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5-03-11赵丽娟

中国总会计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应收账款

赵丽娟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对于企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出发,针对目前国内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重视程度差、业务不规范、回收期长等问题,探讨从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三个阶段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并分别提出相应的应对之道。

关键词:应收账款 事前控制 事中控制 事后控制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及分类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通常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是企业在信用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债权性资产。应收账款形成的债权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也是一项风险较大的资产。

(二)应收账款的分类

按照应收账款的可回收程度可以将应收账款分为如下几类:

1.正常的应收账款:指确有欠款根据,手续齐备,但尚未到结算期的正常的、相互之间没有争议的欠款。

2.企业没有采取追索等讨还措施的应收账款:指欠款证据确凿,但企业尚未诉诸法律强制执行的应收账款。

3.待决的应收账款:指正在司法机关或仲裁机构审理或调解中的债权。

4.超过起诉或仲裁时效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实质上已形成坏账。

5.无收回可能的债权:指由于经办人过错或过失行为,造成欠款证据不足,没有法律起诉依据的债权。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

在我国,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必要性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应收账款产生的必然性

商业竞争是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原因。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竞争的激烈化。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手段之外,赊销也是一种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从主观上看,我国企业管理者普遍只重销售而忽视包括应收账款管理在内的内部管理,而客观上他们对于应收账款管理无论是经验还是理论都十分缺乏,于是产生了应收账款。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危险性

由于我国企业实行的记账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发生的当期赊销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账上利润的增加并不表示能如期实现现金流入。如果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因此,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三、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应收账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产”与“销”的统一体。如何处理这一矛盾的统一体,关键是要找到形成应收账款的症结。

(一)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转变

一些企业存在着一味抓生产、重产值、抓销售、重收入的观念,而忽视了对资金的管理和资金作为企业经营“血液”的作用。经营者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账,使其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最终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

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或者避免增加客户信用调查的管理支出往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三道基本程序(即客户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跟踪),更不能针对不同的往来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三)合同签订不规范

这是造成企业债权难以得到法律保护的根本原因。一些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未能就合同条款进行严格的审核,在品种、规格、售价、代垫费用、交货时间、地点、运输方式等方面存在诸多漏洞,给不法之徒造成可乘之机。有的企业擅自更改合同而未与对方进行书面确认,给对方拖欠货款造成借口,导致企业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

(四)不注重成本分析,未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应收账款的管理最基本的要求是收入大于成本,即所收回的账款必须大于收款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可能的成本。在我国企业进行赊销时,一般不进行各种赊销方案的对比研究,也不进行各种收款方案的对比分析,只要能收回货款就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基本上还是粗放式的管理.还没有真正确立成本效益原则。

此外,由于企业日常管理不到位,企业赊销机制不健全,管理无章,放任自流,以及应收账款回收期较长,也会导致财务费用和管理成本的增加。

四、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主要对策及措施

基于上述分析,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应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有效管理,严格控制每一阶段,把坏账损失数额降到最低。

(一)事前控制

1.管理层思想上重视

企业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一个组成部分,管理不善造成坏账损失直接抵减企业利润,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仅是业务部门的事,需要计划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只有管理层提高意识,坚定管理的决心,加强管理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

2.建立避免应收账款坏账的措施

坏账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1)控制信用销售:对那些付款延迟,超限严重的客户,在采取一定催款措施仍没有效的,应停止信用销售;(2)调整信用额度:根据客服的付款历史记录,对付款诚信欠佳的客户,降低信用额度;(3)定期拜访客户:通过拜访客户了解客户的发展变化和需求变化,对可能坏账的客户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3.建立客户信用管理机制

(1)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加强对赊销的管理。企业应设置相对独立的资信管理部门或配备专职的信用管理人员,使其在赊销管理中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主导作用。

(2)建立客户动态资源管理系统。一般来说,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C”系统,包括:①品德(Character):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②能力(Capacity):即顾客的偿债能力;③资本(Capital):即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④抵押(Collateral):即企业签订赊销合同时附有的抵押条款;⑤情况(Condition):即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通过“5C”系统,企业就可以对每一个客户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

4.强化成本效益分析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扩大销售而发生的赊销。确立是否可赊销,不但要进行信用分析,而且要对提供信用优惠条件下增加的销售额、利润额与要增加的成本支出进行比较,控制应收账款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的风险。

此外,还必须注意选择合理的结算方式,同时完善合同管理,建立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二)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是指发货之后和贷款到期之前的一段时间,对客户及应收账款的监督和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建立应收账款档案

企业应做好相关的基础记录,建立客户赊销档案,并设置专人记录和管理,负责在货物发出日,将购销合同、发票影印件以及债务人的资信情况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编号,做好记录,并将整理好的资料复制给财务部门,使财务部门掌握用户的基本情况,配合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催收。

2.货款到期日的催收

在贷款到期前一两天,销售人员或财务人员要再一次与客户联系,并发出付款通知单,提醒客户货款即将到期。如果对方未及时付款,要及时查清原因,并保留客户来电、来函等资料,以备日后之需。

3.编制账龄分析表

财务人员负责编制账龄分析表,对单笔应收账款或一个单位累计占应收账款总额40%的大额应收账款要做出说明,以便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不同拖欠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

(三)事后控制

事后控制是指发生拖欠后,对应收账款追收以及案件处理的控制。应分门别类清欠,并制定特殊的奖惩制度,加大清欠力度、处理呆账死账,以解决资产不实问题。

1.合理地估计坏账损失并建立坏账准备

通过对应收账款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基本上能防范应收账款的风险和降低应收账款的成本。但只要存在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就不可避免,一旦发生坏账,只能作损失处理。企业为求得经营上的稳健,应预先估算出损失的可能发生数,并采用“坏账准备”的方式进行会计处理。

2.催收

(1)确定债权程度:企业的销售部门、财务部门共同研究债务发生的全过程和具体详细拖欠情况,分析、衡量逾期账款债权确定程度;(2)建立应收账款签证制度:对超过付款期限的应收账款,应及时取得签证,并做出切实可行的清欠计划,把指标落实到人头;(3)加大应收账款考核奖罚力度: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制,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的界定,而且还要作为业绩总结考评的依据。

3.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处置企业应收账款的一种有效方法,主要包括采取折现方式收回债权、债转股和以非现金资产偿债三种方式:(1)采取折现方式收回账款:指在被欠款企业资金严重缺乏,而购货者又无力偿还的情况下,给债务人一定的折扣而收回逾期债权;(2)债转股:指应收账款持有人与债务人通过协商将应收账款作为对债务人的股权投资,从而解决双方债权债务问题的一种方法;(3)以非现金资产抵收债权:指债务人转让其非现金资产给予债权人以清偿债务。

此外,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采取出售债权的方法来解决应收账款问题。

(作者单位: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应收账款
基于Oracle EBS的物流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优化研究
浅议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企业战略转型期的应收账款风险及管控
对转包生产经营中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考
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