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沂蒙精神与临沂城市品牌形象研究

2015-03-12徐莹

科学中国人 2015年26期
关键词:沂蒙临沂红色旅游

徐莹

中共临沂市委党校山东

自1978年改革开放始,中国进入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期,目前中国的城市总数已经达到672个,其中中国大陆省辖地级行政单位有333个。随着向城市迈进的步伐大幅度加快,现代城市的竞争进入品牌形象主导竞争胜负的时代――“名牌城市战略时代”。“城市竞争,名者胜。”哪座城市受关注度高,它就拥有了吸引最大最优质资源的可能性。临沂,一个被更多的人叫做沂蒙山的地方,它的城市品牌战略与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沂蒙精神”紧密相连。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沂蒙精神是临沂城市发展最厚重的积淀,最巨大的推动力和最嘹亮的号角:在临沂人白手起家,自力更生,1995年率先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实现整体脱贫,2004年又率先在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GDP过千亿,人均过万元的伟大历程中,有沂蒙精神的影子;在临沂从“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历史,发展到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立体交通网,建起了自己的飞机场和全国地级市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速公路的奋斗过程中,有沂蒙精神的影子;在从当初的“土货不出,洋货不入”,到崛起成为闻名全国的临沂商城、现代物流城的艰难跋涉中,同样有沂蒙精神的存在。

一、沂蒙精神助力临沂城市建设品牌

2003年初,临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开放、富裕、文明、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的奋斗目标,邀请两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吴良镛和两院院士、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周干峙担任顾问,委托清华大学及时开展了《临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工作,之后又三次邀请国内30多位著名城市规划建筑和区域经济方面的专家对临沂的城市发展和城市特色建设进行专题研讨,根据专家研讨和《临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最终确定了“合纵连横,一心七轴”的区域空间发展策略;在城市特色建设上,确定“商兴水胜、荟萃人文”的城市特色策略,包括“整旧拓新、稳中提质”的现代商贸城建设,“中心开花、碧岸珠联”的生态水岸城市建设和“古城浮影、菁华嵌缀”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临沂最为人称道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整个设计方案以城市规划展的形式被固定下来,无论领导班子如何更替,秉承沂蒙精神建设大新临沂的路始终按照既定方案执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临沂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3年习近平同志到临沂视察时就感慨它象南方城市。

二、沂蒙精神助力临沂文化品牌

“没有影响全国的文化精品,一座城市就不可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响亮品牌”。[1]我们要想宣扬沂蒙精神,就必须借助文化的力量。因为一部好的文艺精品是一座城市的最佳代言,是抢占舆论主阵地的有效手段。为什么在影响力和知名度上,相较其他革命老区,临沂一直不占优势,很大程度上与临沂的地域形象在文化阵地失守有关。大多数国人会对“沂蒙山”耳熟能详,但说到临沂有很多人感觉陌生。而“沂蒙”的称号为何在全国知名度如此之大,是因为很多人从小就会哼唱《沂蒙山小调》,很多人对《红日》、《南征北战》、《沂蒙颂》等艺术作品记忆深刻,乳汁救伤员的红嫂形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对沂蒙女性的固有印象。但是这些文艺创作年代毕竟过于久远,从城市品牌的传播角度来说,影响力已大大削弱。

转机发生在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临沂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沂蒙精神大型展览》,是当年中宣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三大主题展之一。10天时间,共接待参观游客20万人次,各级媒体聚焦沂蒙,其中人民日报连续报道了8次,中央电视台播出了13次展览新闻,网络上“沂蒙精神大型展览”网页达到1万多个。[2]这次展览在全国范围刮起了一股强劲的红色沂蒙旋风,“沂蒙精神”开始重新走进国人的视野,并以自己的独特魅力向外界展现一个新沂蒙的美好形象。毫不夸张地说,沂蒙精神晋京展在临沂的城市文化历史上,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存在,自此之后,临沂的整个城市精神、人心凝聚、城市宣传等等各方面,都由此开始了新的历程。

1、文艺精品

沂蒙精神展后,临沂的文化精品创作重拳频出,一批在临沂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品力作相继问世,一部部有着鲜明沂蒙文化特征的文艺精品,既承载着老区过去的牺牲与奉献,也展现着大临沂、新临沂的美丽与辉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沂蒙红色印象”。电影《沂蒙六姐妹》获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和优秀编剧奖、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及最佳女配角提名奖。电视剧《沂蒙》在央视走红,获当年中央电视台“首播优秀剧奖”、央视“最高收视率奖”。它是一部打破了既往主旋律作品规则的另类之作,是中国电视剧史上首部平民战争画像。相比《解放》、《长征》、《红色摇篮》等电视剧,他们的主角都是革命领袖精英群体,而《沂蒙》更多地把镜头对准普通百姓。与其他主旋律作品给领袖立传不同,《沂蒙》是给老百姓立传。同时,临沂还打造了江北首部内河深水实景演出、国内首部水上红色大典和国内惟一一部水上红色芭蕾――《蒙山沂水》,通过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把临沂历史上"百万人拥军支前、十万人血洒疆场"的诸多红色经典故事搬上实景舞台,向各地宾客集中展示临沂的红色文化和绿色风情,演绎出一部气势磅礴的沂蒙精神史诗,被称为临沂的"文化极品、城市名片、文化大餐",2009年荣获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荷花奖特别奖。广为人知的《沂蒙山小调》也被改编为交响乐,获得2009年全国民族交响乐大赛铜奖,填补了整个山东文化史的空白,同时,这首曲子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优秀民歌。

