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教学”的症候式分析

2015-03-11李雪松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英美文学双语教学

李雪松

摘 要: 在全球化和汉语热的趋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因其专业特点,对外语的要求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专业课应多采用双语教学,《英美文学课程》就是其中之一。双语教学有其自身优势,且文学课进行双语教学很有必要。但在具体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 双语教学 英美文学 症候式 汉语国际教育

双语教学自2001年由国家教育部门提倡以来,已改革、实践了十多年。目前,双语教学在大学教学中已较为普遍。“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其中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1]45。但具体如何操作,两种语言所占比例等问题,还有待探讨。有学者提出“同时关注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根据需要灵活地应用两种不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2]105。笔者基于国际汉语教育专业《英美文学原著选读》课程,以该课程需要的目的语英语和母语汉语为例,结合教学实践,对双语教学作出一些症候式分析。

一、语言工具论

在双语教学中,面对英文原著,两种语言转换带给学生的接受、理解和思考就存在问题。学生比较被动,听的是英语,却按照汉语思维思考、理解和表达,在听说读思之间不时进行双语翻译和转换,相当费劲,实际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笔者一直疑惑不解的是:学生从小学或初中就开始投入大量精力学习英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对英语尤其重视,那么不管是接受还是运用双语,学生为什么学得还是如此艰难?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调查,发现问题根源不止一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长期以来在外语教学中,师生大多实践“语言工具论”,认为英语无非就是一种工具,通过语言对等法,就可以将之转换成相应汉语,也就可以理解其意义。殊不知,语言只是一种“能指”,不同语言背后的“所指”是不同的。简言之,英语所指的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思维方式等和汉语有很大不同,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个“所指”,仅仅关注语言本身这个外壳。这在低阶段的教学中无不妥之处,但高阶段的双语教学中,问题就凸显出来,难以进行两种语言的思维转换。

英美文学课程明显不同于其他课程,显然,它的语言更抽象、凝练,所指的涵义更丰富,并且随着时代和作家的不同而动态发展。比如“nature”,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思潮里,意义截然不同。同样是诗歌,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音步、抑扬格、押韵形式等和汉诗迥异,仅仅用语言对等法,不可能真正达到解读英美文学作品的目的,必须提前从汉语或英语阅读中了解大量相关文学甚至文化、历史知识做铺垫,才能真正领略原著的魅力。

因此,无论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双语教学首先在思想上要厘清过去的“顽疾”,即抛弃简单的“语言工具论”。要挖掘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思想,体会不同语言所体现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更要有跨文化比较的意识,明白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双语转换。

二、“双语”理解机械化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规定了两种语言在课堂上的运用比例,如目的语运用至少要占教学用语的50%,这个量的规定反而削弱了双语教学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这个50%,就会出现以下情况:教师绞尽脑汁进行双语讲解、转换,费时不说,内容量和深度也不够,与单纯用母语或目的语的教学比较,大打折扣。

其实,双语教学早期多采用加拿大的浸入式方法,不管是完全浸入式还是部分浸入式,教师在课堂上都是用目的语,只是学生在后者中用部分母语。但随着双语教学的发展,方法逐渐与时俱进。“双语课不是以课上仅仅使用外语或两种语言来衡量的,即使只使用外语授课,仍然可称之为‘双语课,因为学生通过该课程获得用两种语言储存和表述知识的能力”[3]139。笔者也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没必要死守这个数量规定,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语言调整。双语只是一种教学形式,真正的衡量标准应该是知识的传授和接受。比如学习莎士比亚作品,就宜多用母语解释文艺复兴文化背景、作品的内涵,毕竟,学生更习惯用母语思维思考。

三、文学性缺失

此处是基于英美文学作品原著选读课程而言的。文学作品的学习不同于科技类时事类作品的学习,它更注重文学性。文学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原著的学习,领略文学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思想,尤其是原汁原味的作品学习能弥补翻译中易缺失的部分,从而零距离接触英美经典作品。教学中一旦纠结于双语,具体学习、分析作品时,就会更加关注文字本身,如字词意思的转化、句子的翻译等,反而是一种翻译式的学习,忽略了引导、思考和体会等,也就丧失了对作品文学性的领悟。

笔者认为,要加强此门课程的文学性,就需要结合其他文学课程,进行综合学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文学课程都适合双语教学的,比如中国古代文学。并且,目前“大多数双语示范课程被当成一门孤立的课程来进行传授,忽视了整个课程体系的全方位建设及各门课程之间在知识内容方面的衔接性”[4]173。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结合其他学科,或涉及中西文学共通性或者中英作品比较领悟时,双语教学就应该灵活。

四、忽略学生实际情况

双语教学主要针对非外语专业,如本文所列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非外语专业的学生,外语不是其学习的主要语言和方式,况且学生对外语的热爱程度和其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就连非常强调英语学习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令人担忧。先不说其过级率和口语听力水平有待提高,单就畏惧英语的学生就大有人在,其中大多因为畏难而已放弃英语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双语教学,确实困难重重。

在具体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双语教学,教师对兴趣不浓、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没办法兼顾。所以,课堂上就只有极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能跟上双语教学的步伐,能坚持到最后。这样下来,效果适得其反,因为教学不应该只兼顾极少数优秀者。笔者在这一点上用了一些小策略,尽量地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比如在每次课前,给每个学生5分钟,让学生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英语演讲。要做好这个演讲,学生得提前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查阅资料,再组织语言、朗读,直至能够演讲。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又结合学生层次不一的情况,分别有所锻炼。但如此一来,教学任务加重了不少,因此该方法最适合于小班教学。

总之,双语教学只是一个教学概念和方式,应根据具体课程和师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本文也只是探讨具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症候式分析,对双语教学的探索还有待深入。

参考文献:

[1][加]W·F·麦凯,[西]M·西格恩.严正,刘秀峰.双语教育概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45.

[2]李如龙.对双语教学的几点理解[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05.

[3]黄崇岭.双语教学核心概念解析[J].外语学刊,2008(1):139.

[4]龙国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评析[J].改革与开放,2011(2):173

此文是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教改课题,编号为:ZLGC2012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汉语国际教育英美文学双语教学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