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
2015-03-12王春利
王春利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桂林
以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
王春利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桂林
通过分析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的特点,以及对阅卷流程的了解,制定相应的培养模式。同时总结多年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的经验,对比以往和现在的做法,通过实践来检验新思路、新方法在数学建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效果。
数学建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引言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的。从1992年开始,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年举办一次,现已成为全国高校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同时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该竞赛志在培养大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推动高等院校数学教学改革。
1、数学建模竞赛简介和特点
数学建模竞赛采用团体赛形式,一个参赛队由三名队员组成,在72小时内相互配合、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一份答卷,每个参赛队伍配有一名指导教师,在赛前负责给参赛队伍培训基础知识和必要的训练。赛时接收考题,并将考题及时发给队员,然后由学生独立做题,教师不得再参与竞赛。考题有ABCD四个题,其中AB题是本科组的题目,CD题是专科组的题目。每个参赛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从备选的两个题目中选一个题目作为赛题。这些题目都是来自当下社会热点问题或有应用价值的实际的问题,无固定的范围,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学科、领域。参赛队的三个队员相互讨论,从图书馆或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信息,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但是指导教师和其他人不能直接或间接参与比赛。参赛队伍的成果是一篇规定格式了的论文,包括问题重述、条件假设、模型设计、模型分析、模型的测试和检验、模型的优缺点等。最重要的是内容的摘要,因为评委老师在评阅试卷的时候首先看的就是摘要,并且大致可以根据摘要的内容确定该答卷是否有价值,能够获奖。
竞赛的阅卷专家们在评卷时不给出具体分数,只是将论文分成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成功参赛奖。评卷的标准对每个题目都不一样,也并不是看答案对不对,而主要看论文的论述是否清晰,想法是否新颖。获奖的优秀论文可以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并且指导教师和所有参赛的队员都能得到一张奖状。
2、加强数学建模协会的管理,实现机构改革
我院数学建模协会建立于2010年,现在已经成为学院社团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社团之一。作为一个年轻的协会,管理上基本靠各系学生,存在很多漏洞,没有明确的人才选拔模式。现在可以针对于数学建模竞赛的特点将数学建模协会划分为不同的职能部门,每个部门有专门的工作职责。可在原有基础上划分出论文写作部、数学建模部和软件编程部,这几个部分是竞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能合理搭配会对比赛有很大的帮助。
3、分类培养模式探索
论文写作部:从管理系选拔能力强,能吃苦,负责论文写作,公式编写工作并了解整体建模思路,每年培养20人左右,选拔出来配给每个参加全国大赛的队伍。
数学建模部:从数学建模协会中选拔具有发散性思维、积极活跃的苗子。
软件编程部:从数学建模协会中选拔对数学软件有兴趣的同学统一进行MATLAB、SPSS等常用数学软件编程培训。
4、培训日常化,进一步扩大培训时间范围
每年数学建模大赛赛前培训一般是在6月以自由报名的方式参加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数学建模校内赛,之后从中选拔出10个队伍参加全国数学建模大赛,在暑假期间有两个阶段的培训:基础知识培训(7月10日-7月24日)和实战演练及点评(8月12日-8月26日)。数学建模竞赛于每年的9月中旬举行。因此,实际的练习时间只有一个月,并且初期参加基础知识培训的学生基础薄弱,很多队员之前对数学建模了解很少,掌握的相关知识也就更少了。经过半个月的基础培训和半个月的实战演练后,大部分队员觉得没学到或没有实际掌握更多的方法和技巧。
培训工作如果平时以讲座的形式每周做1-2次专题讲座,对于活跃协会气氛和平时知识的积累有重要作用。符合学习的基本原理,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
5、在对现有培训模式的开展情况来看,效果明显
以往6年中,我院参赛队伍一直保持在10个队参赛。2015年已经有15个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这说明在学院的支持下,老师们的努力下,学生对数学建模大赛的热情进一步被点燃。而且从2014年开始,我院已经有队伍参加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在2015年的参赛队伍中已经有队伍表明要参加本年度的美赛。种种迹象表明,我院数学建模竞赛已经开始迈进一个新的阶段。
结束语
数学建模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建模竟赛活动中,学会了交流、创新、合作、求知。数学建模竞赛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过程,所解决的问题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会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就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后踏上工作岗位面对各种难题,都将无所畏惧,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1]谢金星.科学组织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和数学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9(2)
[2]李乔祥.论数学建模竞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J].高等理科教育.2004(1)
[3]宋乃庆等.高师院校“数学建模”课程教学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2)
[4]徐兆棣,李晓毅.数学建模课程的改革对策和建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1)
[5]文玉蝉.数学建模竞赛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J].高教论坛,2006(4):32-33
王春利(1980-),吉林长春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差分方程,图像视频处理技术。
本文为2013年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以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性研究”(项目编号2013JGY19)阶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