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问题中设疑 在探究中成长

2015-03-13刘洁英

广西教育·A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课堂探究小学数学

刘洁英

【关键词】设置疑问 课堂探究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1A-

0040-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通过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教学离不开问题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是一门大学问,既要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也要通过学生的活动来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并抽象出基本的数学思想,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一、问题要有思维含量,让学生在探究中释疑解惑

数学课堂教学不能停留在师生一问一答式的浅层问题上,而要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探究,从而理解和把握重点,攻克和解决疑点,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也才是最能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并不是要设计高难度的问题,而是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究的问题,通过思考与探究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释疑解惑。

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时,很多学生对于技能性的计算掌握很好,但深一层的算理就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学时笔者补充了一个内容,这也是学生必须明确的知识点。

师:整数除法中的余数大家都很熟悉,那么在小数计算中,如计算18.2÷3.4,当商为5.3时,余数是什么?请大家算一下,并小组讨论结果的正确性。

生:我们通过列竖式计算得出余数是18。(很多学生表示支持)

生:我们小组一开始的结论也是这样的,但是通过验算发现并不对,现在还没算出来,可以等一会吗?

师:很好,你们想到了验算。请刚才得出余数是18的同学也验算一下吧。

生:是不对,但是为什么呢?

师:你们注意到了计算时小数点的移动了吗?又注意到添0计算了吗?

(生讨论)

生:我知道了,小数转化为整数时扩大了10倍,计算时又添了一个0,所以说得出的余数需缩小100倍,由此可得余数为0.18。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可是你信吗?我们通过验算验证一下。

生:真的是这样的结果。(鼓掌)

师:由此可见,解决问题时不可马虎,要想到运算时的算理,还要注意进行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二、问题要有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动手中理清思路

学生对于问题的认知需要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在给出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进行初步感知,在此基础上上升到理性的思维,这也是我们教学时引领学生成长的基本步骤。在设计问题时考虑到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既方便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方法,在解决问题时理清了思路,从而更全面深刻地掌握了知识。问题的可操作性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并不是一味的动脑想,动手做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可能性》时,对于简单问题的可能性的大小学生可以很容易得出,但是稍微复杂一点的可能性就会让学生束手无策。

师:有三个同学在玩手心、手背游戏,如果手心用△表示,手背用○表示,你能用图表示出所有的情况吗?

生:什么意思?手心、手背,晕了。

师:你们可以三人一组试一下呀,并记录下来。(学生进行操作)

生:我们这一组操作时总有好多重复的,这该怎么办?

师:在重复的不记的前提下,你们能全部表示出来吗?怎样才能全面表示呢?三个同学是否可以有一个序号?是否可以琢磨分别试验,而不是随意进行。(学生继续操作)

生:我们组是第一人出了手心后,另两个人试了各种可能,发现共有四种情况;相同的当第一个人出了手背后,也是有四种情况,由此得出总共有八种情况。

师:太棒了,可以将你们组画出的图展示出来吗?

生:我们小组得出的结果是这样的:

由此可见,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意思并通过操作来得到体验,则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所应得出的结果,从而使疑难问题变得简单,可操作。

三、问题要有可持续性,让学生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数学知识是连续的,知识间存在着一定的前后联系,在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知识间的联系,设计出能够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能够由此及彼地掌握好知识,并逐步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也能够让学生将零散的单一知识汇聚成一个体系,并从中理解所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连贯。设计承上启下的问题,既帮助学生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又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可以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吗?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就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面积的公式为底×高÷2;也就可以得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为(上底+下底)×高÷2。这样学生就将图形之间的转化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达到了由此及彼的目的。

总之,设计好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有所发现,才能达到引领学生成长的目的。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问题的思维含量,帮学生跨过“最近发展区”,又要让问题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这样才能够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课堂探究小学数学
小学科学课教学情境为课堂探究铺路
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探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有效教学浸润体育课堂探究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