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临床观察
2015-03-12程荔榕杨露荑福建省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福建福州350003
程荔榕,杨露荑,林 珊(福建省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福建 福州 35000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临床观察
程荔榕,杨露荑,林珊
(福建省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用西医治疗,B组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C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分析3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A组68.33%、B组66.67%、C组96.67%,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体征改善情况及复发率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比单纯西药口服或单纯中药保留灌肠疗效更佳。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中西医结合;对照治疗观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常表现为下腹部或腰骶部胀痛,可导致不孕[1]。我院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180例,均为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妇科收治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60例。A组平均年龄(28.5±4)岁,平均病程(15±2.7)个月,病情轻度24例、中度19例、重度17例;B组平均年龄(27±5.2)岁,平均病程(16±4.7)个月,病情轻度21例、中度20例、重度19例;C组平均年龄(30±2.5)岁,平均病程(17±3.4)个月,病情轻度23例、中度18例、重度19例。3组年龄、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盆腔炎的诊断标准[1]。①子宫或附件区压痛;②宫颈或阴道分泌物涂片见到大量白细胞;③超声检查显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积液。
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1]及中医辨证属湿热瘀结型[2]。②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两周内使用过抗生素及其它中西药制剂。②合并有其它女性生殖系统炎症。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等严重疾病。
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西药治疗。口服左氧氟沙星0.2g、每日2次,甲硝唑0.2g、每日3次,连续服用7天为一疗程。
B组: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薏苡仁30g,败酱草20g,红藤20g,赤芍20g,川芎20g,乳香10g,没药10g,当归15g,丹参15g,三棱10g,莪术10g。带下量多色黄加苍术10g,黄柏10g;包块形成,输卵管不通加皂角刺20g,路路通15g,王不留行10g。用冷水600mL左右浸泡20min,煎煮30min,将药汁浓缩至100mL,保持38℃~40℃备用。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左侧卧位,抬高臀部,双膝屈曲,将灌肠导管润滑后插入直肠内15~20cm,15min内滴完,平卧休息,药液在直肠内保留至少1h。月经干净3天后开始,每日1次,7天为一疗程。
C组:在A组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B组的治疗方案(中药保留灌肠)。7天为一疗程。
3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
临床标准[3]。痊愈:治疗后下腹痛等症状消失,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大于等于95%。显效:治疗后下腹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大于等于70%、小于95%。有效:治疗后下腹痛等症状减轻,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大于等于30%、小于70%。无效:治疗后下腹痛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体征积分和减少小于30%。
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分级量化表[3],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0、2、4、6分。
采用SPSSl3.0软件统计分析,组间计量数据采用方差齐性检验后的t检验,组间计数数据采用χ2检验及多组等级资料的非参数检验,以Kruskal-Wallis H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3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组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见表2。
表2 3组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例)
3组复发率比较。3组痊愈病例均随访6个月,A组复发4例(33.33%),B组复发4例(30.77%),C组复发2例(6.45%)。A、B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 讨 论
慢性盆腔炎属中医“腹痛”、“不孕”、“积聚”等范畴。慢性盆腔炎大多因经期或产后调摄失常,冲任损伤,湿热之邪内侵,与气血相搏,痰瘀互结。治宜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行气止痛为主[2]。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常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长期炎症刺激,组织破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器官被包裹,抗生素不易进入,且大量抗生素的应用,产生耐药性,胃肠道反应、肝肾损害不良反应,故单用抗生素疗效不佳[4]。
中药保留灌肠是传统的导药法与现代医学的灌肠法相结合的体现,中药保留灌肠可以提高药物浓度,促进局部药物的吸收,改善症状[4]。
所用方药中的薏苡仁善于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红藤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败酱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当归、丹参、赤芍、川芎均能活血化瘀,丹参还能增强免疫功能;乳香、没药能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三棱、莪术理血活血化瘀、破血行气,有促进炎症吸收和松解粘连组织的作用。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
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难以迅速治愈,如果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病情恢复比较缓慢。本院采用西药口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利炎症的吸收,同时又可促进盆腔的血液循环,祛邪与扶正并举,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4]。
[参考文献]
[1]苏应宽.实用妇产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14-119.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17-3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85.
[4]吴克明.中西医临床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231-234.
[收稿日期]2015-07-29
[中图分类号]R71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2-1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