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艺术——浅析策展人的艺术使命
2015-03-12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510000
王 玥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 510000)
作为一个美术学习者,通过观看各种类型的展览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如今,中国也充斥着各种美术展览,上到冠以某地区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具有学术研究交流性质的专业美院的教学成果展,每年夏天的重头戏——各大美院的毕业作品展,以及各种大师名家的独场秀,下至用于商业交流收益的画廊展览,青年学生代表的小型展览等等。
纷繁杂乱的展览,长篇累牍的前言,每年都不计其数的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些展览时常会通过互联网络的糖衣炮弹,报刊杂志的火爆销售,广告灯牌的彻夜点亮,这些铺天盖地的宣传信息,刺激我们的眼球,吸引我们的味蕾。面对这么多的展览,有时候我们都会迷惑恍惚,甚至,参观一个大型展览,经过一天走马观花奔波,应接不暇的浏览每一个展位的作品,最后,留下的除了大脑缺氧造成的短暂空白,依稀记得的几副强表现力的作品的残影,其他的只怕已是过眼云烟。
一、何谓展览
展览本身就是来自西方的概念,并非是华夏文明的产物。在悠远的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中,文人骚客,书画大家彼此要进行学术性的交流鉴赏时,通常都是采取更加私人的方式,曲水流觞,弹琴赋诗,三五同好,小聚一堂,浅酌轻吟。称得上较为公开性质的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品茗赏画的交流活动——“雅集”。雅集者,文人的聚会而已,最有名的就是西园雅集——元祐元年,苏轼兄弟、黄庭坚、李公麟、米芾、蔡襄等十六学士,在驸马王诜的西园里聚会,李公麟绘《西园雅集图》,米芾撰《西园雅集图记》。后人就认为这是雅集的“范式”,故而马远、刘松年、朱孟渊、仇英等人都画过《西园雅集图》。这种参与者人数稍多,也具有评诗论画的作用,但是至多只能算是圈内的活动,在那些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代,这样的集会还是显得尤为闭塞,其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果,远不能与近代出现的公开性质的展览相比。
这样看来,在中国,展览的前世今生真可谓是源远流长,孕育于古时的文学艺术小型聚集性研究,随着历史的更迭,时至今日,它已经脱胎换骨,被赋予了完全不一样的含义。这些含义被当代拥有不一样目的,不一样想法的人来进行二次创造,革命成为今天的展览形式。这种双重曝光下产生出若影若现,变化多端的姿态、风格、语言和策划,使得我们的展览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而近代的展览是从“博览会”逐步转变形成的,因此商业性质是他的天性,即使发展到当代更多的注重文化的交流,仍旧难免带有意思金钱的意味。
二、Curator or Arts
当我在搜索栏输入“策展人”这一词汇,得到的讯息是这样的:源于英文“curator”,全称“展览策划人,是指在艺术展览活动中担任构思、组织、管理的专业人员。在西方语境中,“curator”通常是指在博物馆、美术馆等非赢利性艺术机构专职负责藏品研究、保管和陈列,或策划组织艺术展览的专业人员,也就是常设策展人。
这样的生硬解释,难免会让我产生策展人的职责只不过是需要搬家公司的蛮力就可以完成的几个机械性重复动作的错觉。这样幼稚的简单想法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我看到了这样的一段文字。2011年日本资讯媒体人佐佐木俊尚(ToshinaoSasaki)在《策展时代》中写道:这是一个资讯泛滥的时代,也是最需要“策展人”的时代。他所说的“策展”就是21世纪文化传播最为关键的行动,为我们所要展示的产品,筛选讯息,梳理脉络,赋予逻辑,给予思想,创造情感,再此之上继续重组价值,并构嫁接,分享串联,这样一系列的动作,是策展人所需要承担的职责。
展览在我们的概念中总是处于作品陈列这样的一个尴尬的定义,其展览本身所应该具有的艺术价值往往被忽略,聚光灯的投射力量不只是这个时代的宠儿,人群的焦点,也成为性质模糊的被监视的对象。
甚至很多艺术家认为“我的作品为什么要听你的摆布”“我的装置为什么要按照你的思维来设定”,这种冲突和争端在许多艺术家的意识中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关于策展是对于艺术作品的“二次创作”,还是对于整个展览的宏观把控?在我看来,两者兼有。
首先,策展本就是一次独立的艺术行为,策展人需要深厚的美术功底和良好的美学素养,不偏差无功利的安置每一件艺术品,这除了来自于追随内心的一种艺术无限追求,更来自于对作品的客观评价。策展人需要理性的思考来作出每一个无偏袒的决定。在此基础上,根据对于这些艺术家的充分了解和深入的作品解读,结合整个展览的定义和要求,综合展览场地的限制和外在条件的束缚来进行的“二次创作”。
作品与作品之间除了简单的主题内容、表现手法和创作技法的区分,其内在的含义,作者想传递的讯息等等,这些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区别。作品之间的对话,产生出的无声的交流方式,互相影响干涉,有时甚至会造成观者的意识思绪混乱。然而,展场内无逻辑的摆放秩序,无瓜葛的灯光投射安排,转折处出现的停顿卡壳,参观洞线混乱的安排,不合理的视觉缓冲释放区域的安排设置,这都是外在环境和作品之间出现的不协调的纷争。而策展人就是在这些凌乱的语言中起到协调中和的缓冲剂,让产生正面增加效果的展品归置一类,让产生冲突碰撞的作品通过空间,灯光,音响等外在力量来化解作品之间沟通不畅的停顿!
整个展览就是一件完整的设计作品,而策展人作为这个层面上的艺术家,这个展览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件艺术作品!
其次,策展人还需要站在更为宏观的角度来调度掌控整个展览,事无巨细的考虑到每一个机动反应的执行安排,外界舆论的联系和预测,对危急事件的提前预估和防备,对既有模式的变动和保留,敏锐的直觉和判断,突破性的创新思维,沟通与表达能力,组织与整合能力,流程控管能力。多重角色的扮演,需要策展人可以在整个展览中,如同变色龙一样适应各种突发事件。他们让片段、模糊、抽象、对峙、分离,用组合或拼接的形式缝合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安排设置特定的空间感情,使之产生共生、重置、渗透、共鸣,使这个三维黑盒子空间产生新的面孔,在次华丽登场于世人面前。
毫无疑问,这些关键性质的决断,使策展人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的经验积累成为了评估这场展览其品质优劣的一个量尺。
而综合“二次”创新设计者和业界咨询能人这样的双重身份,策展人在展览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容忽视。策展人的责任不只是大众眼中放置艺术品这样简单的动作重复,他们需要担负起风向标的角色,整个展览的脉络就随之决定或改变!这是策展人的使命,这是策展人需要具备的理性思维。
不管是受到文人骚客“雅集”的影响,还是与前世今生“博览会”都有千丝万缕关系的近代美术展览,不置可否的,它始终肩负着文化传播使者的重任,而策展人之所以为策展人的价值和意义,策展人应该天赋一般所具有的使命感和理性思维,要知过去,更测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