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2015-03-11钟卓良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
关键词:父母影响机制

钟卓良

摘 要: 家庭作为个体接受教育的开始,深深地影响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家庭因素是其中十分重要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父母作为个体成长的首任导师,职业体验、教育方式、收入情况、价值观念、生活经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梳理家长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大学生就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父母 大学生职业选择 影响机制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择业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家长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第一站。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职业的选择,是一种显性的影响;而父母的价值观、职业观则是隐性的影响。父母的职业、价值观念、教育方式、收入情况、生活经历深刻地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方向、具体职业的选择、职业生活方式的憧憬等。本文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大学生家访,召开家长、学生座谈会等方式,探析父母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提供建议。

一、父母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调查分析

为了探析父母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影响机制,我们在河池学院、梧州学院、贺州学院、钦州学院和玉林师范学院五所广西地方本科院校发放了200份《父母对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调查问卷,邀请家长和大学生召开座谈会,并进行了家访。

(一)家长的职业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从父母的职业与大学生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看,当父母的职业是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且收入中等时,80%以上的大学生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作为他们的职业目标。当父母的职业是农民或工人,且经济收入较低,或父母的职业是创业者,且经济收入较高时,大学生更愿意选择风险大收入高的冒险性职业,如成为创业者或到企业成为管理者。

在“您的父母或亲戚希望您从事他们的职业”问题中,选“非常希望”的占9%,选“提出希望,但尊重自己的意见”的占24%,选“不希望”的占67%。父母不希望子女从事他们的职业比例高达67%,源于51%的受访者的家长是农民。受访者中,家长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占17%,由于这些职业的稳定性,超过53%的父母希望子女从事他们的职业。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孝”,父母未能实现的职业梦想成为大学生职业选择时的重要参考,其中会为家长圆梦的占4%,可以参考的占74%,不会参考的占22%。

(二)父母的意见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过程离不开父母的参与。在“您未来的职业选择以谁的意见为主要参考”问题中,选择“父母”的占15%,选择“亲戚”的占3%,选择“老师”的13占%,选择“朋友”的占4%,选择“自己”的高达65%。在“您的父母是否会经常向您提出未来从事职业的意见”问题中,选择“经常”的占14%,选择“偶尔,但尊重自己的意见”的占74%,选择“没有”的仅占12%。在“您对您的父母或亲人提出的职业选择持什么态度”问题中,选择“非常重视”的占4%,选择“愿意听,但仅供参考”的占92%,选择“不愿听取他们的意见”的仅占4%。由此可见,大学生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主要由自己决定,但决策的过程受到父母意见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有的时候甚至起主导作用。

在职业的选择过程中,时常存在着大学生的想法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甚至冲突的情况。在“当您的职业选择遭到父母和亲人的极力反对时,你怎么办”的问题中,8%的人选择“不管他们的反对,坚持自己想法”,92%的人选择“听取他们意见后,再做出选择”,没有人选择“完全听从,放弃自己的想法”。在“如果父母在家乡为您安排一份稳定且待遇优厚但是您不喜欢的工作,您会……”的问题中,14%的人选择“接受父母的安排”,75%的人选择“看情况再做决定”,仅有11%的人选择“在外打拼,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如果您喜欢某份职业,但不够体面,您会因为顾及父母的面子而放弃工作么”的问题中,7%的人选择“会”,59%的人选择“考虑,视情况而定”,只有23%的人选择“不会”。可见,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父母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自己的选择不够坚定,与父母的意见不一致时,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妥协,选择接收父母的意见。

(三)父母的职业体验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父母的职业体验或生活经历是他们认识职场的依据,决定着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他们与孩子分享职业经验,传授自己的职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在“您的父母或亲戚是否经常和您分享他们的职业经验”问题中,11%的人选择“经常”,66%的人选择“偶尔”,23%的人选择“没有”。

个体在生活中遭遇的重大挫折会成为他们未来做出各项决定的重要参考因素,这种影响甚至延续到子女的身上。在“父母在生活中遭遇的重大挫折是否对你的职业选择方向有影响”的问题中,27%的人选择“很深”,54%的人选择“有一点”,仅19%的人选择“没有影响”。由此可见,在父母向孩子讲述他们生活遭遇的重大挫折时,父母的无奈留在孩子心中的烙印很难抹去,孩子“帮父母一把”或“避免自己未来遭遇类似的挫折”的心理会成为孩子选择职业的动力。如有一位大学生源于父母曾经遭遇“不懂法”带来的重大挫折,将律师作为自己的未来职业的选择。

