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支撑问题研究

2015-03-11宋刚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宋刚

摘 要: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热点问题,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健全产业领域内的法律法规,优先发展基础产业,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支撑; 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F299.2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3411/j.cnki.sxsx.2015.01.028

现如今“两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家提出了以城乡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宜居、低碳绿色、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新型的城镇化建设。[1] 通过产业化的发展实现新型城镇化可以为社会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发挥一定的产业集聚效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离不产业发展的支撑。

一、新型城镇化与产业支撑的关系

产业是城镇化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只有产业的发展才能够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得更多的居民有事做,有钱挣,城镇化才有了必要和发展的可能。产业的发展吸引了一定的资源、劳动和技术,并且还会把这些资源、劳动、技术聚集到一个地区。产业的聚集能够带动城镇化发展,产业存在能够促进城镇化的建设。[2] 从工业化推动城市的历程上看,无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无源之水,没有发展潜力和动力,势必会成为空城。产业的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最基本的途径,因为产业自身具备实体发展的动力,并且其产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并且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城镇化建设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聚焦到农业人口,避免过多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城镇化建设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可见产业的发展对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意义重大。

二、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影响产业支撑发展的因素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但是由于地域资源、地域条件及宏观政策的不同,我国各地的经济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因而在各自地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层面上的问题。因此,应正确认识到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从地域实际情况出发。[3]

(一)产业断层化现象严重

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因自然资源短缺而阻碍产业发展的现象。所用资源短缺,代替资源跟不上产业的发展,从而会出现明显的断层,导致总体产业发展缓慢,而且还出现倒退的现象。这一情况出现在资源型聚集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是本地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旦资源短缺甚至枯竭,会严重影响产业的发展。自然资源在前期的开发过程中大部分是粗放型管理模式,这种不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虽然近些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由于其资源的替代资源落后于产业的发展,从而使得先进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其发展的瓶颈,因而应当认识到其发展制约因素。

(二)产业失衡

产业的发展与维持都对地区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受地域外部的影响较大。倘若忽视内源性需求,就会使得产业结构失衡,并且还会降低其对抗风险的能力。该产业结构模式一般集中在我国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后,沿海地区凭借自身的地域优势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承接国际转移型产业,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是一旦遭遇金融危机,就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产业衰退化

造成该原因主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内部环境的变化落后于经济变化的发展,因而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的丧失了市场竞争力。该情况主要出自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因内部环境的变化,使得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管理问题,因自身无法适应社会变化发展,从而丧失其发展的优势地位,严重者还会被激烈的竞争市场所淘汰。

三、 产业支撑对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提出“产业先行”,并且大张旗鼓地招商引资,最终造成的结果是产业聚集不足,最终沦为单纯的造城运动,城市在扩张的过程中划出一片片“开发区”“工业园区”,但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缺乏适合城市资源禀赋的客观可行的产业规划与产业发展战略,从而使得“工业园区”成为圈地的工具,不仅没有发挥出产业的效果,并且还使得大量的土地被圈占,最终使得城镇化走向“空心化”、“鬼城化”。

城镇化并不是人口简单意义上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的扩张,而是构成城市建设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李克强总理在有关城镇化的系列讲话中反复指出城镇化需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城镇化需要产业发展来充实,通过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创业”。[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论断,强调“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从国际经验中得出,城市化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化发展的水平高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表明,产业革命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爆炸式涌入城市,但由于大部分城市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和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缺乏强大的实体产业支撑,吸纳人口就业能力有限,转移到城市的农村人口长期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状态,成为城市“边缘群体”。因此,应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发展城镇产业。

四、产业的发展对新型城镇化产生的作用

(一)促进作用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其发展过程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曾明确指出: “中国的城镇化,其规模之大是人类历史所未有,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很重要,而且会影响世界。” [5] 李克强总理一直认为城镇化建设是弥合中国城乡二元对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选择。李克强强调建设新型城镇化不能理解为人为的“造城”,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与产业化结合,让农民工逐步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离不开重要的产业支撑,产城结合的实现才能够使得进城的农民有足够的就业机会,从而才能保障生活的安定。

1. 促进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就是集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于一体的城乡发展道路。城乡一体化的目的在于改变城乡二元的经济结构,以期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城乡一体化就是在农村建立土地产权的交易市场、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并确立优势产业,用来形成市场为导向的产业集群。

