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5-03-11冯桂梅
冯桂梅
摘 要 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针对体系构建、课程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队伍建设及课程评估六个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与探索,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2-0103-02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同年思政厅下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基本要求》)。为了贯彻上级一系列文件精神,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载体和平台。这一系列文件的下发,对医学高等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和创新,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进一步拓展了课堂教学的主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医学人才的培养。
1 体系构建
课程设计是指在一定的课程理论或观念支配下的课程要素的选择、组织与安排的方法过程[1]。课程可以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个是狭义角度,一个是广义角度。从狭义角度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纯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广义的包括后续课程的衔接,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体,与心理有关的其他课程(积极心理学、面对抑郁、心理学与生活、爱情心理、情绪心理、生命伦理学、人际交往等)、系列讲座(如何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生命教育讲座、危机干预等)等组成课程群,可以不断完善和发展。大一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对全体大一新生传授系统化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掌握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前提下,由于个人经历、成长环境等各不相同,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需要,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深度学习。
2 课程定位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曾经深刻地指出:“培养同现代化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着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大学生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仅仅有科学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到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以及事业成功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以促使学生掌握心理学知识为目标,而是以优化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以最终实现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2]。课程的定位关系到课程的核心内容如何进行构建。
3 教学内容
通过近几年各所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一般认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适应、学习、人际交往、恋爱与性、情绪情感、生涯规划、自我意识等方面。从目前大量发行的近百种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来看,大多为了迎合教育部下发的文件精神,面面俱到,而各所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遴选,设计出适合本校的专题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块内容。普及、传播心理知识最主要的课程就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关注心理健康、完善自我与人格塑造、调节学习心理、学会情绪管理、如何面对压力、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大学生的爱与性等专题。这一系列专题涵盖了大学生大学期间所遇到的各类普遍性的问题,达到教育部所提出的文件精神:帮助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意识,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4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程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介、以经验为起点、以活动为核心、以过程为重心、以合作为主线”的原则[3],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对吉林医药学院学生的一项调查中显示,45%的学生喜欢案例教学,30%的学生喜欢心理视频,18%的学生喜欢行为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当中有许多内容需要大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直接体验,才能达到心灵受到触动从而促进行为的改变。主要方法和手段包括互动式小组法、典型案例分析、观看心理视频、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心理游戏、心理测试、画自画像等。
1)互动式小组法。课前分成小组,教师先提出问题、提供相关资料,再由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提升的逆向教学法,已经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得到应用,而在课堂上则是由学生与教师对于相关问题进行自由探讨。无论是做游戏还是课程讨论及课后作业,针对不同问题,认真准备,请各组推举优秀的、能够把本组观点阐述清楚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根据汇报的情况可以由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梳理整个脉络,进行课堂总结。这样既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也体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学生和教师之间思想碰撞产生的火花使彼此受益良多,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极大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典型案例分析。所选的案例要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世界相贴近,案例应具有时代性、丰富性等特点。有咨询经验的教师把积累的大量个案与学生进行讲解,当然出于保护来访者隐私的目的,要做相应的处理。大量个案的呈现让学生体验到心理共鸣的力量。
3)观看心理视频。运用网络上丰富的视频资源,比如观看心理访谈短片以及和心理相关的经典影片,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更直接的了解。
4)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穿插心理测验、心理游戏、画自画像、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法和手段,让大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建构和运作。设计适合大学生发展的团体游戏,对于人的心理素质的优化有着突出的显著的效果。
5 课程评估
由于人的心理具有内隐性,不可能通过几次课程就能改变,这给课程的评估带来许多困难。大学生的心理是发展性的,心理品质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生活积累和磨练才能造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采用和其他课程一样的考试方式不是最好的方法。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训练的需要,提出自我训练建议,即以学生主体评价为主,通过自我小结、生活作业、读后感、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根据自己各方面的变化,反馈学习之后的收获,对照查看是否有提高,问题是否得以解决。
教育是国家的根基所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教育这个决定民族与国家前途的大问题上需要有所创新,而教改是全国各个学校教学的生命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历史虽然很短,但是已经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在各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不断实践下,在教学工作中不拘泥于现有的模式和框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保持教学创新的主动性,使教学工作日臻完善[4],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参考文献
[1]季诚钧.大学课程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黄群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新课程,2011(4):36.
[3]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育学刊,2007(8).
[4]唐方方,付翔,王靖一.教育改革:2.0创新型教学法的介绍与思考[J].科学中国人,20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