在这一部又一部文艺精品的传扬过程中,沂蒙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和弘扬,沂蒙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创新。临沂也在通过文艺作品向世人展示宣扬“沂蒙精神”及新沂蒙形象方面,宣传思路越来越创新,操作手法越来越纯熟。比如因影视作品《沂蒙》、《沂蒙六姐妹》、《斗牛》等而走红的沂南常山村,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投资1.5亿元全力进行沂蒙影视拍摄基地的后续开发,努力打造中国的‘山村好莱坞’特色品牌。

2、沂蒙革命纪念馆

2005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观看《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后强调,“要加强沂蒙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使沂蒙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成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3]2011年,李长春同志再次到临沂视察,最终确定了沂蒙精神馆新馆的开工建设工作。

2013年4月,沂蒙革命纪念馆正式开馆接待。观众可以在近三个小时的浏览过程中,完整了解整个红色沂蒙的历史,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沂蒙精神的本质精髓。开馆以来,纪念馆已累计接待团体万余批次,接待群众几十万人次,成为新时期临沂城市品牌中一张重要的名片。

3、沂蒙精神的研究推广

2004年7月28日,沂蒙精神研究会成立,迟浩田、姜春云,王修智、朱正昌被聘任为顾问、名誉会长。研究会的目的就是共同打造好沂蒙精神这一政治品牌。时间过去了十多年,随着对这份精神财富的整理挖掘,沂蒙精神从原来的一种区域精神,上升到了党和国家宝贵精神财富的层面。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到临沂视察时就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4]2014年,《沂蒙精神学习读本》一书在中央党校举行出版发布会,被列为中央党校学员的在校必读书目。临沂也被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市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等全国各地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党校、行政学校列为党性教育培训基地。每年,数以万计的党员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来到临沂接受红色历史的熏陶和革命精神的洗礼,临沂这座城市的品牌形象与红色沂蒙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牢不可分。

三、沂蒙精神助力临沂旅游品牌

沂蒙,作为革命战争年代全国唯一一块没有变过色的根据地,长达12年的革命战争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丰厚的红色资源: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山东省政府成立纪念地两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著名的孟良崮战役遗址及纪念馆;抗大分校遗址、山东省政府前身“战工会”遗址及大众日报诞生地等。

因此,在2004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临沂就被纳入了“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连云港”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05年3月,又被纳入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孟良崮战役遗址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被纳入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07年5月,临沂被列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

2006年,临沂市耗资60万元编制出台了《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成为全国第一家制定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地级市。根据临沂的红色文化脉络和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布局,整个临沂的红色旅游发展划定为“137”空间格局,即一心三线七区。同时,要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形象――亲情沂蒙。红色资源同质化,导致客源争夺相对激烈是全国红色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临沂明确了亲情沂蒙的主题形象,使红色旅游的发展进一步具有了地域文化的特征。“亲情”体现了沂蒙山区的人文魅力和沂蒙人所独有的朴素情怀。革命年代,正是这种沂蒙亲情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畏的进取精神支持了中国的革命事业,也孕育了传唱全国的“沂蒙精神”。最终的目标是,形成以沂蒙精神为核心文化内涵,以沂蒙亲情为地域特色,以红色沂蒙为品牌形象,以绿色沂蒙为产品支撑的红色旅游基地,并以红色文化为纽带,完善配套产业,带动农产品加工、手工制造以及农业观光等产业的综合发育,形成综合型的红色旅游为龙头的区域红色产业体系。

沂蒙精神作为沂蒙这片红色土地孕育而生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仅属于临沂,更是山东的、中国的。对于临沂的城市品牌塑造来说,沂蒙精神如同一个胎记,铭刻在临沂每一步的发展足迹中,在这种伟大精神的感召之下,新的沂蒙,新的临沂,将会以持久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未来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1]刘英华.沂蒙文化发展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134.

[2]丁凤云.沂蒙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63.

[3]李长春.参观《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后讲话[N/OL].山东大众网.2005-08-26.http://dzrb.dzwww.com/dzzb/tttpxw/200508/t20050826_1170817.htm

[4]习近平.视察山东时讲话[N/OL].新华网山东频道.2014-04-28.http://www.sd.xinhuanet.com/xhsksd/2014-04/28/c_1110440016.htm

猜你喜欢

沂蒙临沂红色旅游
山东(临沂)糖酒商品交易会定档7月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沂蒙壮歌》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全国“四好农村路”养护现场会力推临沂模式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傅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