2. 促进产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是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为一体,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与动力源泉对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城市的发展是产业的载体与依托,对产业的健康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产城一体的模式有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新型城镇化作为“两化互动”,可将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新城和城市新区。并且在城市的经济开发区建立产业聚集的开发区,实现产城一体,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的发展模式。

(二)阻碍作用

1. 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失衡,导致城镇化水平不高。现如今在城镇化的建设中,省际产业的流动和劳动力造成潜在城镇人口流失,对于部分人口大省而言,大部分的劳动力流向省外。并且由于市域间产业与人口分布不平衡造成城镇人口来源不稳定,因而使得城镇化水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此外,城乡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造成城市间产业转移与空间转移脱节而影响城镇化发展。

2. 城镇化发展与产业支撑不协调,致使城镇化实力不强。按照常规模式,产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事实上在发展的过程中,并没有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准则,大部分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采取跳跃式与摆动式并存,这种超常规产业演进路径与城镇化阶段脱节,最终阻碍城镇化发展。在产业中就工业的发展来看,工业发展模式一般遵循的是轻工业、重工业,但是,不少产业在发展时,使得轻重工业倒置,从而使得城镇化缺少稳定的吸纳能力。并且二、三产业之间“摆动式”演进不利于形成城镇化的持续动力。

3. 产业空间分布与城市集聚要求不一致。产业的集中程度不高,造成了城镇化集约度不足,现今,各个地方先后创办工业园区,但是其对本地城镇化的发展仍然滞后,产业分工的不合理造成核心城市带的动力不强,部分地区在产业分布的布局基本趋同,没能凸显相对优势的地位,县域产业分布造成城镇化等级断层,产业的无序分布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五、产业支撑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必须使得我国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发展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对外部环境进行产业的更替及新兴产业的挖掘,优化产业等新型的发展策略。但是由于缺少产业支撑和市场自然的演进,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足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道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必须依靠产业发展的支撑。

(一)健全产业领域内的法律法规

推行城镇化建设需要完善相应的产业政策的法律法规,就产业政策而言具有一定的政策性、本位性及行为规范等特性。产业法律法规的内容一般包括由结构政策指导和产业结构构成。产业结构大致分为三类,分别是技术政策、布局政策、组织政策。组织政策对各个行业的组织形式进行规范化管理,还能够对行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技术政策,对新技术进行规范与推广,通过一定的惩罚避免技术滥用,产生一定的布局政策。

(二)优先发展基础产业

基础产业是指能源、原材料、交通与运输。这就要求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对资金和政策进行支持,还需加强政府对产业的支持程度,在工业领域内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加入基础产业的建设中,最后加强相应的调控与监督。基础产业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公益性,故政府应当适时地进行调控,确保其长远的公共利益。

(三)大力支持主导产业的发展

中国国土面积辽阔,自然资源众多,但是其分布不均。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大力支持本地的主导产业的发展,以期凸显其发展的优势地位。因此,发展主导产业时,应当首先考虑自然资源的分布、产业的关联以及地方的地区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各国之间的经济关联不断地加深,超大型的经济体正在规划中。因此,在发展地区的主导产业时,应当与周围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此外,还应该立足于国家的经济政策,符合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要求。

(四)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产业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如一些衰退产业相继的出现,已经影响到产业的发展。衰退产业主要是指由于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或是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而致使产业失去竞争力、产业衰退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产业在新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渐渐缩小衰退产业的规模,进而淘汰掉衰退产业,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实现资金合理的利用,并能进行有机的组合。

而且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产品的优化升级,也使衰退产业获得二次升级,从而得到竞争的优势。并且对衰退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优先发展生态、循环产业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容。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但是其发展的过程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发展准则,依靠产业支撑完成其城市化的进程,如果只片面地认识到城镇化自身的发展而忽视周围环境,则会使得城镇化发展流于形式。因此,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产业支撑的重要性,实现二者共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梅.近年来泰安市城镇化发展情况简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3,(20):340.

[2]刘莉.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与模式研究——基于产业支撑视角[J].中国

集体经济,2013,(31):5.

[3]汪大海,周昕皓,韩天慧,曾雪寒.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业支撑问题思考[J].宏观经

济管理,2013,(8):46.

[4]罗勇.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转型与特色空间营造——以东莞水乡为例[J].华中

建筑,2014,(8):121.

[5]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