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近年来在中国出现的《亚当夏娃日记》复译热潮

2015-03-13力明尤震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热潮吐温译本

力明,尤震

(1.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0;2.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浅析近年来在中国出现的《亚当夏娃日记》复译热潮

力明1,尤震2

(1.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0;2.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亚当夏娃日记》在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之后,几十年间在中国并未得到广泛传播,但进入21世纪后却出现了一股复译热潮,短短10年左右时间里内地出现了至少9个译本,主要原因是旧译本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对当今有启迪意义以及译者本人及出版社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开展复译活动。

《亚当夏娃日记》;复译;原因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很多作品都为中国读者所熟知,但《亚当夏娃日记》这部揭示人类情感活动的世界文学名著对中国读者而言却较为陌生,外国翻译文学史中也鲜有提及。其实,这部作品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被译入中国,随后几十年间一直未得到广泛流传。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却掀起了一股对该作品的复译热潮。在中国“名不见经传”的这样一本著作,为何短时间内出现一股复译热潮?本文将对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复译的定义

在中国,最早提出复译和为复译正名的是鲁迅先生。1935年,鲁迅在《非有复译不可》的专论中,认为复译“非有不可”,对“击退乱译”和提高新文学水平具有必要性。鲁迅撰写了《论重译》、《非有复译不可》等多篇论文,认为复译有助于提高译作质量,他说:“语言跟着时代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译本,七八次何足为奇”。复译指重新、再次翻译。本文中所提复译是指狭义上的复译,包括译者对自己原来的译作进行重新翻译或修改,以及前人对某作品进行翻译后,后来又有译者对该作品再进行翻译。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共时性复译,是指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同的译者对同一部文学作品进行翻译,产生不同的译本;另一种是历时性复译,是指经过较长的年代或时期,对前人译过的文学作品进行重新翻译。

二、《亚当夏娃日记》在中国的译介

《亚当夏娃日记》这部作品最早传入中国是在20世纪30年代。1931年鲁迅发现了《夏娃日记》一书,对书中50多幅白描画图很为赞赏,便请李兰翻译了原文。随后几十年间,不像其他世界名著,这本著作在中国并未得到广泛传播。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川籍翻译家曹明伦先生对该作品进行了复译。据笔者统计,十多年后,从2002年到2012年短短十年时间内,《亚当夏娃日记》在内地至少有9个复译版本问世。见下表

三、《亚当夏娃日记》复译热潮原因探析

根据功能翻译理论,译者的翻译目的在翻译和复译中始终处于首要位置,译者会根据所处的文化和交际环境,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这样就形成了同一篇原文会有不同译文,不同时代之下有不同的译文。根据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复译的目的主要有:对旧译本的不足进行完善;适应新时期读者需求和期待;经济利益驱使赞助商投资进行复译工作等。由此分析,《亚当夏娃日记》复译热潮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旧译本已难以适应新时代读者的要求,必然需要通过复译对旧译本进行改进

进入新世纪,人们节奏加快,纸质图书阅读时间减少,阅读效率需求上升,阅读习惯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希望通过阅读缓解压力,同时,读者文化和文学素养得到提升,以前的旧译本越来越难以适应读者新的需求。首先,原译本存在翻译不确切问题使读者感到费解。旧译本可能在翻译方面存在失当问题,需要更好的译本来改进,必然出现复译现象。曹明伦在其复译本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李兰译本存在某些疏忽或闪失之处,带来一些困惑,为避免让当今的青年读者产生困惑,有必要出版新的译本。后来的复译版本对首译本翻译不当的地方进行了纠正。其次,以前的译本普遍显得语言老化,不符合当代社会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也就需要复译。而且,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语言十分活跃,总是在不断地发展、更新。随着语言使用的变迁,复译是必然的。《亚当夏娃日记》李兰首译本使用的是繁体字,遗留有一些文言,对今天的读者而言,阅读起来还有一些吃力。后来的复译本基本上都采用当前的语言风格,更易于为读者所接受。最后,首译存在遗憾,缺少《亚当日记选段》的配套译介,不能完整体现出整部作品的价值,难以满足读者对作品完整性的要求。后来的复译版本均将《亚当日记选段》收入了其中。曹明伦在复译的《亚当夏娃日记》译后记中说,《亚当夏娃日记》本应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次一并译出,也好让亚当、夏娃在中国“破镜重圆”。

