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生如何在舞蹈剧目排练课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2015-03-12曾礼嫄云南艺术学院650500
曾礼嫄(云南艺术学院 650500)
一名舞蹈专业的学生要蜕变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必须遵循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而舞蹈剧目排练课是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是舞蹈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体,是学生从课堂学习转换为舞台艺术实践这一终极目标的关键环节。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排演,能使学生在技术技能、人物塑造、情感表达、舞蹈风格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地锻炼。然而在这过程中,客体与主体之间是相互影响、有机统一的,即要制定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且科学的舞蹈人才培养方案、剧目排练课的教学大纲以及配备雄厚的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同时也需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舞蹈表演水平和综合性知识,只有将主客体有机结合进行大量的艺术实践才能实现从学生到舞蹈演员的蜕变。而学生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学生能否蜕变成舞蹈演员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主观能动性的概念
所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即通常说的“想”;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即通常说的“做”;人类在认识与改造世界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舞蹈剧目排练是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的一门主干课程,是舞蹈专业基础课程的集合体。其教学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优秀的舞蹈演员,将舞蹈剧目作品在舞台上进行表演并完整地呈现出来。本文所阐述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在舞蹈剧目排练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认识及改造剧目作品的能力与活动。其中还包含了在认识与改造剧目作品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而“想”与“做”不是分割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认识剧目作品后改造之,在改造过程中又不断深化认识从而指导其改造。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勤奋、自信、谦逊、有进取心、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在舞蹈剧目课中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舞台表演艺术,其表演的载体是剧目作品。一个优秀的舞蹈剧目作品是编导经过艺术想象的产物,精心编创的每一个动作都载负着情感。其中还包含着形体的美感、技巧的难度、风格的准确、形象的刻画、音乐的配合、舞美的运用等多方面因素。舞蹈演员在舞蹈作品的创作和传达过程中既是美的创造者(审美信息发送者),又是舞蹈形象赖以生存显现的物质材料(审美信息的传播工具和手段),同时又是让观众获得美感享受的审美对象,是舞蹈美在传达过程中的中心环节。舞蹈剧目排练课是将过去所学的各种知识、身体素质、技术技巧与表演技能以及剧目作品本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集为一体的课程。该课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将教师依据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的积极性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教师的教学,使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大部分舞蹈专业的学生出现被动学习的现象。在舞蹈剧目排练课中表现为,上课前学生不主动了解所学剧目作品;上课时学生不能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教学,不善于动脑筋仅仅模仿教师所教的舞蹈动作,更不能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课后又比较松散、缺乏自主性,依赖学校提供舞台艺术实践的机会等。如果在舞蹈剧目排练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则会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或停滞不前从而不能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的——不能实现学生到舞蹈演员的转换。反之,则能促使学生蜕变成出色的舞蹈演员,而这里的“出色”是指,除了掌握与舞蹈表演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术技能与艺术修养外,还要明显地先于同窗达到,突出地优于他人掌握,投入地让心灵参与跳舞,能够承担并完成难度较大的舞蹈表演任务,并且具有“内在素质优越性”,主要包括健康的体质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学生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三、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蜕变成舞蹈演员的关键在于其能否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剧目排练课是其蜕变的必经之路。剧目排练课的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互动且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在课上的时间和所学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有跳领舞或独双三的机会,更多的是靠学生在课外进行剧目训练——根据自身的专业水平与兴趣选择剧目训练自己或根据自己所欠缺之处选择剧目补足与挑战自己。同时还需要学生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广泛学习;勤奋地练习;不断地琢磨外部动作与内部情感相结合、塑造舞蹈形象的表演方法,使自己成功蜕变成出色的舞蹈演员。学生能够从以下方面予以提高:
