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融资过程中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03-12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王雯

中国商论 2015年9期
关键词:上市商业信用

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 王雯

1 引言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因为经营活动或者商品交易而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商业信用本质上是因为企业商品运动和货币运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而形成的企业间的一种间接信用行为。商业信用是企业一种重要的资金来源,也是可以看作一种外部融资方式。在我国转型经济的条件下,金融体制不完善,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取足够的资金,商业信用由于其可以部分替代银行信用的特征,已经成为企业从外部市场进行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经济全球化和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间的依赖性增加,现金周转难度增加,资金需求难以满足,购买产品或获取劳务时很难支付全部价款,采用赊购的方式获取商业信用是一个普遍现象。Summersetal(1999)的调查显示,在英国有超过80%的日常交易通过赊销完成,并且应收账款约占企业总资产35%;在美国,Rajan和Zingale(1995)选取1991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商业信用在当时已经平均占到了企业总资产的17.8%;在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商业信用超过了企业总资产的25%;根据对我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2006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资料统计,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后商业信用占公司流动资产的14.89%,占总资产的7.61%(张铁铸等,2009)。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商业信用已成为非金融性企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信用的研究可分为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和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本文主要研究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

目前国内外对于商业信用的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商业信用动因的研究;二是商业信用影响因素的研究;三是商业信用作用的研究。

在商业信用影响因素方面,国内外学者都做了相关研究。Petersen和Rajan(1994)利用NSSBF模型对美国大企业和小企业商业信用利用情况分析后发现大企业较小企业较多地利用了商业信用,说明企业规模对商业信用有明显影响。Petersen和Rajan对美国3404家小规模企业的研究表明,企业如果不能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则会使用更多的商业信用,而较易获取贷款的企业则提供较多的商业信用。

我国学者谈儒勇研究发现,公司规模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很大。由于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容易通过各种途径渡过经营困境,即便出现经营失败,规模较大的企业也比小企业具有更多资产抵债,因此较大规模的公司往往较容易获取外源融资,并将这种现象称为融资的“规模歧视”。

谭伟强采用我国上市公司2000年至2004年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商业信用作为企业外部融资方式的决定因素,实证结果发现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与企业规模、财务杠杆、销售增长率以及国有股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短期银行借款比例以及毛利润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钟田丽利用2001~2003年选取38家中小企业和100家大型企业分析了中小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影响因素,分析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多个指标对于中小企业利用商业信用的影响。徐晓萍等(2009)以2007年上海市的部分中小企业为样本分析商业信用的提供,发现企业规模与商业信用的提供显著负相关,同时发现规模、企业年龄、存货比重、赢利情况、流动性水平都会影响企业提供额的商业信用。

通过分析已有的文件,发现绝大多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或将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与获取的商业信用合并后进行研究,缺乏针对企业获取商业信用的研究。同时,目前学者的研究部分针对中小企业,部分针对大型企业,各种研究基础不一致、研究方法各异使得对影响因素得出的结论存在一定分歧。大部分学者在研究影响企业商业信用的因素时侧重于一两个因素对其产生的重要影响,而没有比较各因素对于商业信用的影响程度和对于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差别。

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意义:第一,商业信用随着经济环境不断变化而变化,本文利用2012年上市公司的最新数据分析影响企业获取商业信用的因素,对于目前环境下企业充分利用商业信用提供有益思考;第二,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影响商业信用方面存在差异,本文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和模型对其数据分类处理,结果具有可对比性,分析其影响差异,可使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方式提高自身获取商业信用的能力。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需求的资金一定,当企业获取更多银行借款时,企业通过商业信用融资的可能性就减小,因此当我们把商业信用看作一种融资方式时,应当考虑银行借款对于企业获取商业信用的影响。同时银行借款为企业负债,使企业偿债能力减弱,也会对企业获取商业信用产生不利影响。

假设一: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带息负债越多,即企业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越多,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越少。

在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或有国有股参与的企业也占了大多数。余明桂和潘红波(2008)研究发现,相比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能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也容易获取政府担保,使企业经营更加稳健。国有股股权性质使得企业偿还应付账款更有保障,因此企业更易于获取商业信用。

假设二:在同等条件下,企业国有股权比例越高的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越多。

企业的商业信用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很大联系,当企业的流动资产较多时,企业有充足资金付现,很可能不需要获取商业信用,因而企业流动比率越高,获取的商业信用越低,因此得出假设三。

假设三:在同等条件下,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与企业的流动比率显著负相关。

商业信用相比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有信息成本低、客户控制力强和财产挽回快的优势,使得商业信用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商业信用要具有财产挽回快的优势,企业就必须具有较高的存货水平,因而,其他企业在提供商业信用时会参考被提供商业信用企业的存货水平。基于此提出假设四。

假设四:在同等条件下,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与企业的存货水平显著正相关。

Petersen和Rajan(1994)、谈儒勇(2004)、张捷和王霄(2002)等学者的研究发现,企业规模对企业外部融资有显著影响,规模较大的企业往往能较容易地获取外部融资,在商业信用方面也是如此。学者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融资的“规模歧视”。谭伟强也研究了商业信用和企业规模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提出假设五。

假设五:在同等条件下,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与企业的资产规模显著正相关。

3 样本选取与变量设计

3.1 样本选取

分析影响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获取商业信用的因素,保证研究的真实有效性,本文依据下列指标选取样本:

(1)选取2014年12月31日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并根据企业上市不同类型分为上市A类公司和上市B类公司。

(2)由于ST、*ST股本身存在经营问题和财务问题,防止其对研究产生影响,故剔除ST、*ST类上市公司。

(3)剔除数据不完整的上市公司。通过以上标准,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信息全部来自国泰安公司的CSMAR数据库、上交所网站和深交所网站。研究过程中的数据分析,通过Excel和EViews7.0进行处理。

