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改革和发展
2015-03-12刘国青
刘国青
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三大构成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以及色彩构成组成。这门课程在艺术设计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它是设计类专业学生从基础课程到设计应用课程的转折性课程。三大构成是设计课程体系中必要的组成部分,该课程是设计类专业必修的基础专业课程。由于我国现代设计教育专业发展比较快,但是起步晚,所以出现了一些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出现了市场的需求与设计教育的不连续情况。所以在这样的情形下高职院校应该想到如何让专业设计课程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根据当下高职教育的现状,我总结和探索了一些比较适合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方法。
一、三大构成教学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我们的生活环境也在不断的改善,每年学校录取的学生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但是三大构成的教学方法几乎一层不变,课程内容比较固定、老套,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没有更多新颖的地方,课下的练习还是依靠单一的手绘形式进行,工具主要是水彩、针管笔、马克笔、水溶性彩铅等。我们的学生大多是普高生没有一点绘画基础,缺乏对专业课程的认知能力,设计创造能力比较薄弱,手绘能力也比较差,但是他们热爱专业课程,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绘图上,我们的学生更多对别人的设计作品进行了临摹,而不是自己进行设计和创造,导致本课程没有达到最终开设的教学目的。对后续课程也没有很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三大构成在高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大构成最早诞生于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至今已近有上百年,但是引入中国大概是八十年代,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最终有了我们自己的一套三大构成教育体系,为今后的设计类专业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但是也不能忽视现代设计教育发展到目前出现的一些新的理念和设计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没有更多的创新,太过老套,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更看中制作的过程,没有更多考虑到设计。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思维训练的主要途径是设计能力和开阔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设计理论和实践动手的结合,从目前社会的发展来看,我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近满足不了后续课程的需要,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当前的发展而言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并且目前大多教学手段和教材内容过于保守,很多图片和案例被重复使用,没有更多新鲜的内容输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和设计能力。
(二)学习三大构成是为学习专业知识服务的,但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们大多以讲授为主,从课程的理论着手,讲解的比较多,设计创作比较少,同时缺乏对课堂教学的延伸,缺少了对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后续的专业课程中。
三、培养学生设计创新意识,要发展老师的有效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设计教学手段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部分学生厌学,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对大量的抽象理论知识感到厌倦乏味,要使这种现象得到改善,我们必须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找出一套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地方,在用什么形式和手段上课,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悟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差异我们要有选择的使用案例教学法法、启发式、讨论法等教学手段,能够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理解,采用多媒体和案例教学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直观的了解本节课程所要讲授的内容和要点,以及很好的分析大量的图片和范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学习气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给学生足够讨论空间和和思维空间,同事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更好的激发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更好的将学与教结合为一体,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今后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三大构成课程也要不断的更新,三大构成课程需要有我们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这门课程是所有艺术设计专业必须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后续课程的桥梁,是我们学生学习设计专业走出的第一步,所以我们要大胆的改革创新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使得桥梁更加牢固坚实,我们学生迈出设计的第一步更加稳当。
总而言之,从三大构成的课程来分析,改革教学方法,改变对学生训练和培养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设计能力,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专业设计中是我们今后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中所要探索和改革的方向。
[1]陈金花,李昌.论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艺术设计内容的整合[J].长江职业学院,2012(3)
[2]郑丽伟.平面构成教学改革初探[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
[3]邱雪花.尝试教学[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4]楼建儿.中职尝试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教育,200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