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想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与“无效”
2015-03-13毛振明
【编者按】:本年度我们的专题讨论主要围绕“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讨,“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此进行研讨,以期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本期专题我们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就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几个问题进行解读,并引领研讨。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贾齐教授、河南省开封市基础教研室赵超君教研员、浙江师范大学邵伟德教授从不同角度展开阐述。
摘 要:本文为研讨引领性小文,主要阐述了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问题,包括为什么要进行此话题的研讨,“有效”“无效”的含义、界限,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教学有效性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只有明白了这些问题,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和合适的视角进行后期的研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有效性;研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1-0004-02
一、我们为什么要讨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强化体育课的必然途径,是当前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是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推进的主要工作。而要讨论体育教学质量的问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绕不过去的课题。试想,如果一堂堂体育课都是低效的、无效的、负效的,那么整体的体育课就不会有质量。但是至今,我们的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放羊课”,甚至还有专家提倡着所谓的“科学放羊课”,在这样的理论和实践中到底有没有“有效”的意识, 这样的课会导致体育教育走向何方?在讨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时候,每个人都必须怀有这样的危机感和针对性。
二、什么叫作有效?什么叫作无效?
一个很单纯和很本源的问题,什么叫作有效?“有效”可以和许多日常的体育课堂评价表达相联系,如果有人说“这堂课上得挺好的”,他可能暗示着一个稳定的评价标准;如果有人说“那个老师上课上得好”,他可能暗示某个教师课总是上得好;如果有学生说“我就爱上这样的课”,那么他可能暗示着一个学生角度的自我评价标准;如果有人说“这堂课总体不错,但也有一些问题”,他可能表示着对这节课的大部分肯定;如果有人说“这堂课上得有特色,值得尝试”,他可能是暗示着对这堂课的设计与不确定和大致的肯定,等等,这样的评价意味着这些课有着比较公认的、符合教学目标的、满足上课人的需要的期待的效果。那么,这样的课是不是就是我们说的“有效”,有效可能不是完美,也不是众口一词,也未必是精彩,可能就是“大致公认的基本教学效果”。
“无效”也可以和许多日常的评价联系,如“那堂课上得真不怎么样”“那个老师的课没法提”“我就不爱上这样的课”“我就不爱上那个老师的课”“那种课学生肯定会睡倒一片的”,等等,这样的评价意味着这些课没有比较公认的效果,也必定不符合教学目标,也没有满足上课人的需要的期待。那么,这样的课可能就是我们所说的“无效”,它应该是“大致公认的基本教学效果的缺失”。
但是,“有效”和“无效”也是多状态的、多表现的、多评价主体的、多方向的,也必定是多标准的。因此讨论“有效”和“无效”也要从各种角度去看,但最根本的角度,应该还是目的和目标。
三、有没有完全无效的课,“有效”和“无效”之间有没有界限?
有人疑问:有效教学是不是个假命题呀,因为任何课都会有效的,没有高效,还没有低效吗?没有正效果,还没有反效果吗?
是的,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事情都会有正反、好坏、高低的不同效果。但如果是在“教育”语境下的“有效”,那就一定意味着教学目标的基本实现,意味着基本教育效益的存在,意味着学生的基本满意,意味着同行的基本认可,意味着基本教学原则的达到。
这些“基本”应该就是“有效”和“无效”的界限吧,但它们是什么呢?是不是又是一个只能意会、难以清晰表达和计算的“模糊标准”呢?是不是又是一个只能意会,但难以准确定位的“质量基点”呢?即便是这样,我们是不是有可能向“清晰化”“精确化”“数字化”再向前走一步呢?我想,这应该是这个讨论的主要目的和具体目标吧。
四、有大家公认的“有效”和“无效”吗?
