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转换下的默尔索
——《局外人》哲理内涵探析
2015-03-13陈怡佳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陈怡佳[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时空转换下的默尔索
——《局外人》哲理内涵探析
⊙陈怡佳[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一切存在的根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小说《局外人》分别展示了默尔索在开放时空下的自由状态和封闭时空下的囚禁状态。本文将从时空体的转换这个全新的角度着眼,通过分析默尔索在开放和封闭这两个对立时空的不同生存状态,重新解读默尔索这个典型形象,并透过其生存困境丰富我们对现实生存环境的思考,理性把握生存的方式和存在的意义。
默尔索 《局外人》 时间 空间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知、把握世界的两个重要维度。人的理想身高和力量,人的理想价值,从来都不脱离开空间的宽度和时间的长度。①小说《局外人》分为两部分,分别展示了默尔索在开放时空下的自由状态和封闭时空下的囚禁状态。历来对《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的评价颇多,有人说他消极厌世,有人说他道德败坏,也有人赞扬他是个反抗荒诞社会的英雄……本文将从时空体的转换这个全新的角度着眼,通过分析默尔索在开放和封闭这两个对立时空的不同生存状态,重新解读默尔索,透过其生存困境丰富我们对现实生存环境的思考。
一、开放时空下的自由人
1.明确的时间意识。一切知识虽然不以经验终,但却无不从经验始。时间是人类经验得以显影的最基本的一种范畴,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便是从时间意识的形成而开始的。②在小说第一部分,默尔索作为一个自由人具有明确的时间意识。小说中多次出现了“今天”“明天”“此时”“过了一会儿”“下午五点钟”等时间性词语,可见默尔索对时间的感知清晰明了。明确的时间意识体现个体的自主性。人类在感知时间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小说中默尔索对生活具有固定的作息安排:星期一到星期五上班,星期六约会。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他向老板请了“两天”的假,“明天乘两点的公共汽车去,下午到,赶得上守灵,晚上即可返回”③。默尔索处在时间之中且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他具有清晰的时间规划,毫不含糊。
2.开放空间下偶然事件的频发。空间是人物存在、活动和展示自己的场所。作为主体,人固然是从这外在的客观存在分离开来而独立存在。但是纵然在这种自己与自己的主体的统一中,人还是要和世界发生关系。人要有现实客观存在,就必须要有一个周围的世界。④黑格尔所说的“世界”指的就是人物的活动空间。活动空间越大,与世界发生关系越密切,偶然性事件发生几率越大。在小说第一部分,默尔索处于开放的空间中,活动范围自由广泛,遇到了各种类型的人,发生了一系列偶然事件:在养老院,默尔索遇到了院长、门房和诸多母亲生前的朋友,他的种种“不孝”行为颠覆了他们恪守的道德规范;在海滨浴场,默尔索邂逅了过去的女同事玛丽,两人一起游泳、看费尔德南主演的滑稽电影,甚至发生了性关系;在回家的楼道中,默尔索遇到了以“拉皮条”为业的邻居雷蒙,因为“可以免得自己回家做饭”(局,28)而接受了雷蒙的邀请,同意到他家里去喝一杯,两人在偶然间成为了朋友,代笔写信、作伪证、一起去海滨木屋过周末等偶然事件也随之频繁发生;在海滩上,默尔索遇见了阿拉伯人,并在重回海滩后,又偶然碰到了其中一人,最后出于“阳光太猛”在无意间开枪打死了阿拉伯人。空间基本上是一种互动的环境。⑤生活在开放自由的空间下,默尔索不能避免与别人发生交集,却无视开放空间下的共处对个人提出的种种行为规范要求。在一系列偶然性事件的频发之下,最终因无意的枪杀事件入狱。之前的自由生活终止,另一种生命体验开始。
二、封闭时空下的囚犯
1.时间感的丧失。时间性对于意识的统一,对于个体自我,即主体性的形成,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⑥生活在开放空间下的默尔索有着明确的时间观念,对生活享有自主规划权,是一个自由人。然而被关进监狱的默尔索被剥夺了自由,他虽然处在时间之下,却不能规划利用时间,只能通过回忆、读报和睡觉等方式来消磨时间。刚入狱时,默尔索“夜里睡不好,白天根本睡不着”,渐渐地,“夜里睡得好了,白天也能睡得着”,在最后的几个月里,“每天能睡上十六到十八个钟头,这样就只剩下六个钟头要打发了”。(局,81)日作为事件的尺度,实质上也就是时间的标志:日(白天)标志着是做……的时候或不是做……的时候。⑦而通常我们认为“白天是干事的时候,而不是睡大觉的时候”⑧。囚禁在监狱中的默尔索模糊了白天与黑夜的界线,以睡眠时间的不断延长来打发时间,丧失了时间感。对他而言,时间再不能被自己主动利用,而只能通过各种方式被消极打发。清晰的时间刻度往往意味着认同世界的密切联系,因而常常具有一种强烈的现实感,反之则带有某种虚幻性。⑨在看守告诉默尔索入狱已经有五个月了之后,他相信看守说得很准确,但“颇不理解”。(局,82)因为对他而言,他“总是过着一模一样的一天,总是做一模一样的事情”(局,83),“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局,82)时间刻度的模糊,时间感的丧失,意味着默尔索被抛出了正常生活的秩序,与社会生活处于隔离状态,他的身份发生了异化。
