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代与翻译

2015-03-12李琴琴王斌

文学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直译借代意译

李琴琴 王斌

内容摘要:“借代”在认知语言学领域里已经从传统的修辞格研究上升到人们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表达的研究。这给英汉“借代”翻译拓展了空间,提醒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重视不同民族文化差异。译者在翻译文本时已不能仅从字面上寻求信息对等,而要了解跨文化区间内利用“借代”方式表达的差异性,要顾忌到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代体”在目的语信息缺失现象。在英汉“借代”翻译中,原语和目的语有相似“代体”的情况下,直译就是信手拈来的译法;意译法是用在原语的“代体”所表达的修辞意义在目的语中没有同样之意义的情况下而且目的语“代体”缺失;增译法是直译无法体现原语“代体”的全部意思,而是在其后加注式地解释说明原语“代体”所表达的内容。

关键词:借代 跨文化差异 直译 意译 增译

传统上把“借代”看做成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正如在《韦氏大辞典》(1971)里所给“借代”下的定义:一种修辞格,即用某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名称。以及在维基百科上给的定义是:修辞学上的一种修辞格,即不用某一事物或概念的本来名称而是用另外一个与之密切相关的事物或名称代替。目前我国的认知语言学界很多学者都将metonymy译为“借代”,(也有人将它译为“转喻、换喻”)认为metonymy是一种基于邻里关系的修辞格,是一种“用一种名称代替另一种名称的方式”,“大体上相当于汉语中的借代”(周立三, 1985,p.23)。然而,George Lackoff和Mark Johnsen在合著的Metaphors We Live By (2003) 里面提出“It is also like metaphor in that it is not just a poetic or rhetorical device. Nor is it just a matter of language. Metonymic concepts (like THE PART FOR THE WHOLE are part of the ordinary, everyday way we think and act as well as talk”(Lackoff & Johnsen,2003,p.30).他们把对“借代”的研究从传统的修辞角度扩展到人们日常思维的认知角度。这与他们对隐喻的颠覆性研究有相似之处。“借代”和隐喻都是人们日常生活思维活动和认知在语言上的表现。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把满载的愁苦心肠比喻成绵绵春水滔滔不绝向东流去。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苦用春水这一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形象化,这就是人们生活认知所形成的思维对隐喻表达的作用。这种研究方式给对“借代”的英汉翻译研究拓展了空间。“借代”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表达,它根植于人类的体验认知。但是,不同的地域与文化差异在“代体”(“借代”中被借用来的事物)的选择上会有差异。比如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对语言的影响:用“bread and butter”来代指“生计”,而汉语中没有这一说法;它采用其他的表达,如“保住饭碗”,“丢了饭碗”。反之,汉语中也有在英文里不能形式对等的,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种以典型性人物的专有名称来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的借代方法,在英文里经常找不到一一对应的词。所以,“借代”作为人类体验认知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再现,在跨文化翻译时不能够时时在两个文化域中找到对等的“代体”,出现“代体”缺失的情况生活体验和思维活动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结果。这也是在处理“借代”翻译的重点和难点。遇到这一问题时学者们大多采取意译和增译法。

一.借代的分类

英语的“借代”分为三类:转喻(metonymy)、提喻(synecdoche)和换称(antonomasia)。也有人把提喻归属于转喻行列。但是提喻的“本体”与“代替”关系比转喻更加明确、清晰、辨别度高,此处就把它们分别归类。(在摘要中为了方便陈述,都是用了metonymy指称“借代”)

1.转喻是用一种事物的名称代替另一种事物的名称的方式。

(1)用容器指代其内的东西或内容

例:Linda has to take a few bottles every night to avoid agrypnia.

这里用“the bottle”指代其内容“酒”,从而联想得知“Wendy”在其丈夫离开后开始酗酒了。)

(2)用作者的名字代替其作品

例:Don't leave so soon. You haven't seen Picasso yet. It's in my study.

毕加索肯定就不是说画家本人了,而是借其名代其作。

(3)用人体器官代替其功能

用人体器官的名称来代替其功能意义或者其他延伸意义是中英文语言中常见的表达之一,也是认知语言学家一直关注的地方。因为“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及其世界的体验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它们才能被理解。概念是通过体验,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能力而得到的。”(王寅, 2006,p.57)

例:I am not that kind of person who lets his or her heart rules mind.

“heart”和“mind”分别代替“sensibility和“sense”。因为“heart”是感受各种情感的器官,它指感性。而“mind”则是人们的思考工具,指理性。所以,联想得知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是那种让情感控制理性的人。”

(4)用地名代替政府机构、名称、事件

例:What worries me is that White House's influence is not translating support on the hill.

这里的“White House”和“hill”都是“借代”的修辞手法。美国式三权分立的国家,这两者分别代表行政部门和国会。所以可以说白宫方面对国会有影响。

(5)以有鲜明的特点的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例:You as a congressman are more useful to me on the Hill than in handcuffs.坐牢的一个标志就是手要带镣铐以显示犯人与自由人的区别。“in handcuffs”的联想意义之一就是蹲监狱,坐牢的特点之一就是带镣铐。像这样的代替还有“set foot behind the bars”。这里就是用牢房的结构代替监狱这个地方。

也有用事物本身的明显特点来代替自身。如:当描述“foreign people”的话,可以用“big nose,blue eyes and yellow hairs”代替;“Armchair General”代替纸上谈兵的人们。

(6)用具体的事物代替抽象概念(张瑛,2009,p.263)

例:Whipping votes is Francis Underwood's strong suit in House of Cards.(鞭策投票是《纸牌屋》里弗兰西斯·安德伍德的强项。)

“suit”在这句话里的意思语境延伸到抽象意义,脱离其“衣服”和“西装”的意思。

(7)用抽象的事物代指具体的事物

例:As far as I know, people don't show much interest to the things happen to the help.(据我所知,人们对佣人的事不怎么关心)

2.提喻是用事物的部分代替整体,或者是用整体代替部分;以及以种代替类,以类代替种。

(1)用部分代替整体

例:The employer pays fifty bucks a day for each head.