3.2 变量设计

(1)获取商业信用(AP):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有赊购商品、预收货款和商业汇票。本文研究的企业获取商业信用指企业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而延迟付款或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之前预收下游企业定金,即企业占用他人资金的情况,因而商业信用总额为企业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和预收账款之和。考虑预收账款所占比重较小和企业生产规模对应付账款等的影响,本文定义AP=(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营业成本。

(2)带息负债率(IBDR):企业在金融机构的短期或长期借款一般会对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产生影响,本文定义IBDR=(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总资产。

(3)国有股股权比例(SOR):企业股权结构不同,获取商业信用不等,本文定义SOR=国有股数/总股数。

(4)流动比率(CR):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影响企业融资,也影响企业短期的经营状况,可直接影响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本文定义CR=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5)存货水平(IL):企业之间交易的基础是存货,避免企业经营规模影响,本文定义IL=存货净额/营业收入。

(6)资产规模(TA):企业资产规模直接与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相关,本文使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计算企业规模,即TA=LN(总资产)。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设计

为了检验前述理论本文采用如下模型检验:

其中AP表示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IBDR表示企业的带息负债率,SOR表示企业的国有股股权比例,CR表示企业的流动比率,IL表示企业的存货水平,TA表示企业的总资产规模。

4.2 描述性统计结果分析

对样本数据中涉及的主要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其中上市A类公司获取商业信用的均值为57.42%,大于上市B类公司获取商业信用的均值37.75%。同时由最大值、最小值和标准差分析,不同上市公司获取商业信用的差异较大。上市A类公司的带息负债率、国有股股权比例、存货水平和资产规模都大于上市B类公司,同时标准差也大于上市B类公司,说明上市A类公司之间较上市B类公司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

4.3 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所选择的样本,本文使用Eviews 7.0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见表2。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 实证结果

以上的实证结果通过Newey-West修正了模型的异方差,通过检验模型并不存在自相关问题和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选取的是2014年的截面数据,上市A类公司的数据和上市B类公司的数据调整后可的决系数分别为0.375084和0.331926。上市B类公司的数据可决系数低于上市A类公司的可决系数,主要是由于上市B类公司样本较少,在截面数据中都属于拟合度较好。由于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一致,仅上市公司所属板块不一样,因此实证的结果具有可对比性,可由实证结果分析影响上市A类公司企业和中小企业获取商业信用不同的因素。

对于企业的带息负债率,上市A类公司企业数据证明了假设一,企业获取商业信用与企业的带息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但由系数显示这种负相关关系并不明确,而上市B类公司的数据则否定了假设一,上市B类公司获取的商业信用与企业的带息负债率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就整体数据而言,企业的带息负债率对企业获取商业信用影响较小,假设一不成立。

分析SOR的系数,上市A类公司与上市B类公司获取的商业信用与企业的国有股股权比例呈正相关关系,由此证明了假设二。上市B类公司β2的值大于上市A类公司β2的值,可分析国有股权比例对于上市B类公司获取商业信用影响较上市A类公司更为显著。笔者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A类上市公司商业信用基础较好,所以国有股股权比例对获取商业信用影响不大,而上市B类公司的自身规模较小,本身商业信用基础薄弱,偿还商业信用的能力无法保障,国有股比例越大企业偿还商业信用的能力就会越好,所以国有股股权比率对其获取商业信用影响程度较大。

实证结果中β3的值验证了假设三的正确性,当企业有较多的流动资产时会相应少地获取商业信用。比较上市A类公司和上市B类公司β3系数,上市A类公司获取商业信用与流动比率的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这与企业的资产规模较大有密切关系,而上市B类公司处于快速成长期,流动比率对获取商业信用影响相对较小。

表中β4的值验证了假设四的正确性。对比上市A类公司和上市B类公司的数据,存货对于上市B类公司的影响大于对A类上市公司的影响。同上,这与企业商业信用基础有很大关系,在商业信用薄弱的中小企业如果存在较多的存货,那么提供商业信用企业挽回损失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上游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更有保障,那么企业获取的商业信用也就相应增多。

表中β5的值也证明了假设五的正确性。资产规模对于企业获取商业信用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对上市A类公司的影响大于上市B类公司,说明上市A类公司资产规模对于企业获取商业信用十分重要。

5 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A类公司和上市B类公司获取的商业信用与企业带息负债率、国有股股权比例、流动比率、存货比率以及资产规模的关系。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获取商业信用与企业带息负债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与国有股股权比率、存货比例、资产规模呈正相关关系,与企业流动比率呈负相关关系,且相对于上市A类公司,国有股股权比率和存货比率对于上市B类公司获取商业信用影响较大,流动比率和资产规模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企业合理利用商业信用,应该分析企业的自身状况,并以此发展公司的相应能力以在日常经营中获取更多的商业信用。

[1] 叶栋梁.企业规模对我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影响的实证检验[J].生产力研究,2008(2).

[2] 谭伟强.商业信用:基于企业融资动机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2006(12).

[3] 刘民权,徐忠,赵英涛.商业信用研究综述[J].世界经济,2004,27(1).

[4] 钟田丽,陈静,高源.中小企业利用商业信用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评论,2006,1(1).

[5] 张铁铸,周红.上市公司提供商业信用的影响因素研究[J].财贸研究,2009,20(3).

[6] 谈儒勇.金融发展的微观动因及效应:理论与证据[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7] 徐晓萍,李猛.商业信用的提供:来自上海市中小企业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9(6).

[8] 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9).

猜你喜欢

上市商业信用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12.99万元起售,UNI-V 2.0T正式上市,UNI-V iDD全球首秀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