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行动 奋发作为 坚持创新 心系群众
----桐庐多措并举打好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
2015-03-13
积极行动 奋发作为 坚持创新 心系群众
----桐庐多措并举打好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
桐庐县国土资源局 孔令亚 戴志洪 张 适
地质灾害突发隐患及时处置
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北丘陵山区,下辖14个乡镇街道、183个行政村,人口40余万人,山地丘陵多,地质环境相对复杂,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占到全县面积的近90%,是地质灾害高发、多发、易发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防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面对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防治压力,浙江省桐庐县国土资源局积极行动,奋发作为,坚持创新,心系群众,克服人少事多等不利因素,攻坚克难,打好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为保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人民安全福祉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积极行动,地灾防治基础得稳固
地质灾害防治,制度落实是基础,群测群防体系是关键,桐庐国土资源局牢牢抓住上述重点,将地质灾害常规动作做实、做细、做深,保障地质灾害基础稳固。一是做实基础调查,绘好作战图。地质灾害防治,明晰底数是基础。桐庐县国土局以桐庐县地质灾害“十二五”规划以及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为契机,对全县地质灾害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对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置、规模、影响范围进行详细调查,并形成易懂易看的图册成果,绘制好桐庐县地质灾害防治“作战图”。同时做好“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掌握新发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对“作战图”进行补充完善。二是加强组织协调,当好勤务兵。为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桐庐县成立了由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涵盖国土、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15个相关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桐庐县国土局作为领导小组任务具体落实者,积极强化部门间组织协调,地质灾害防治年度方案制定、与乡镇街道签订责任书、防治预案制定与落实,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防治制度抽查,地质灾害文件情况上传下达……这些工作琐碎繁杂,但却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一环,正是桐庐县国土局积极履行勤务兵的职责,才能保障地质灾害防治领导体系良好运行。推动桐庐县地质灾害职责调整,乡镇街道承担地质灾害防治20%的资金,两大艰巨任务得以完成,保障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强化群测群防,配强指战员。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是关键,配强指战员,桐庐县国土局花费心思,在汛期来临前,收集资料,调整完善县、乡、村、点四级群测群防网络,对群测群防信息逐一核对,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专人监测、地质灾害易发区均有专人巡查。同时组织包括全县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监测、巡查人员在内的群防群测员参加防灾知识的培训,邀请省市专家作了专题讲课,提升群测群防员防灾意识与管理水平,2010年以来,已组织相关培训6次,培训人数2000余人次。同时,结合“一乡一所”建设,桐庐县国土局将乡镇国土所地质灾害防治力量与乡镇原有群测群防体系力量进一步融合,充实群测群防网络。为桐庐县国土局积极争取,参考周边市县和其他行业队伍的补贴额度,对群测群防队伍的补贴适当提高。四是抓好培训宣传,做好信息员。为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桐庐县国土局在利用每年“4·22地球日”“5·12减灾防灾日”“6·25土地日”等公众日,开展防灾减灾宣传的同时,还利用桐庐县特有的百姓日、开放日等节日,结合联村结对,基层走亲等活动,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咨询服务队伍到乡镇、到农户家中发放科普资料,进行宣传,悬挂、张贴、刷写大型宣传标语和宣传图画等,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改变原有明白卡为彩图样式,设计制成融明白内容、地灾宣传于一体,美观新颖、便于保存的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新样本。今年,桐庐县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人员建立分村包干联络服务机制,桐庐县国土局将汛期防灾有机结合进去,做好包干村地质灾害防治及宣传活动。在桐庐县国土局的不懈努力下,为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打下坚实基础,为防灾减灾提供坚实保障。
桐庐百姓日地质灾害防治宣传
二、奋发作为,地灾防治实战显成绩
桐庐县国土局积极落实地质灾害防灾各项措施,重点提升汛期防灾能力,展现出不俗的成绩。
1.在灾害实战中,展示提升综合防灾能力
