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年制高专幼教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的认识与创新

2015-03-11祝慧

文教资料 2014年32期
关键词:创新

祝慧

摘 要: 幼教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功,以应对社会和日后工作的需要。本文对幼教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的教学现状、课程的认识、课程的创新进行全面阐述,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提出发展方向。

关键词: 幼教专业 美术基础教学 创新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思维随之与时俱进地全面调整。三年制幼教专业的美术教育,有着把艺术教育与幼儿园实际运用相结合的专业特性,如何在两年半的时间内培养出合格的幼儿园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美术知识的重要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值得重新认识与再思考。本文就当前三年制幼教专业的美术基础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方法创新等提出一些新认识和初步设想,以期进一步明确美术基础教学在三年制幼教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价值及今后的实施与发展方向。

一、三年制高专幼教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一)三年制高专幼教专业新生入学美术基础状况

幼教专业的学生参加了普通高考,但由于普遍缺乏美术基础,因此,学习美术时感到困难,并出现了一些问题。

(二)三年制高专幼教专业美术基础教学现状

1.教学管理重专业轻基础。

近几年幼儿教师的需求量增加,幼教专业得到了超常规发展,很多院校由于幼教专业的就业前景好,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纷纷开设了幼教专业。由于仓促上马,在美术课程设置上普遍存在重技法轻基础的现象,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中所占比例极少。甚至有的管理者认为基础造型能力的培养会在以后的技法课中体现,不需要多加课时,等等。

2.教师教学简单化。

当前,幼教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不明确、不具体,进行基础造型训练的课时有限,甚至有的教师把幼教美术的基础等同于绘画专业的学生,以静物素描为主要内容。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教师大多是以前普通本科大学绘画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掌握的是纯艺术的绘画技能,在教学时主要偏重静物的造型训练,忽视了基础教学与专业的结合,使学生所学的内容与专业的脱轨、与职业需要脱节。几节课的素描,对专业的学习用处不大。

3.学生零基础,学习目标不明确。

三年制高专的幼师生基本没有接触过美术学习,缺乏对造型和色彩的基本认识。部分学生甚至不知道幼儿园教师需要学美术,根本没有心理准备。他们可能由于没有考上更好的学校或更喜爱的专业,片面认为,幼教专业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因此连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都没了解就报考了这个专业。可想而知,这样的生源素质必然对今后的美术教学带来很多问题。

二、三年制高专幼教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再认识

幼教专业的教学内容是“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教育。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关注运用的条件、方法、手段及效果的评价,重点在于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关注运用条件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现在学到的“必需”和“够用”的知识获得新的知识与能力。幼教专业的学生,美术是基本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必要条件,审美能力的培养和逐步提高更是幼教专业学生的重要素质。幼教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艺术能力、创造能力的系统教育活动。很多幼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在教室环境的设置、美术教学中感到力不从心,就是因为他们缺少美术素养。

幼教专业美术基础教育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只顾基础教学,或者欣赏教学的现象,应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正确把握美术基础教育与技能技法教育之间、美术基础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促进“实践能力与素质培养的提高”两者的统一和相互转化。教师还要懂得美术基础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分清各个阶段性目标的不同要求,做到教学结合实际,目标明确,训练方式可行,教学效率高。

三、三年制幼教专业美术基础教学创新

前文所列举的一些现象,是当前三年制幼教专业美术基础教学中突出的、有代表性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认识到:高职的美术基础教学必须为专业学习服务,与社会需求接轨。因此,根据专业的需求,应进一步明确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时间和教学的方法。

(一)明确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要树立高专幼儿教育美术基础教学的新目标,必须放弃本科院校绘画专业的那套基本训练方法。根据幼教专业的特点和专业的要求,建立全新的基础教学的思路和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再现能力的培养。这一过程需要学生能够对物象的外形有很好的概括能力,并能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这一能力的培养需要大量的临摹和写生练习。

二是表现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自己熟知的形象,在掌握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运用有表现力的线条,把要表现的内容表达出来。这个阶段是再现能力的提高,是在临摹基础上的提升。从而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表现。

三是创作能力的培养。创作能力是美术的基础课的最高要求,要求学生在基础造型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主观理解,创作出有自己个性特点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达到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的目的。

(二)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根据幼教专业的要求、不同学生的美术基础差异情况开设的美术基础课程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适当增加基础内容的训练时间。大部分幼教专业的同学不具备美术基础,开设的简笔画、装饰造型的时间极为有限,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的造型能力和线条的运用能力,很难达到要求。这种情况将会使他们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中产生障碍,更难以适应日后的工作,达到更深层次的提高。因此,造型训练不能仅仅依赖简笔画、装饰造型的几节课,而应该将此内容延伸到日常教学中,每节课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进行默写,使这一基础性的训练在整个课程中得以延续,使学生的基本功在长期训练中得到持续提高。第二,应增加艺术欣赏课。从大一开始,欣赏课要与美术基础技能的训练同步,让学生产生审美兴趣、欣赏理解艺术的魅力,尽可能多地接触与美术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实,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平。endprint

(三)探索教学新方式、新方法

在造型训练中,关键要把握好造型的基本规律,以不变应万变。注意绘制过程中造型的规范性和线条的流畅饱满等。经常跟学生强调这些要求,让学生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再勤加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加强学生对色彩变化基本规律的认识,提高对整体色调的把握、色块的配置和色调的组合能力。多进行小色稿的练习,培养学生把握整体色调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创作作品时发挥主观意识,训练学生创作出自己特色的作品,做到思想和表达的统一。

针对学生入学时绘画基础差的情况,教师授课时应对作画的步骤、规律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并结合同学们的作业进行分析,让同学们更真实地了解其中的道理。

多多开展作业的观摩、评比,通过作业的自评和互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总结作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作业中的闪光之处应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自己点评和相互点评是很有实际意义的一种尝试,使学生面对画面的时候,处于一种主动思维的状态,同时提高欣赏能力。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经常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如“做得好”、“就是这样”、“表现得很到位”、“熟能生巧”、“勤奋出天才”……实践证明,这种鼓励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能使学生更自信,心情得到放松,使教学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技法熟练的基础上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不仅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有益,而且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对他们的学生的美的引导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而这方面恰恰是在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因为平时只着重于学生手头的绘画能力,放松了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引导学生多了解和欣赏文学、哲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摄影等姊妹艺术,丰富学生的心理感受,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学好美术基础课。

未来的幼儿教师,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相应的人文修养和创新精神。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根据不断变化的新的教学理念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之适应当前的幼教专业的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翁震宇.美术教育概论.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9.

[2]秦宏斌.美术基础教学中素描教学改革的尝试.美术大观,2007-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
号脉时代盯热点 做足内涵多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