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015-03-12蔡丽娟
蔡丽娟
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怎样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都比较落后,无法满足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需要,也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实行新课改之后,老师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加的重视,这便要求老师必须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的转变,不断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
想要切实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效率,便必须转变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的更新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是符合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条件。
通过研究我们能够发现以往的题海教学和填鸭式授课方式本身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老师讲课也比较累,学生上课的时候,兴趣也很难真正的提高,所以必须根据需要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1]。首先,老师应该将新的教学理念引入进来,并根据教学理念应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改变以往枯燥和死板的教学方式,这样能够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新鲜感,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会更加愿意和老师一起进行知识的探究,这样教学效率便能够很好的提高,这是和新课改目标相符合的;其次,老师应该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来调整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绝对不能够一成不变的进行课堂教学,真正的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将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真正的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么其主体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学生学习的时候也会更加的积极和主动,体会到知识给学生的乐趣。数学本身的理论性便比较强,并且比较抽象,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较困难,这便要求老师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根据学生阶段不同来进行课堂教学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行为,选择和学生实际需要相适应的手段来进行教学,改变以往教学死板枯燥的情况,真正的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出来。
(二)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将辅助教具使用进来
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多媒体手段运用进去,在教学的时候,适当的将视频或者图像添加进去,这样不但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还能够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2]。
(三)教学导入必须认真仔细
教学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若是导入比较出色,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也会有一定的提高,若是导入比较乏味,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无法激发,甚至还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必须重视教学导入,在导入的时候,可以将人物故事、新闻等使用进来,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和活泼的氛围中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对数学的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四)进行和谐教学氛围的营造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绝对不能够高高在上,也绝对不能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教学,而是应该转变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和蔼可亲,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学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新课改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非常重视,所以老师必须采取手段来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所以,数学学习不但会影响学生的数学能力,还会给其他科目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便要求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但要重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应该重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激发,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3]。
进行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仅要求老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也对学生本身的综合能力提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学生总结反思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激发,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知识学习的效率。
在进行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时候,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非常的关键,老师必须认识到其培养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习惯,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才可能真正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也有保证。
结语
新课改的实施,改变了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和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高中数学老师的要求。老师想要更好的做好数学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便必须打破以往落后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积极的进行先进教学理念的引进,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这样高中数学教学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积极性,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会有明显提高。
[1]王学涛.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才智,2015,(13):211.
[2]罗军.浅析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现代交际,2013,(02):169.
[3]崔胜峰.如何构建新课程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菏泽学院学报,2013,(S2):76-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