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肠癌组织因子与淋巴管形成的关系

2015-03-12韩承新贾元利蔡晓军武金虎

武警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肠癌

韩承新,贾元利,黑 砚,蔡晓军,武金虎

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1.普通外科,2.眼眶病研究所

大肠癌组织因子与淋巴管形成的关系

韩承新1,贾元利1,黑砚2,蔡晓军1,武金虎1

100039北京,武警总医院:1.普通外科,2.眼眶病研究所

【摘要】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淋巴管形成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01至2012-01期间,我院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病例及相应手术切除的原发灶石蜡块,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TF、podoplanin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微淋巴管密度,比较TF阳性和阴性表达组之间微淋巴管密度的差别。结果TF阳性表达组的微淋巴管计数(47.23±26.12)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36.77±21.56)。结论大肠癌肿瘤细胞组织因子表达与肿瘤边缘微淋巴管密度之间高度相关,提示组织因子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进肿瘤淋巴管形成。

【关键词】大肠癌;组织因子;淋巴管形成

【中国图书分类号】R735.34

Relationship between TF and lymphangiogenesis in colorectal carcinoma

HAN Chengxin1, JIA Yuanli1,HEI Yan2, CAI Xiaojun1, and WU Jinhu1.1.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2.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General Hospital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Beijing 10003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issue factor (TF) and lymphangiogene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Operation records of resected colorectal cancer and corresponding paraffin block of resected primary tumors from 2011/1/1 to 2012/1/1 in this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the expression of TF, podoplanin in tumor tissues, and 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were observed,and the 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between T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xpression groups. ResultsThe 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in positive TF group(47.23±26.12).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egative group(36.77±21.56). ConclusionsThere is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F and 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in colorectal cancer.

【Key words】colorectal cancer; tissue factor; lymphangiogenesis

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途径转移是其主要的转移方式之一,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淋巴结转移的机制复杂,直到目前,还有许多影响淋巴道转移的细节尚不清楚。淋巴管形成(lymphangiogenesis)是近年来新的肿瘤研究领域,目前发现,与肿瘤淋巴结转移机制密切相关,甚至有人认为是淋巴道转移的关键环节[1]。Podoplanin作为淋巴管特异性标记物,是目前最常用的研究淋巴管形成指标之一。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也是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大肠癌血运和淋巴道转移密切相关[2],但是在淋巴道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环节还不清楚,推测,可能是通过淋巴管形成机制影响淋巴结转移,但是未见有这方面研究报道证实。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探讨大肠癌组织中TF和淋巴管形成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1材料与方法

1.1收集病例资料收集2011-01至2012-01,我院手术切除的大肠癌病例及相应手术切除的原发灶石蜡块,登记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术后TNM分期。

1.2主要试剂TF单克隆抗体,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以及相应的免疫组化试剂盒。

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将石蜡块制成切片后,同一病例分别做两个指标:TF,podoplanin[2,3]。简述如下:将组织切片用二甲苯脱腊6~10 min,用由高到底的不同浓度乙醇,室温下连续稀释水化组织切片。4 ℃下将切片浸入含有0.3%H2O2甲醇溶液15 min,以封闭内源性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室温下,用含10%牛血清的PBS液封闭切片1 h,然后用PBS液冲洗切片3次。用TF单克隆抗体或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4 ℃孵化过夜16 h,实验液冲洗切片3次,每次5 min。最后DAB法染色。

1.4病理观察指标TF阳性为肿瘤内棕色颗粒(图1)。高倍镜视野下肿瘤细胞阳性数小于10%为阴性。据此分为TF阳性组和阴性组。Podoplanin染色阳性为淋巴管内皮细胞棕色颗粒(图2)。反映淋巴管形成的指标为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vessel density, MLD),判断方法见参考文献[3]。需要观察肿瘤边缘3个视野,取均数。

图1 TF阳性表达(×100)

图2 podoplanin阳性表达(×100)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TF表达与MLD之间的关系。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平均年龄62岁,中位年龄58岁。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分期、肿瘤组织TF表达的分布情况见表1。

本组平均MLD为41.56±27.12。各个参数的MLD见表1。可见,TF阳性组的MLD明显高于TF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60例大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分布

3讨论

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随着肿瘤血管形成(angiogenesis)成为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新的重大领域后,最近,开始关注淋巴管形成对肿瘤转移的意义。淋巴管形成是指毛细淋巴管从已有的淋巴管发芽生长,形成毛细淋巴管样结构[1],而MLD是反映淋巴管形成的形态学研究指标。研究显示,肿瘤中的淋巴管形成与肿瘤的复发、淋巴结转移以及预后明显相关。动物实验结果也表明,导入VEGF-C和VEGF-D的肿瘤细胞,植入动物体内后,可以诱发肿瘤内部或边缘淋巴管形成,促进淋巴结转移[4,5]。目前认为,淋巴管形成与淋巴道转移的关系可能有以下方面:通过增加淋巴管的密度,增加肿瘤细胞与淋巴管的接触机会;新生的淋巴管表现出有利于转移的分子表型,提高肿瘤细胞附着机会;肿瘤细胞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肿瘤生长。

