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砚灌木楼

2015-03-11孙迎庆

中国收藏 2014年12期
关键词:南园端砚波涛

孙迎庆

1956年春天,苏州南园宾馆安排了一次全园大扫除,在清扫过程中,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灌木楼的壁橱后还有一块活动的隔板。移开隔板,人们看到的是20来只箱子,打开后惊讶地发现,箱子里均庋藏着字画碑志、玺印古墨、铜器牙雕等珍贵文物,计有1374件,善本古籍图书642册。消息传开,顿时震动了国内文博界,应邀前来的鉴赏专家们无一不感到惊奇。

灌木楼为苏州南园的一幢西式楼房,砖木结构,构造精致。楼前堆土山,山上花木扶疏,另有东斋、西斋在灌木楼西南侧。灌木楼多为何澄(1880年至1946年)居住在苏州时建造的,民国时在收藏圈内几乎无人不知,他常与叶恭绰、张大千、吴湖帆、陈半丁、彭恭甫等在此聚会。

何澄的文物鉴赏功力极深,收藏家王季迁曾说,何澄是他的启蒙老师。何澄的三女儿何泽瑛曾回忆说,当年在北平居住时,琉璃厂一带的文物店老板常常夹着大包小包到家中来,请她父亲鉴定与评估,如果遇到爱不释手的珍贵文物并且价钱便宜,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收藏。但自从何澄1946年去世后,其所有藏品均不知下落,成为近代收藏界的一大谜案,直到10年后的那次清扫。

据2011年7月2日《苏州日报》报道,当年参与接收何澄文物的书画鉴定专家钱镛说:“在南园宾馆灌木楼发现何澄秘藏的大批珍贵文物后,通知了何澄的子女,何氏子女当即表示,将所有的文物捐赠给国家。”苏州市文管会给何泽瑛开具了捐赠收据及一册捐赠文物清单,并在捐谢函中说:“何泽瑛先生:兹承惠赠本会文物1374件、图书642册,具征先生爱护文物及关怀人民文化事业之热情,至深感佩;除将此项惠赠之件由会妥为保管外,谨此申谢。并致敬礼!”

何澄的藏品来自祖藏、重金搜集及友人酬赠,种类涵盖书画、文玩、印章、陶器、碑拓、工艺品等,而以古书画、文房雅物、古印章最为佳善。喜爱古物的何澄常把砚台当作自己的心爱之物,除“明澄泥佛手砚”和“清歙石波涛双树长方砚”外,其余均是端砚。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如今,何澄收藏这些古砚完整地保存在苏州博物馆中,成为该馆的重要藏品。

清 歙石波涛双树纹长方形砚

长14.5厘米、宽9.5厘米、高2.4厘米。砚堂平滑,斜通墨池。砚缘四周起边框,刻波涛纹。砚背框内雕两棵参天大树及湖石。布局合理,雕工细腻。

明 端石仿宋式钟乳鹆眼砚

长22.6厘米、宽14厘米、高7.1厘米。砚面开斜坡式砚堂,一端斜坡状连接墨池,池内有一矮柱石眼。砚背深凹槽,内琢近40个大小钟乳石眼柱,参差错落且作支撑,并有24个浅黄色鹆眼,眼晕青绿,内淡黄、深黄为瞳子。造型为宋代砚式,石质坚密,端庄古朴,雕工娴熟,刀法简练。尤其难得的是,砚面上竟有一对石眼,砚前侧还有一只石眼。端砚有一只眼就够得上天工,有一对眼更属罕见,此砚居然有三只眼,可谓神奇之物,堪比皇家藏品。

清 端石云壑天然砚

长19.4厘米、宽13厘米、高2.3厘米。砚台天然随形,砚塘微凸,以山间仙洞式作墨池,洞内似有佛陀坐像。随形镌刻云壑纹饰,匠心独见。砚正面正中大山洞上方有一“鸲鹆高眼”居中而生,高洁、细润、娇嫩,晕圈数重。砚背浮雕卷云和山石,中有三个鹧鸪眼,左部阴文篆书:“惟静故永,惟厚故寿。吟圃珍赏。”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园端砚波涛
端砚:润色先生 文房珍宝
波涛的脾气
虚舟
唐诗赏读——南园之一
唐诗赏读——南园之三
晤橘
端砚,古老产业的传承与重生
传承端砚文化,发展文化产业
打开
南园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