我们还真的遇到过对同一节课出现截然相反评价意见的情况,比如,我在以前曾多次批评的“扁担南瓜”“扫把扫地”等体育课,就曾有专家大声叫好。这让我们困惑体育课有没有基本的“效果”标准。想想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学科的课堂好像不太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试想如果一堂语文课一个字也没学、一个文章也没读、一个语法也没教,那么这堂语文课会有人说好吗?会有人认为这堂课有效吗?那么,为什么一个技术也没有学、一个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都没有的“扫把扫地”会有人认为它是有效甚至是很好的课呢?如果我们认为扫把扫地和扁担南瓜这样的课是好课,那么我们就按这个课的上法,上它一年或几年的扁担南瓜和扫把扫地(当然也可以扁担西瓜和拖把拖地等),我们的体育课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学生会变成什么样呢?体育教师会变成什么样呢?那时的体育课的效果又如何评价呢?如果我们这样对照着其他的学科来想问题,如果我们把问题放到极限、放到长远来思考,是不是有效和无效的界限能更加清晰一点?是不是大家的判断能一致一点呢?
五、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讨论教学有效性
“有效”和“无效”的分歧来自于什么?我认为第一是来自于对体育教育的基本态度,如果有人认为体育是一个严肃的教育活动,那么他就会认为扫把扫地、大变活鱼、白菜莴笋这样的课是无效的,如果有人认为体育课就是玩玩闹闹,就是让学生活动、散散心,那么他就会认为扫把扫地这样的课也是可以的、有效的。第二是来自教师心中的质量标准,如果一个教师是严格要求自己的、热爱学生的、有责任心的人,那么他的课就一定是紧凑的、是追求技能习得实效的、是瞄准学生身体问题进行锻炼的、是随时随地遇到学生的问题都会进行教育的。那么相反呢,如果一个教师自己就是懒散的、缺乏责任心的,那么他的课就一定是松散的、没有技能实效的、没有锻炼效果的,也是缺乏教育的。因此,我们讨论“有效”和“无效”时,体育的教育意义以及教师对体育的认识是不能忽略的,而这个认识后面的“正统”和“正能量”更是不能忽视的。讨论有效性不单单是学术的问题,还是教师对教育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认识问题。
六、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分析
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必定很多很多,随便说说,就会有教学目标的因素,目标不清当然没有好的效果;还一定有教学设计的因素,教学设计不严谨也没有好的效果;还有教学条件的因素,教学条件不具备也难以期待好的教学效果;还一定有教师的因素,一个专业性很差的教师是不可能上出有好效果的课的;还有学生的因素,面对技术基础很差、体能很差、学习态度很差的学生,真的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还一定有教学安全的因素,安全没有了何谈好的教学效果呢?
这么多的影响因素,我们都找全了并分析了以后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我们罗列出一大堆的影响因素是我们的研究目的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呢?
找因素,实际上就是找漏洞、是找思想上的错误、是找改正方向、是找今后的工作措施。因此,我们在讨论完“有效”的影响因素后,不能停止思考,还必须接着谈谈体育教师在这个方面的工作有什么漏洞、有什么常见的认识错误、有什么需要改正的、有什么措施和工作可以从明天就开始去做。否则影响因素的讨论就会空洞,就会陷于罗列,也就没有什么意义。
七、教学有效性讨论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有效性讨论的终极目标一定是:说清楚什么是“有效”,什么是“无效”。所谓说清楚,就是让体育教师能用我们研究出来的“标准”来判断他们眼前的体育课,哪个好、哪个不太好,什么是“标准”?我以为绝不是一堆冠冕堂皇的话,这样的话,我们见过太多、太多了,“大纲”中有过好多、“课标”中有过好多、《解读》中有过好多、“论文”中有过好多,但是有那么多,体育教师们依然不知道什么是好课;我们也不缺写有各种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的“评价表格”,因为我们体育教师们也无法在体育课面前拿着一张看着都头晕的表格去打分,我以为,有效无效要想着“终身体育者”,要“形容”着他们身上的能力和素质,要联系着那些素质与眼前体育课的培养工作,最好能把这个培养变成“数字”“量”“表情”“行为”的表达,用这些“可见的”“可数的”东西去分析体育课堂教学是不是“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