(四)父母的社会资源、收入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在“您父母的社会资源(如人脉等)对您的职业选择是否有帮助”的问题中,16%的人选择“很有帮助”,61%的人选择“有一点帮助”,23%的人选择“没有帮助”。当父母是领导者,或者人际关系较广时,父母的社会资源会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非常大的助力。

在“父母的收入情况会否影响您的职业选择”问题中,21%的人选择“会”,43%的人选择“有一点”,36%的人选择“一点都不会”。调查发现,父母的收入可观,或者收入少,会直接影响大学生选择职业收入较高的职业;父母的收入处在社会的中等水平时,孩子倾向于选择收入稳定性好的职业。endprint

(五)父母的日常教育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

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离不开父母的日常教育,在“父母的日常教育对您职业选择的影响程度”问题中,选择“很深”的占36%,选择“有一点”的占51%,选择“没有影响”的仅占13%。父母的日常教育比较民主温和的,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自主程度更高,沟通更充分,职业生涯设计相对合理,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来正面影响;父母的日常教育比较专制和严厉的,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自主程度较低,可能会给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带来负效能。

二、父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缺失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辐射的范围包括方方面面。大学生的职业意识源于家庭环境,源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职业理念。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往往需要征求父母的意见,父母为孩子提供参考信息,帮助他们评估职业选择的合理性。因此,父母的职业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合理性。

父母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缺乏,直接制约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有效性。在家长座谈会中,我们发现,父母给予孩子职业选择建议的依据,基本上是自己的职业经验和从各种渠道获得的社会信息。父母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知识,90%以上的父母甚至没有听过“职业生涯规划”,更不用说对子女职业生涯设计的有效指导。当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父母的想法不一致时,容易出现职业理念的碰撞。这种情况下,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父母为孩子给出的建议可能是不合理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容易造成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出现偏差。

大学生、家长和学校三者之间缺乏沟通,成为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上大学以前,由于从小学到中学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的职业梦想主要受到父母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的职业水准和职业理念直接制约着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范围。上大学后,随着大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见识的增长,接触社会机会的增加,受学校环境和老师的影响,直接冲击原来职业梦想,甚至萌发新的职业梦想。这种冲击给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带来众多的困惑,极有可能出现学校教育理念和父母观念的矛盾。大学生、家长和学校三者之间缺少沟通,使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出现不断的摇摆,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三、有效发挥父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积极作用

父母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要积极发挥这种作用,关键是为父母系统地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目前,教育部门没有规定高校应该向父母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学校没有这样的义务和责任,但高校不应忽视这项工作。为了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效能,可以考虑将这项任务纳入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学校通过发送资料、开展培训等方式,让父母接触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并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父母需要用科学的职业生涯理念,反思自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他们施加的教育是否合理,为他们提供的职业建议是否可行,让父母的职业经验和职业理念以一种正确的方式施加影响。当然,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才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是一种滞后的表现。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有效引导紧密相连,更早的职业探索更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就应该向孩子和父母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知识。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参与,这种参与不仅仅是父母对孩子职业选择的参与,更是家长、大学生、学校三者之间以一种互动的方式参与。高校的职业指导机构在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环节时,应该尽可能地邀请家长参与进来,让大学生的想法、父母的意见和高校职业指导师的建议充分碰撞,在互动式的讨论中明晰大学生职业选择的方向,做出一份比较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大学生、家长和学校三者之间的沟通应该是一种长效的机制,可以贯穿大学四年,每年举行一次三者共同参与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讨会,由辅导员、班主任和高校职业指导师共同主持。

参考文献:

[1]顾雪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再生,肖雅楠.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及中国本土新现象:隐喻视角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曲可佳,邹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行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5).

论文是“河池学院引进人才科研项目(编号:2010QS-H005)”研究成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父母影响机制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浅谈幼儿英语学习中父母的参与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