“head”作为人身体的一部分,在这里代替了“worker”。

(2)用整体代替部分

例:Most of my friends speculate that Brazil will win the 2014 World Cup.

在2014年的世界杯比赛中,巴西队的气势很震撼。这里用“Brazil”国名代替巴西足球队。

(3)以种代类

例:Spring has vanished with the rose.

“rose”属于花类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此处用“rose”代替“flowers”。

(4)以类代种

例:The poor creature can not stand the pain of cancer any more.

“creature”作为生物的总称,在这里代替的是“人”。

3.换称是用头衔、绰号和称呼等代替姓名、称谓,或者是用专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也就是用专有名词来替代普通名词,或者是用普通名词代替专有名词。也有学者把它归属在转喻一类。由于其替代的方式特殊,而且“本体”和“代体”的词性比较固定,很容易区分;所以此处把它另外分类。

(1)以普通名词代替专有名词

例:常见的有“Iron Lady”代替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His Majesty”代替国王等。

(2)以专有名词代替普通名词

例:The immediate effect would plainly be a Dunkirk for US foreign policy.

“Dunkirk”是个地名。二战时英军失利、形势紧迫,被迫从此地撤军回国。因此,在这里是用它来指代美国外交将面临严重危机。

二.“借代”的翻译

1.直译法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的大环境里,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域的人们都会有相同的体认与认知。因为人们对生活环境、生产、生活、生理和心理的认识都是通过自身与世界接触得到的,所以在这些方面有共同的认知。英汉语言中用同一个“代体”代替“本体”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因此,在“借代”翻译里,原语和目的语会出现“代体”对等的局面。这种情况下直译就是信手拈来。

例:I've stared at your desk in the Oval and coveted it. The power,prestige,those things have a strong pull on someone like me who came from a small South Carolina with nothing.

“came......with nothing”在这里直译为“白手起家”。这样不但更加符合语境,而且能够用具体代替抽象,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内容更加形象。

2.意译法

之前用直译法是在源语和目的语都有相同的“代体”情况下使用的。然而,“借代”是反映不同民族文化以及其思维方式再现的语言表达。跨地域的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导致了“借代”的语言表达在不同民族间的差异性。意译法是用在源语的“代体”所表达的修辞意义在目的语中没有同样的修辞内容。而是要靠译者对原语修辞隐含意思的掌握并运用目的语其他词语组织翻译。这种译法经常发生在“借代”的抽象与具体互译的情况中。

例:Palestinian strikes and Israel curfews are the tit for tat of a lengthening that is causing economic distress on both sides of the battle lines. The pain is great but so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dversaries to soldier on, unaware that a two-way sword takes double toll.

“a two-way sword”在这里借其与流血相关特征来指代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冲突。“toll”是“损失”的意思,用在这里就可以意译了,从而使得句子翻译的更加贴切现实。“a two-way sword takes double toll”翻译成“冤冤相报,两败俱伤”更加形象、生动。也符合我们汉语四字成语的表达方式,从而易于读者接受。

3.增译法

增译法是直译后用目的语其他词语来解释说明原语“代体”所表达的内容的方法,解释性较强。其主要原因在于原语的“代体”在目的语中信息不充分,目的语读者对其没有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用和备注的功能相似的译法,“即直译加解释法或直译加异译法”。(韦孟芬,2011,p.82)

例:Still another Chinese proverb says, “Ther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would equal Zhu Geliang the master mind.”It simply means that the masses have great creative power.(吴忠齐,2006,p.51)(中国还有一句成语,“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

由于中西民族文化的不同,西方人不太能接受把“cobblers”和一个人不太了解的人相比,所以添加“the master mind”修饰“Zhu Geliang”是的译文更加清晰合乎语境。

三.结语

“借代”作为中英语言通用的表达方式、人们共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二者的文化差异的了解非常重要。因为除了那些共同的认知体验所形成的共有的“借代”方式,还有许多“借代”在两文化内的表达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这一点在翻译中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当然,除了直译法、意译法、增翻法还可能有其他的翻译方法。无论如何,译者都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在掌握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和如何翻译才能使读者与文本有更好的沟通上。

参考文献

1.Lackoff,G.& Johnsen,M. (2003). Metaphors we live by.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Shakespeare,W. (2004). Macbeth. 收入刘海平,朱雪峰(主编),British and American drama:Plays and criticisms (pp.21-121).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王寅.(2006).认知语言学.上海:上海外国教育出版社.

4.周立三.(1985).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北京:商务印刷馆.

5.韦孟芬.(2011).英汉借代修辞的比较与翻译.攀枝花学院学报.28,80-82.

6.吴忠齐.(2006).借代与翻译.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7.张瑛.(2009).英语Metonymy和汉语“借代”之比较.语言文学.10,263-264.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直译借代意译
精练幽默用借代
初识借代手法
借代句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文化传真视角下中医隐喻的“直译”法初探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