1.自主学习,广泛积累。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不仅需学习有关舞蹈表演的专业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舞蹈实践;还需长期地、坚持不懈地广泛吸收其他方面的知识,才有助于塑造复杂而又深层的舞蹈形象,表现内在情感,挖掘舞蹈表演的内在本质,产生艺术感染力以达到撼动心灵的效果。学生要自主地学习哲学、文学、音乐、美术、戏剧、影视等门类,或是向书本学习,亦或是向生活学习。并且要将这些有意识地与舞蹈专业联系在一起,在心中积累,以便于往后进行舞蹈表演时能随时“调派”出来。比如平时可多看些关于哲学的书籍,以获得理性思维,能帮助自己理解舞蹈作品的深刻内涵;读文学小说或看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电视、戏剧,以获得感性思维,能帮助自己观察与体验生活、积累感情,弥补自身生活积累的不足,有助于舞蹈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刻画、舞蹈形象的塑造;看音乐比赛、音乐剧,或自己直接参与到音乐学习中,可增强音乐理解力,能让自己根据音乐的律动处理舞蹈动作使之成为感情倾诉的肢体语言;学美术、看画展可增强构图感,使肢体造型、空间流动等舞蹈画面更完美等。也许这些广泛学习的积累会是往后进行二度创作或创作剧目的灵感,就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感情的积累被一个偶然的事件所冲击而闪出的火花。”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也会丰富自己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能潜在作用于舞蹈表演。
2.赏析剧目,充分了解作品。无论是教师在剧目课上规定的剧目还是自选的剧目,都应该是技艺合一的优秀作品。每一个优秀作品都是舞蹈编导对大自然或社会生活的感悟,并通过舞蹈演员所塑造出来的舞蹈形象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其中也体现出了时代背景、民族审美、文化习俗等内涵。赏析优秀舞蹈作品,能丰富舞蹈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增强舞蹈表演能力、提高剧目训练的效果。在学习剧目之前可先对所学作品进行欣赏,直接地刺激于视听觉,在头脑中有个整体的概念,并查阅相关资料,把对作品的评论、角色分析、情感发展线、思想内涵、音乐的作用等多方面的内容写出来,以充分了解作品,把一些朦胧的意识清晰化。对于剧目排练课而言,这算是课前预习,再结合课上教师对作品各要点的讲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产生与编导共通的情感,使学生舞动时皆因情、皆有情;对于自学作品,这更是为学习舞蹈动作之前打下情感基础,为动寻找情感依据,是塑造舞蹈形象(角色)的前提。
3.发挥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舞蹈是一门比拟性、象征性很强的艺术,整个表演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它是进入舞蹈形象(角色)的重要途径。舞蹈艺术的本质是创造,它是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舞蹈表演中的想象,是在编导创造想象基础上所出现的想象活动,从本质上讲,属再造想象的范畴,由于演员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理解能力、表演经验等的差异,其想象中的创造性程度,也有很大差别。学生要主动地把舞蹈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或拟人化的动植物形象与自己生活经历、间接经验联系起来,进而产生心灵的共鸣,再发挥想象,参与到编导与表演者的创作之中去。学生的知识越厚实、生活经历越丰富、对作品认识越深刻,则会对教师的启发越敏感,在自己头脑中形成的舞蹈形象就会越鲜明生动。孕育心象只是塑造形象的第一步,还需用身体将其表现出来才算完成形象的塑造,不能仅限于模仿,还要发挥二度创造能力,塑造出独特艺术风格的形象,这样才能使表演出来的剧目有艺术价值,而不是匠人呈现的复制品。
4.勤于练习,内外合一。舞蹈是以身体为载体来表现人的思想情感的表演艺术。舞蹈表演艺术属于视听觉综合艺术,而在一定时候还是一种动觉艺术,只有亲自参与实践,通过自己的动觉去感受,才能彻底体会与理解舞蹈作品的本质内涵。学习一个舞蹈作品,必须要学其动作,通常演员不太可能一下子就进入角色的内心,要在不断地模仿外部肢体动作当中去体会其内在动机,然后再抓住其情感,淡化模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塑造出仅属于自己、独特性的舞蹈形象。焦菊隐曾说过:“从外到内,再从内到外,先培植出一个心象来,再深入找其情感的基础。”要将心象转化为形象,使内在情感与外部动作融为一体,必须勤于练习。练的意义在于:演员在练习中进一步体验人物的性格及行为逻辑,丰富、调整、修改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孰能生巧,使内外都有机地统一、协调起来,练的目的是为了在创作中能忘了它;在排练场将人物内心和形体统一,练成“不断的线”。娴熟的外部技术,是塑造舞蹈形象(角色)的基础。将之与内部心理技术相结合,才能掌握“情动于衷形于外”的表演方法。
据上所述,前三点为主观能动性中所包括的“想”即认识剧目作品的能力与活动——广泛学习是为认识舞蹈作品起奠基作用;赏析剧目是对具体舞蹈作品进行观念上的认识与分析;发挥艺术想象力与创造力则是对舞蹈剧目作品进行深刻认识并获取独特见解的重要手段。最后一点为主观能动性中的“做”即改造剧目作品的能力与活动——通过练习使舞蹈的内外有机统一从而掌握表演技术并具有独特艺术风格。而“想”与“做”不是分割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认识作品后改造之,在改造过程中又不断深化认识从而指导其改造。主观能动性中还包含了在认识与改造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是指在“想”与“做”的过程中,勤奋、自信、谦逊、有进取心、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剧目训练的影响,能促使学生成功蜕变为出色的舞蹈演员。
[1]张江明.《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M].中国青年出版社,1961.12.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3]管继华.《高水平舞蹈表演人才的培养问题》[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1).
[4]胡尔岩.《舞蹈表演艺术的心理特征》收录于《舞蹈表演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
[5]平心.《舞蹈表演心理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