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鸡新城疫病例的综合诊治及发病原因分析
2015-03-11冯莉莉王月华
冯莉莉,王月华
(山东省诸城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山东 诸城262200)
本试验通过对新城疫疑似病例的发生背景及流行病学进行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详细观察,并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序列分析,对本病例做出了确切诊断,并对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3 年3 月,山东省泰安市某蛋鸡养殖场的40日龄育成鸡虽经弱毒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3 次免疫(分别是7 日龄ⅣH120 新城疫-传支二联疫苗1 倍量滴鼻,28 日龄ⅣH120 新城疫-传支二联疫苗2 倍量饮水,35 日龄注射新-支-流三联油苗注射免疫),10 000 只育成鸡突然发生以采食下降、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排黄绿色便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发病后第2 天开始死亡,死亡率迅速上升,高峰时每天死亡400 多只,死亡鸡只3 000 余只,死亡率超过30%。
2 临床诊断
本鸡群自40 日龄起,部分鸡出现精神委靡,病程较长的病鸡出现观星、扭脖、翅下垂、瘫痪等神经症状;羽毛蓬松,有明显呼吸道症状,病鸡呼噜、甩鼻、张嘴呼吸;食欲减退,嗉囊积液,排黄绿色稀粪,呈急性病程,高峰期日死亡达400 余只,死亡率超过20%。经调查该场305 日龄的产蛋鸡群2 周前曾出现过呼吸道症状,拉灰绿色稀粪,采食量下降,产蛋率下降20%左右,死亡30 余只。
3 病理变化
剖检见腺胃乳头及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十二指肠末端、空肠中部卵黄遗迹后4 cm 处,回肠起始部淋巴滤泡处黏膜肿胀、充血、出血、溃疡,盲肠扁桃体黏膜肿胀、充血、出血,直肠黏膜点状出血;气管黏膜附有黏液,黏膜充血。
4 实验室检验
4.1 病理组织学检查 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充血,黏膜固有层淋巴滤泡处淋巴细胞坏死、崩解,眼观溃疡处黏膜发生出血性坏死,肌层出血,黏膜固有层水肿呈典型浆液性炎症。非溃疡处黏膜固有层也见明显充血、出血,淋巴细胞大量浸润;脾脏见淋巴细胞灶状坏死;部分病鸡脑膜充血、出血,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大量浸润,呈明显的血管袖套现象,并见明显的卫星现象、噬神经现象,小胶质细胞结节状增生。
4.2 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4.2.1 病毒分离 将病料经尿囊腔接种9~12 日龄的鸡胚8 枚,0.2 mL/枚,37 ℃孵育,,弃去24 h 内死亡胚,无菌收取96 h 内的死胚和活胚尿囊液。第1代8枚中有6枚鸡胚在72 h出现死亡,致死率达75%,死亡鸡胚胚体出血、水肿。将收获的尿囊液按常规方法进行梯度倍比稀释,测定血凝活性,结果分离病毒对1%鸡红细胞的血凝效价为7Log2。
4.2.2 细胞病变观察(CEF 细胞接种) 制备鸡胚原代细胞。在无菌条件下采取9~11 日龄的鸡胚,至灭菌的平皿中,去除头、爪和内脏,并用眼科剪剪成1 mm3小块,用PBS 清洗,并静置几分钟,待组织块下沉,弃去上层洗液,再加洗液,如此反复冲洗3 遍后,弃去上清液。于沉淀组织块内加入2 mL 的0.25%胰酶,放入到37 ℃温箱中进行消化,每隔2 min 轻轻摇动1 次。取出后小心吸弃上层胰酶溶液,用PBS 轻洗2 次后加入些许5%生长液,用吸管将细胞团块吹打开。静置片刻,将上清液通过4 层纱布过滤。细胞计数,最终将细胞稀释成5×105个细胞/mL,取8 mL滤液于细胞瓶中。放入到37 ℃CO2培养箱中培养。分离出的病毒能在CEF 细胞上生长,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
4.2.3 病毒感染力的滴定(TCID50的测定) 按Reed和Muench 氏法计算:距离比例=(高于50%HA分数-50%)/(高于50%HA 分数-低于50%HA 分数)。
TCID50的对数=高于50%的病毒稀释度的对数+距离比例×稀释系数的对数。
距离比例=(100%-50%)/(100%-37.5%)=0.8
本试验高于50%的病毒稀释度的对数-4,距离比例为0.8,稀释系数的对数为-1,LgTCID50=-4+0.8×(-1)=-4.8,即TCID50=10-4.8/0.1 mL,即病毒作10-4.8稀释,每孔接种0.1 mL 能使半数细胞孔有细胞病变。
4.3 免疫学鉴定
4.3.1 抗体检测 对发病鸡群先后进行了2 次抗体检测,第1 次于发病后第3 天,第2 次于发病后第15 天。另外,还对该鸡场305 日龄的产蛋鸡群还进行了抗体检测,每次检测20 个样品。
表1 发病鸡群及产蛋鸡群新城疫抗体检测结果
