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胃消痘汤治疗面部痤疮脾胃虚寒型疗效观察
2015-03-12韦程凡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545001
韦程凡(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 柳州 545001)
温胃消痘汤治疗面部痤疮脾胃虚寒型疗效观察
韦程凡
(广西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柳州545001)
[摘要]目的:观察温胃消痘汤治疗面部痤疮脾胃虚寒型的效果。方法 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温胃消痘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43%,对照组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温胃消痘汤治疗痤疮脾胃虚寒型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痤疮;脾胃虚寒;温胃消痘汤
痤疮系主要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发于青春期,持续时间长,好发于面部与胸背部,表征变异较大,包含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1]。痤疮因病机较为复杂,治疗难以彻底,易遗留色素沉着、瘢痕,影响患者容貌。笔者自拟温胃消痘汤治疗痤疮脾胃虚寒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0例,均为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痤疮脾胃虚寒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11~44岁,平均(23.7±6.6)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3.08±0.77)年。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2~41岁,平均(22.7±6.9)岁,病程2月~8年,平均(3.25±0.79)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2,3]:①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痤疮诊断标准;②以丘疹、粉刺为主要症状,或伴脓头,口不渴,大便溏烂,小便清,舌胖大,苔白腻;③不伴主要脏器严重疾病、精神病;④1个月内未服用维生素类、抗雄激素类药物,未服用其他影响内分泌药物;⑤患者知情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2,3]:①非脾胃虚寒型;②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③有过敏体质或者对本方中药物过敏痤疮;④不愿参与。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分散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75)200mg口服,每天2次。
观察组给予温胃消痘汤(自拟)。制附子15g,干姜15g,白术25g,茯苓20g,人参7.5g,桔梗10g,白芷15g,皂角刺15g。疹色红甚加玄参15g,小便短赤加车前草15g,女性月经不调加当归10g。水煎服,日1剂。
两组均治疗2周。
3 疗效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情况与中医症状积分,疗效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内相关内容。痊愈:皮损消退,留有浅淡色素沉着,临床症状消失,积分下降大于等于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积分下降70%~94%。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改善,积分下降50%~69%。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70例治疗过程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均坚持完疗程且未影响疗效观察评价。
5 讨 论
痤疮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称之为“痤”,且对其病因也有相关叙述,认为本病是由出汗后外感风寒湿邪所致。在《诸病源候论·嗣面候》中对于痤疮发病原因谓:“嗣面者,云面皮上有滓,如米粒者也,此由肤腠受于风邪,博于津液,津液之气因虚作之。”[4]现代医学认为面部痤疮主要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面部皮脂腺对激素敏感性增加,皮脂腺分泌增加,螨虫感染,微量元素缺乏等因素相关。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往往采用抗雄性激素、抗毛囊皮脂导管角化药物,但是这类药物往往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不适合长期应用[5]。世俗皆认为本病是胃湿热引起,多用清热利湿药治疗,效果却不明显。本研究认为,痤疮是因脾胃虚寒,中焦寒湿而起,胃喜温脾恶湿,因过食生冷,脾阳受损,寒湿内生,中焦寒湿阻滞,枢纽不转,气机升降失常,胃火不能下行,逆上所致。温胃消痘汤方中附子辛、甘,大热,归心、肾、脾经,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人参甘、微苦、微温,补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桔梗苦、辛,平,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白芷辛,温,归胃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皂角刺辛、温,消肿托毒,排脓,杀虫。诸药合用,温胃散寒,利湿消痘[6,7]。
综上所述,面部痤疮病因较为复杂,历来医者均采用清热利湿药物治疗,但脾胃虚寒致虚火上炎、寒湿阻滞、枢纽不转、气机升降失常亦为病机,治疗应辨证而治。温胃消痘汤治疗痤疮脾胃虚寒型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朱周.中药痤疮方治疗寻常痤疮40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21(5):310-311.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201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4-57.
[3]高金莲.中药治疗痤疮44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药材,2006,29(7):754-755.
[4]程军民.痤疮饮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12 (5):322-323.
[5]江丽,单萍萍,申国庆,等.中药对痤疮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活性实验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4):315-318.
[6]孙瑜嬬,胡一帆,贺新怀,等.中药抗痤疮的免疫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40-41.
[7]朱萍萍,陈力.中药在痤疮治疗中调节性激素水平的研究概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4):265-267.
[收稿日期]2015-07-14
[中图分类号]R275.98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2-10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