(二)作品本身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和价值,能顺应当今的时代潮流,对当今的社会和读者群具有切实的启迪意义

一部作品在首译后,由于社会和历史原因,可能迟迟遇不到合适的复译时机。但一部优秀的作品,一旦社会历史条件成熟,其影响力就会重放光彩,催生出一股复译热潮。《亚当夏娃日记》采用日记的形式,纯美、真挚的爱情故事打动人心,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质和生活状态的写照,反映了马克·吐温对人类最基本问题——男人与女人——的思索,所以作品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在美国,这部作品虽然已经发表百年,但一直受到民众的喜爱。这部作品的价值在于能成为年轻读者的爱情指南,也能使中老年朋友对年轻时的爱情产生共鸣并唤起对人生美好情感的回味。尤其是,该作品的复译给当今在物质世界中迷途的人们带来一股清新之气,契合了当今读者的情感需求,与当今读者对纯美爱情本质的追寻产生共鸣。此外,马克·吐温在《自传》中写道:“在我生命的最后25年中,我一直在真心实意地致力于对人类的研究——也就是说,研究我自己,因为在我身上集中了全人类的缩影。”因此,马克·吐温晚年的这部作品还包含了对人类的研究和思考,这部作品对于当今生活在浮躁之中的人们反思人生也具有启示意义。

(三)面对新时期大众读者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译者本人及出版社出于不同的目的进行复译,形成了共时复译的多个译本

从译者角度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不同的译者为不同的翻译目的而展开的翻译实践活动,会出现不同的翻译结果。除了作品本身的价值之外,曹明伦对《亚当夏娃日记》的复译有另外一种考虑:希望读者通过《亚当夏娃日记》正确认识到马克·吐温从社会批评家向人性研究者的转变。谭惠娟译本在前言中表达了复译该作品所希望达到的目的:不同时代的男女,无论是处在对爱情憧憬的年龄,还是已经体验过两性关系,这部作品都会对其产生有益启示。从赞助商角度看,为了追求丰厚的经济利益等目的,出版商或赞助商不断地投资进行名著复译工作。尤其是到了21世纪,随着出版市场不断开放和繁荣,各大出版社纷纷组织不同的译者对畅销书进行翻译。特别是,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增多,中国读者对英语学习和了解外国文化的热情增加,这些复译版本顺应了这样的时代要求,绝大部分译本都附有英文或中英文对照,有的是“新课标双语文库”系列,有的是“外研社双语文库”系列,还有的附带MP3,体现了专门供英语学习者使用的目的。

旧译本的局限性、新时代读者的文化心理需求、译者和出版社的不同目的和考虑等因素共同催生了《亚当夏娃日记》的复译热潮,使这部作品从鲜为人知变得家喻户晓。这有利于弘扬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从翻译角度来看,多个复译版本的出现,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对原作的翻译质量,并为新时期的翻译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1]陈福康.中国译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鲁迅.鲁迅全集(6)[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75.

[3]马克·吐温.亚当夏娃日记[M].谭惠娟,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3:249.

[4]ChristianeNord.TranslatingAsaPurposefulActivity: FunctionalistApproachesExplained[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2001.

[5]VermeerHansJ.ASkoposTheoryofTranslation[M].Heidelberg:TEXTContext-Verlag,1996.

[6]饶卫民.再析文学翻译中的复译现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2(8):134.

[7]马克·吐温.亚当夏娃日记[M].曹明伦,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202.

[8]许钧.重复·超越——名著复译现象剖析[J].中国翻译, 1994(3):3.

[9]陈先贵.历时性与共时性文学名著复译现象成因分析[J].时代文学,2009(24):32.

[10]马克·吐温.马克·吐温自传[M].许汝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163-164.

[11]王大智.“翻译伦理”概念试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9(12):61-63.

H315.9

A

1673-0046(2015)9-0185-02

猜你喜欢

热潮吐温译本
冬奥会“点燃”全民冰雪热潮
马克·吐温借割草机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汉服热潮”诠释文化自信回归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我省各地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热潮
EMO Ha nnove r 2017 九月将掀热潮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王子与贫儿(上)
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