从表1 可以看出,育成鸡鸡群发病刚开始时检测,新城疫抗体水平很低,平均效价为3.2 个滴度,2 以下的占25%;当发病后15 d 时检测抗体水平显著上升,平均效价达7 个滴度,为发病初的2.22 倍,7 个滴度以上的占60%,11 个高度以上的达10%,且抗体水平的离散度较大;产蛋鸡群抗体水平较高,平均效价为11 个滴度,10 个滴度以上的占80%,其中13个滴度以上的占25%,且抗体水平离散度较大。分析检测结果可知,育成鸡群因感染新城疫病毒,抗体水平迅速升高,出现较大离散度;而产蛋鸡群也属于新城疫感染鸡群,据调查发现本鸡群以前确实曾出现过呼吸道症状和产蛋下降现象。
4.3.2 血清中和试验 将分离毒株分别与EDS、ND、QJ(H5)、RE-4(H5)、RE-5(H5)、S2(H9)等6 种标准阳性血清等量混合,然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血凝试验。只有新城疫阳性血清能够完全中和分离病毒,而其他5 份阳性血清都不能中和本病毒,可初步判断为新城疫病毒感染。
4.4 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
4.4.1 PCR 测定 根据GenBank 中ND 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提取的RNA 进行反转录:采用10 μL 反转录体系,反应体系及条件如下:70 ℃5 min,然后加入M-MLV,42 ℃30 min,95 ℃2 min。用制备的cDNA 进行PCR:采用50 μL PCR 体系,反应条件如下:经94 ℃5 min 变性,然后94 ℃30 s ,50 ℃30 s,72 ℃40 s,30 个循环扩增,72 ℃10 min 延伸。反应结束后,取5 μL PCR 产物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将PCR 扩增产物进行1.2%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出现700 bp左右的一条亮带,与预期的目的片段大小一致。
4.4.2 遗传进化分析 将鉴定阳性的质粒送到博尚公司测序。并与GenBank中登录的NDV参考株基因进行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所用病毒GenBank登录号为:AY288987.1,AY288989.1,AY288993.1,AY288999.1,EU518677.1,EU518680.1,EU518681.1,EU518682.1,EU518683.1,EU518684.1,JN872181.1,JN942027.1,JN942028.1,JN942031.1,JN942032.1,JN942039.1,JN942040.1,JN967789.1,JQ697743.1,JQ697744.1,JX974435.1 等。本分离毒株与GenBank上登录的ND 参考毒株的同源性达到90%,说明此次疫情的是由新城疫感染病毒所致。本分离毒株与Newcastle disease virus isolate chicken/MX/NC04-635/2010(JQ697744.1)的同源性达到100%,属于同一分支。
5 发病原因分析
我国各类养鸡场都非常重视新城疫免疫,当前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新城疫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免疫鸡群常见非典型新城疫发生,鸡群暴发典型新城疫的情况已比较少见,但该鸡群在已进行3 次免疫的情况下还是暴发了典型新城疫。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源于鸡群免疫失败,另一方面则因在易感期感染了强毒新城疫病毒。发病3 d 时检测该鸡群新城疫抗体结果表明,免疫水平较低,2 个滴度以下的占25%,该鸡群发病后死亡率也是20%左右,这说明该鸡群暴发典型新城疫的最直接原因是新城疫免疫失败。
Patti J M 等研究表明,长期的免疫预防能导致NDV 的变异而产生强毒株,变异毒株与疫苗株在生物学特性、血清学和遗传学上有较大的差异,致使现有的NDV 疫苗免疫后不能形成有效地保护。在免疫选择压的作用下NDV 的毒力有增强的趋势,目前基因Ⅶ型d 亚型超强毒株在我国广为流行,即使经多次免疫的成年鸡群也难以抵挡住强毒新城疫病毒的侵袭,常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鉴于以上发病原因,建议从无免疫抑制病如传染性腔上囊病、鸡贫血、马立克病、白血病等种鸡场引进鸡苗;在免疫前后饮用电解多维以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仅靠疫苗来消除ND强毒感染是不行的,要从根本上控制和消灭ND的发生,除选择适合的疫苗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外,更主要是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减少或消灭鸡群中的ND 强毒,阻止外界的ND 强毒进入鸡群,最终达到控制ND 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