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对体育课不良心理的分析对策

2015-03-12邵宝金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6期
关键词:心理因素课堂气氛体育锻炼

邵宝金

山东省聊城第四中学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各个学科在教学模式上都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体育教学也是一样,虽然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得到了创新。但是,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仍会存在一些不良心理的现象。本文以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产生的不良心理因素的原因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同时对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中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不良心理因素的原因

中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不良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指中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正常学习和体育锻炼产生影响的消极心理状况。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主要表现为对体育教学缺乏热情、情绪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而致使这些不良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

其实,中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不良心理的主观因素,主要是因为怕苦心理,以及体育课堂不受重视,具体体现在:

1.怕苦心理

众所周知,现在很多的中学生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都是在父母羽翼的庇护下长大的,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有更好的前程,只会一味地督促孩子要努力学习,从不让他们干任何家务,这就是很多学生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害怕吃苦,又缺乏毅力。

2.体育课程不受重视

一直以来,学校就没有对体育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更重视对学生成绩有帮助的文化课程。这也使得学生对体育课程非常地不重视,没有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就更不要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了。

(二)客观因素

中学生在体育课上产生不良心理的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体育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以及学生的身体情况。具体表现为:

1.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没有新意

很多中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因为中学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毫无新意。一直以来,体育课堂的教学都存在着教学内容多、体育器材少、课时安排不合理等一些方面的不足。所以,就导致很多体育课堂的教学毫无新意,无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很多体育教师为了能够使体育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就过分强调课堂纪律,导致中学生体育课堂的气氛都不活跃,这样不仅没有突出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更使得课堂气氛非常压抑,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热情。

3.学生的身体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些家长就给孩子经常吃高热量的东西,致使很多学生的身材变胖,众所周知,肥胖症的孩子在做运动时是非常吃力的,这就增加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难度,使得学生对体育课堂产生抵触的心理。

二、消除中学生对体育课不良心理的对策

正如前文所述,造成中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有很多,如何化解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对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由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根源所在,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进行的体育课程当中,体育教师过分注重课堂纪律,导致体育课堂气氛不活泼。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改变以往的工作态度,应以友善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上保持愉快的情绪,从而减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抵触情绪。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的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自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教师的个人修养、价值观、组织能力等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体育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并提高自己的处理问题的能力,为消除中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增加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激发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的先决条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非常关注。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教师必须丰富教学手段,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减少学生不良心理因素的产生。

(四)教师应注重体育锻炼过程中对学生的保护

体育课程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而运动损伤情况的发生,也是学生产生不良心理的因素之一,因为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从而降低了体育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保护,帮助他们减轻心理负担。

(五)以学生情况为前提,创新教学模式

结合中学生的身心规律,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若想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对中学生的身心规律有一个详细地了解。这一阶段的学生非常活泼好动,一些有兴趣的事情更能吸引到他们的兴趣。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之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同时也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并使教学方法变得多样化,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结束语

在高举素质教育大旗的现代社会,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虽然在现阶段,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但是只要教师结合中学生的身心规律,对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同时注意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就能减少学生不良心理的产生,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1]李妍.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3).

[2]潘贤春.运用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良好身心发展[J].吉林教育,2009,(10).

[3]吴海.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9).

[4]王少春.影响人学男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因素分析与建议[J].浙江体育科学,2000,(05).

猜你喜欢

心理因素课堂气氛体育锻炼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高中英语课堂气氛的活跃优势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浅谈课堂教学气氛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