2.封闭空间下必然的死亡事件。法国著名的理论学家福柯在阐释权力和空间的关系时指出:空间是任何形式公共生活的基础。空间是任何权力行使的基础。空间与权力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法庭作为一个特定的封闭空间,是权力执行的核心。
默尔索因过失杀人而入狱,但是在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被指派来的律师,还是检察官等人,都将真正的犯罪事实和犯罪动因抛在了一边,着眼于对默尔索过往生活细节的考察,从中判定默尔索的罪行。因此,过去发生的一系列偶然事件,如默尔索拒绝看母亲最后一面、守灵时喝牛奶咖啡、葬礼第二天与女友玛丽厮混、与“道德可疑”的雷蒙交往等都被公之于众。这一系列的偶然事件单一地看是真实存在的,一旦生硬地拼凑在一起后却组成了荒诞的闹剧,他在母亲下葬那天的“麻木不仁”成了法官判他死罪的一条重要证据,被妖魔化地定位成了一个毫无道德感、违背社会规则的异类。偶然事件的接连公开审判下,默尔索被宣判为“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埋葬了一位母亲”、(局,100)“没有丝毫人性、没有任何一条在人类灵魂中占神圣地位的道德原则”(局,104)的“罪不可赦”者,最终被判处死刑。
作为封闭的权力空间,法庭行使权力的方式强制、明确。小说中写道:“不论发生什么情况,庭长将坚决排除对法庭秩序的任何干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干扰。”(局,89)同样,法庭也将运用一切强制手段排除威胁社会秩序的人。在审判过程中,默尔索始终是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他被排除在外,没有任何发言权。“人们好像是在把我完全撇开的情况下处理这桩案子。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我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我的命运由他们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局,101)囚禁在封闭空间下的默尔索没有声辩的可能,死亡是他必然的结局。
三、时空转换下最后的出路
从开放空间转移到封闭空间,默尔索从自由人身份沦为囚犯,死亡是他必然面临的结果。然而默尔索并没有在时空转换下屈服,反而积极寻找出路。他重新领悟到了人生的希望和生命的循环,把握了死亡的必然性,认识到了死亡所蕴含的积极意义,选择向死而生。
在公众意识中,死亡被领会为某种不确定的东西,人终有一死,但自己当下还没碰上,常人为此首肯并增加了向自己掩藏其向死存在的诱惑。⑩默尔索拒绝神甫的信上帝论,选择直视死亡。他认可了父亲去刑场看处决犯人一事,第一次觉得父亲“当时那么做是很自然的事”。(局,114)人终有一死,去刑场看死刑是练习死亡,为死亡做准备。在临刑前,默尔索理解了母亲在晚年玩起“重新开始”(局,127)游戏的原因,觉得“如此接近死亡,妈妈一定感受到了解脱,因而准备再重新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哭她”。(局,128)死亡不是终结,反而意味着新生。“我现在也感到自己准备好把一切再过一遍”,(局,128)“面对着充满信息和星斗的夜,我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的动人的冷漠敞开了心扉。我体验到这个世界如此像我,如此友爱,我觉得我过去曾经是幸福的,我现在仍然是幸福的。”(局,128)通过向死而生,默尔索获得了心灵上的自由,逃离当下的封闭时空,创造出理想的时空,开始一段全新的时空之旅。
一切存在的根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从开放时空到封闭时空,默尔索的身份被异化,向死存在是他最后的出路。个体在开放时空下享有自由却又在无形之中受到约束,透过默尔索在时空体转换下所遭遇的困境,也能引起我们对现实生存环境的思考,理性把握生存的方式和存在的意义。
① [苏]巴赫金:《小说理论》,白春仁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44页。
②⑨ 徐岱:《小说叙事学》,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275页,第282页。
③ [法]阿尔贝·加缪:《局外人》,柳鸣九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本文引文本均出自这个版本,只随文标出页码,不再另行作注)
④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页。
⑤ [英]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文军、赵勇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58页。
⑥ [德]石李克:《普遍认识论》,李步楼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56页。
⑦⑧ 黄裕生:《时间与永恒——论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时间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35页,第134页。
⑩ [德]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291页。
作 者:陈怡佳,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本科生。
编 辑: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