桐庐县国土局作为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线的团队,在地质灾害防汛抗台实战中,综合防灾能力经得起检验。2013年10月6日,五十年一遇的“菲特”台风来袭,桐庐县国土局工作人员毅然中断国庆假期,回到工作岗位后立即行动起来,第一时间启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第一时间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第一时间开展防灾检查,乡镇街道以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查人、监测人,对分水镇、瑶琳镇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大、隐患重检查指导,保障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受威胁人员撤离到位,台风期间,期间累计发送等级预报3次,发送短信1258条,共组织巡查组累计147组,累计巡查人数970人,桐庐县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人员和受威胁人员全部撤离,工程施工全部停止,并强化山区、农家乐、学校、重点单位等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取得“零伤亡”的优秀成绩。今年,面对最强台风“灿鸿”及之后的强降雨,桐庐县国土局严阵以待,积极行动,立即启动预警响应、立即启动应急值守、立即开展应急处置,全县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运行有条不紊,打电话逐一通知各乡镇街道、国土所及重点隐患点,落实防灾制度,局领导分片带队赴全县进行检查督促地质灾害防治工。桐庐县国土局共发布等级预报3次,预警短信3000余条,协助各乡镇街道转移安置受威胁群众400余人。在台风过后短时强降雨导致局部山洪暴发,多处危旧房屋倒塌的情况下,由于措施有力,全县未出现地质灾害伤亡报告,有效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回头看
2.在抗灾实战中,展示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应急处置制度建设,调整地质灾害应急小分队成员,会同地质灾害危险排查专业队伍开展应急排查,对汛期新增隐患点及时开展排查与处置。2010年至今,桐庐县国土局共排查突发性地质灾害300余起,并及时进行相关处置,有效保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在抗灾实战中,展示提升科学预警能力
桐庐县国土局在抗灾实战中,狠抓科学判断与预警能力,2014年6月28日的强降雨导致富春江慢生活区(大坝至芦茨段)绿道工程S01合同段项目部,桐庐县国土局应急排查人员会同相关乡镇人员,在综合判断基础上,认为该处情况危险,果断做出人员撤离的决定,面对群众不理解,进行苦口婆心劝解,最终使群众安全撤离,撤离不久,其屋后就发生一起崩塌地质灾害,6间2层活动板房受到损坏,造成财产损失约10万元。因为及时预警、及时撤离,使该处地质灾害成功避让,无人员伤亡。
三、坚持创新,地灾防治措施强保障
创新工作,完善制度,地质灾害防治水平提升明显。
1.坚持工作创新
创新地质灾害预警工作。桐庐县国土局结合农村有线数字电视网络改造和“数字兴农”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单位合作,开发建设全新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发布系统---电视数字预警预报发布系统,构建会商到乡、视频到村、预警到户、短信到员、连片成网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新模式。该模式具有反应时间短、发布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预警层面呈多方位立体化,在地质灾害防灾预警实践中,获得良好应用,并获得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等各级领导高度评价。提升地灾灾害防治信息化水平。桐庐县国土局积极利用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移动“一张图”建设,将地质灾害隐患点位置、类型、规模、影响人数、范围,地质灾害易发区等成果展示到移动“一张图”中,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坚持制度完善
在繁重工作之余,桐庐县国土局工作人员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将防灾抗灾过程中好的做法和先进经验用制度的形势固定下来,在他们的努力下,桐庐县出台了《桐庐县地质灾害治理建设工程管理实施意见》,并对文件进行及时修订,对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制度保障。同时,积极推进绩效评价与标后监管,逐步完善桐庐县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制度,做到钱都花在刀刃上。
四、心系群众,地灾防治为民放心间
桐庐县国土局将群众安全放在心间,秉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便于群众原则,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保障群众利益,做好地灾防治“加”“减”法。桐庐县国土局,始终以保障群众利益为优先考虑,以增加自身工作职责来减少群众地质灾害威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加”“减”法。到2015年,地质灾害隐患点降到由十二五规划确定的243处减少到186处,威胁人员由1500余人下降到1000多人。与之相对的是,在面对强降雨,桐庐县矿办工作人员24小时应急值守,放弃节假日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第一线成为常态,但对他们来说,只要群众利益有保障,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保障群众安全,平衡地灾防治“危”与“安”。桐庐县国土局,始终以保障群众安全为优先考虑,平衡地质灾害防治的“危”与“安”。思想上,增强忧患意识。在防灾面前,永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保障工作做足做实,保障群众安全。在行动上,冲在抗灾第一线。遇有灾险情,矿办工作人员不顾危险,冲在第一线,为科学处置提供意见建议,保障群众安全。
桐庐县国土局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虽然铁打的硬盘流水的兵,但是集体精神不变,永远坚守在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线,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默默地付出与奋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