母。一般情况下2~7周岁是动作技能习得的基本阶段,这段时期是发展儿童的稳定性、移动性及操作性技能的最佳时期。稳定性动作技能包括弯曲、伸展、扭转、转动、摆动、支撑、直立的平衡、翻转的平衡、滚动、起动、刹停、闪避[3],因此把体操类中的广播操、支撑类、平衡类和滚翻类等列为必修内容。笔者对福建省不同经济水平的厦门市、福州市和南平市的六七周岁学生移动性技能(包括30米跑、前跨跳、单脚跳、立定跳远、前滑步、侧滑步)和操作性技能(原地拍球、双手接球、上手投球、地滚球、击固定球、踢球)进行了测试,参照美国位移性动作分测验和操作性分测验常模,这三个市约60%的学生移动技能得分分布在美国常模中得分较低的后16%、约56%的学生操作性技能得分分布在美国常模中得分较低的后16%,说明如果没有施加与移动性和操作性技能相关度高的教材内容,按照美国专家提出的标准,福建省小学生的移动和操作技能得分低的人数比例偏高,水平偏低。笔者做了一年级学生移动性技能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实验班实验前平均分22.95分(根据美国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评分表,观看学生录像评出分数,满分48分),实验后平均44分,进步幅度为21.05分,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班实验前后技能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对照班实验前平均分为23.83分,实验后30.23分,进步幅度仅为7.4分,说明采用相关教材内容后,一年级学生的移动性技能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此外,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最重要、最复杂的知觉能力之一就是对移动目标的探测、跟踪和拦截。视觉与身体动作相协调的能力即视-动协调,这类动作需将视觉和肌肉运动这两种知觉与控制协调身体动作的能力结合起来,通常包括眼-手协调和眼-脚协调[4]。因此,小学阶段,应该有两项球类列为必修内容,一项锻炼眼-手协调能力,一项锻炼眼-脚协调能力,结合福建省小学的实际情况,分别将篮球和足球列为必修内容。综合以上各点,把滚动、仰卧推起成桥、体前屈平衡、仿生爬行、跪跳起、跑(30米快速跑)、跳(单脚跳、前跨跳、立定跳远)、篮球(运球、侧滑步、原地传接球)、足球(踢固定球)、投掷垒球(实心球)等对稳定性、移动性和操作性技能有重要作用的项目列为水平一和水平二的必修内容。

四、身心发展特点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是选择必修内容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性地提出了各水平应着重发展的身体素质,指出水平一应初步发展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能力,水平二应发展柔韧性、灵敏性、速度和力量,水平三应发展灵敏性、力量、速度和心肺耐力,水平四应提高灵敏性、速度、力量、心肺耐力和健身能力。根据2010年福建省学生体质监测结果,男生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为7~8周岁和12~13周岁(表1),女生速度素质的快速增长期为7~10周岁,因此,水平一(二年级)应该初步发展速度素质中的位移速度。女生柔韧素质的快速增长期为9~10周岁,因此水平三(五年级)应该着重发展女生的柔韧素质。女生心肺耐力的快速增长期为9~10岁、13~14岁,因此水平二(四年级)应着重发展心肺耐力。而除了柔韧素质的增长没有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外,速度素质、下肢爆发力、心肺耐力和力量的增长都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表2)。各水平应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和本省体质测试结果选择能够最有利于发展相应身体素质的必修内容。因此,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水平一应增加初步发展速度,水平二应增加发展心肺耐力,水平三应增加发展柔韧性。因此,快速跑、体前屈平衡、纵叉(横叉难度太大,不适合)、前滑步、篮球中的移动性游戏、跳绳等应作为水平一的必修内容;快速跑、耐久跑、单脚跳、双脚跳、立定跳远、仰卧推起成桥、斜身引体、横向移动、行进间运球、跳绳等应作为水平二的必修内容;快速跑、耐久跑、斜身引体、单杠悬垂、跳绳等作为水平三的必修内容;快速跑、耐久跑、引体向上、鱼跃前滚翻、篮球、足球、排球的各项技术、跳绳、肌肉力量和有氧耐力运动处方的制定方法等作为水平四的必修内容。此外,由于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而且对今后的工作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设立第六类必修内容,即发展核心力量类,根据课标的要求,从水平二开始设置,难度随年龄逐渐递增。小学高年级和初中是学生的青春发育期,因此,青春期常识也应作为这个阶段的必修内容。

五、终身体育

教育部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至少学习和掌握两项运动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徐建清等在《福建省16岁以上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报告》中指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中,选择作为主要锻炼项目按比例高低依次是健身走、跑步、登山、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篮球、排球、足球、骑车、游泳、舞蹈、力量训练、健身操、健身路径、户外健身器械、跳绳、踢毽、武术、气功。结合福建省全民健身情况和学校场地情况,跑步、篮球、足球、排球、跳绳、武术可作为必修内容。其中跳绳最简便易行,能锻炼各种脏器,可预防诸如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病症,是一项不受天气影响的终身体育项目。此外,运动损伤处理方法、按摩穴位的方法、锻炼方法和赛事观赏也同样伴随着终身,符合体育与健康课所特有的健身和娱乐的本质功能,因此应将这些内容列为必修内容。

基于以上五个方面的考虑,设计了体育与健康知识类、基本身体活动类(小学)/田径类(初中)、体操类、球类、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类和核心力量类六个大类的必修内容一览表(表3~表8)。教材内容必须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统一性主要基于体现国家意志和学科科学性,灵活性主要基于学校软硬件不同和文化特色。低年龄段属于体育教育的基础阶段,必修教材的比重应比较高,有利于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为了体现教材内的容灵活性和学校特色,应该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必修教材的比重应逐渐降低。笔者对中小学教研员、一线教师和高校教学论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大部分受调查者赞同水平一至水平四必修教材内容的比重分别为80%、70%、60%和60%。各水平各大类的比重主要基于动作发展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和终身体育三个方面。10周岁前是儿童掌握大肌肉动作和部分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期,因此基本身体活动类、体操类和球类对移动性技能、稳定性技能、操作性技能以及相关身体素质具有较大作用的应占水平一、水平二教材内容较大的比重;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应重点发展部分身体素质和较熟练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因此对身体素质以及终身体育具有较大作用的球类和田径类应占水平三、水平四教材内容较大的比重,尤其是水平四中的球类,应该占水平四最大的比重,重点教授,以免学生蜻蜓点水,什么技能都学不精。考虑到篮球在福建省的普及程度、锻炼价值和文化价值,篮球占三大球的比重最高。教育部从今年开始在中小学校大力推广足球运动,因此足球的比重次之。根据对高校专家、一线教师和教研员的问卷调查,大部分受调查者认同表9中各大类教材在不同学习水平阶段的百分比范围,各地市和学校可以根据此表,结合师资、场地器材和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等实际情况,制定各必修教材内容的比重。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义务教育
中职校《体育与健康》实施兴趣模块教学中呈现的现象及应对策略
税费改革与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重心原理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分层次教学法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新课改下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实践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