大肠癌的淋巴管形成具有异质性,表现为新生淋巴管主要位于肿瘤边缘区,而肿瘤内部几乎没有[4]。因此,为了提高淋巴管的检出率和可比性,本组淋巴管计数统一采用的视野位于肿瘤边缘。

podoplanin是一种整合胞质胞膜黏蛋白,主要表达在小淋巴管内皮细胞。有些血管内皮细胞也有它的表达,但仅限于皮肤某些血管内皮细胞,因此,该蛋白是目前较理想的淋巴管标志物。本研究显示,该指标显示效果满意,可以用于肿瘤淋巴管形成的研究。

TF又称凝血因子Ⅲ或组织凝血活酶(tissue thromboplastin)。在凝血过程中起着启动子的作用。它是凝血因子中唯一在细胞表面表达的Ⅰ型跨膜糖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7 ku,分为细胞外区域、跨膜区域、细胞内区域等3个部分。TF不仅是因子Ⅶ和Ⅶa的受体,而且是Ⅶa催化活性的绝对必需的辅因子。TF与肿瘤生长、浸润、转移有密切关系,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过程。

本研究结果显示,组织因子表达阳性的大肠癌,肿瘤周边的淋巴管形成明显增多,高于组织因子表达阴性的大肠癌患者。提示组织因子表达与淋巴管形成有关系。以往有研究显示,T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机会高[6]。结合本研究结果,可能和TF促进肿瘤淋巴管形成有重要关系。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是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强烈刺激剂。研究表明,VEGF-C和VEGF-D是目前发现的淋巴管生成的主要因子,被称为淋巴管生长因子, 它通过与VEGFR-3结合,使其活化,然后通过MAPK信号途径,使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存活,形成新生淋巴管。TF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或蛋白激酶C(PKC)途径信号传导促进肿瘤及其周围基质细胞VEGF转录的增加[7]。另外,VEGF也能通过诱导蛋白水解酶增加TF的产生。所以,TF可能是通过影响VEGF间接影响淋巴管的形成过程。

性别和肿瘤部位与淋巴管形成没有明显关系,这与临床观察结果符合,说明大肠癌淋巴转移与性别、肿瘤原发部位无关。

TNM分期是基于肿瘤的原发灶侵犯程度、淋巴结转移位置和数目、远处转移而制定的。但是,本研究结果显示,TNM分期与淋巴管形成没有明显关系。提示,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数目可能没有线性关系。另外,也可能和本组病例数目较少有关,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病例数量,观察淋巴管形成和TNM分期的关系。

【参考文献】

[1]McCarter M D, Clarke J H, Harken A H,etal. Lymphangiogenesis is pivotal to the trials of a successful cancer metastasisi[J]. Surgery,2004,135(2):121-124.

[2]万远廉,吴楠,王振军,等.组织因子表达与直肠癌肝转移及其预后[J].中华肿瘤杂志,2002,7(24):378-380.

[3]任彦武,高峰,宋枫,等.结直肠癌组织VEGF-C和podoplanin表达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3,20(20):1592-1595.

[4]牟江洪,阎晓初,李增鹏,等. 结直肠癌淋巴管生成的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6):348-352.

[5]易成.淋巴管形成与肿瘤转移[J].华西医学,2006,21(2):213-215.

[6]韩承新,郑静晨,蔡晓军,等.大肠癌肿瘤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J].武警医学,2007,18(7):492-495.

[7]Sundar S S,Ganesan T S. Role of Lymphangiogenesis in Cancer[J].J Clin Oncol ,2007,25(27):4298-4307.

(2014-06-03收稿2015-07-21修回)

(责任编辑张楠)

作者简介:韩承新,博士,副主任医师,E-mail:hcxhyfhq@sina.com

基金项目:武警总部三类课题(WJ2006024)

猜你喜欢

大肠癌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中药单体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大蒜素对大鼠实验性大肠癌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血必净在用于大肠癌合并肠梗阻术后ICU脓毒症中的效果
大肠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FAP与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超声造影、CT和MRI对大肠癌肝转移的评估价值比较
RECIST1.1标准和RECIST1.0标准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的比较
对比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在大肠癌治疗的有效性观察
大肠癌伴血吸虫病临床病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