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初探
2015-03-12顾鹏王进军
顾鹏,王进军
1 郑州轻工业学院;2 郑州市卫生学校
一、物联网专业概述
作为一种新兴先进技术,物联网以通信传感设备为重要设施基础,通过签订相应协议来实现人和人、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全面网络联通。物联网专业是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管理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控制和软件工程等多个学科融合在一起的一个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践证明,想要通过在校专业的设定就使学生掌握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中等职业院校物联网专业设定要根据本校及此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物联网专业人才。
二、中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院校应明确自己在不同层次院校中的位,以培养更多专业型的技术人才为办学宗旨,并结合院校的课程及实验的开设基础及办学特长等实际情况,为物联网专业设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在先进技术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当今社会,企业更青睐那些掌握先进技术和核心科技的专业人。因此,中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设定应该及时更新、跟进社会最新技术及产业需求,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满足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为了提高物联网专业学生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中职院校在培养物联网人才时应该注重技能的培养,把培养一批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物联网人才作为此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校培养过程中应该紧密联系企业对人才在知识结构及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既重视知识传授又突出能力培养。中等职业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以社会就业为基本导向,以满足企业需求为根本原则,有针对性的培养专业人才。尽管,目前一些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都已经开设了物联网技术专业,然而在此专业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中等职业院校开设此专业的进程中,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笔者从与企业交流和调研的角度出发,分别对互联网三个不同层次设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首先是物联网的传感层,所谓传感层是指通过传感器、二微码或射频标签等方式,在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建立起相应关系的一种网络方式,它是人与纷繁复杂的物理世界建立起联系的重要科技渠道。对于传感层的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相应物联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具备在不同的实际环境中完成数控设备、物联网节点等内容的设计、开发、使用和维护。其次是网络层,所谓网络层就是要将已经掌握的有关物理世界的数据在通信网络或互联网的支持下,计算或传输到各种通讯网络中去并使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由流动在网络中。对于网络层的培养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此层面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能够根据各种各样的现实环境来实现对不同通信系统中应用设备的设计、开发、使用和维护。最后是应用层,所谓应用层是指通过使用计算机、手机等网络终端来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应用。对于应用程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要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够实现对某些特定应用领域乃至整个物联网行业应用体系的设计、开发、使用和维护。
三、中职院校互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从中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并结合社会对此专业人才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相关需求,中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课程应该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基础课程主要是让物联网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理论以及能够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基础课程。而对于专业类课程而言,与物联网的传感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相对应,此专业的专业课程应该包括传感采集控制、通讯网络、系统应用三个主要内容。又基于中职院校为社会培养掌握先进技能的人才的目标以及物联网专业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本专业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参与实习的相关课程设计,一般来说中职院校最后半个学期都应该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实习机会。总的来说,对于中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应该紧密联系物联网三个不同层次来做出相应设计。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中职院校互联网专业设定过程中,仅仅重视对学生基本知识和概念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对于中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还要从应用和实践入手,以为社会培养更多满足工作需求的高素质物联网专业人才。一般来说,在此专业的设计过程中华,除了第一学年之外,以后每个学期都应该根据课程设计出相应的实训内容,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在学生临毕业前的一个学年,特别重视学生对有关互联网典型项目的设计和操作。比如说,可以为学生安排设计智能家居系统的综合实训项目,引导学生把智能家居这一物联网中最重要的应用技术作为契合点,通过要求学生设计火灾预警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家电控制系统等一系列的智能家居系统,进一步锻炼对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此专业在开设的过程中仍然有一系列。 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中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设计应该紧密联系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深入分析、调研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物联网传感层、网络层、应用程等不同具体内容出发,设定合理的物联网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以培养出更多掌握先进技术和核心科技的专业物联网人才,为其顺利进入社会满足岗位要求奠定坚实基础。
[1]桂小林,物联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0(16).
[2]龙妍,物联网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0(35).
[3]李可学,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工程专业建设若干关键点浅析[J],福建电脑2010(11).
[4]胡忠望,“物联网工程”新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