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分别在消化性溃疡三联疗法中的疗效比较
2015-03-11邓碧霞冯剑洲
邓碧霞 冯剑洲
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分别在消化性溃疡三联疗法中的疗效比较
邓碧霞 冯剑洲
目的对比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呋喃唑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18%)高于对照组(89.8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幽门螺杆菌(Hp)抑制率(95.77%)高于对照组(83.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1.27%)低于, 对照组(16.9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奥美拉唑与呋喃唑酮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更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是消化道疾病中极为常见的一种, PU的病理学机制主要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分泌过多﹑细菌感染以及胆汁反流等导致消化道表面的黏膜屏障被破坏, 进而在消化道壁处诱发炎症反应而最终导致溃疡的发生, PU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处。研究表明, PU的主要致病菌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1], 因此通过抑制Hp能够有效抑制感染, 再结合抑制胃酸的生成,可有效地促进了溃疡伤口的愈合, 此即三联疗法[2,3]。作者选取了本院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和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PU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且就两种三联疗法的临床疗效情况进行了比较, 现报告如下, 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30例PU患者。排除对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呋喃唑酮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物过敏的患者, 并排除有严重肝﹑肾脏方面疾病, 严重感染类疾病以及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中男36例, 女35例, 平均年龄(30.20±11.56)岁, 胃溃疡25例,十二指肠溃疡46例;对照组中男35例, 女24例, 平均年龄(31.40±15.2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6031, 规格:0.1 g/粒), 口服, 1粒/次, 3次/d;呋喃唑酮片(重庆迪康长江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50020571,规格:0.1 g/片), 口服, 1片/次, 3次/d;奥美拉唑肠溶片(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80124, 规格:0.02 g/片), 口服, 1片/次, 3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阿莫西林胶囊(石家庄制药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3021770, 规格:0.25 g/粒), 口服, 1粒/次, 3次/d;呋喃唑酮片和奥美拉唑肠溶片的给药方式同观察组。连续给药1周, 1周后, 两组患者均给予奥美拉唑维持治疗, 1片/次, 2次/d。1个月后, 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1.3 疗效评价标准 依据患者临床症状改变和胃镜检查结果作为疗效标准, 并将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①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胃镜检查显示溃疡愈合已达到S1期及以上;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直径较治疗前缩小≥50%;③无效:临床症状未明显改变, 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直径较治疗前缩小<50%, 或者进一步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此外还需检测Hp的感染情况, 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 则认为Hp已被有效抑制。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83%,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p抑制率比较 观察组的Hp抑制率为95.77%;对照组的Hp抑制率为83.05%, 观察组Hp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5%,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疗效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Hp抑制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PU的方法主要是抑制胃酸过量分泌,根除致病菌Hp, 保护胃黏膜[4]。根据这一思路, PU的治疗主要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的三联治疗法[2]。左氧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生素, 作用机制是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而阻断细菌DNA的合成与复制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达到抑菌的作用[5]。阿莫西林属于半合成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 对细胞壁的穿透能力较强, 作用机制是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进入体内水解后与细菌细胞内的转肽酶结合后, 转肽酶失活, 阻断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奥美拉唑能选择性抑制壁细胞中H+-K+-ATP酶的活性, 从而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6]。呋喃唑酮分子式属于硝基呋喃类抗生素, 可抑制细菌氧化还原酶的活性阻断代谢活动达到抗菌效应[7,8]。
本次研究中, 对比分析了左氧氟沙星与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和呋喃唑酮的两种三联疗法在治疗PU中临床疗效。结果发现, 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此外,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的安全性也较阿莫西林好。
综上所述, 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PU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秦庆颖, 陈柱花, 秦庆颜. 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 2013, 6(11):130-131.
[2]赖荣昌. 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1, 18(11):13-14.
[3]陈羽, 吴礼浩, 何兴祥. 中国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荟萃分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32):3365-3369.
[4]蔡家乐.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诊断﹑治疗进展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 25(14):10.
[5]伍彬. 左氧氟沙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中国药业, 2010, 19(3): 61-63.
[6]张学琼. 奥美拉唑的药理与临床应用. 现代医药卫生, 2012, 28(5): 732-733.
[7]傅国, 李宁毅. 硝基呋喃类和硝基咪唑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3(4):486-488.
[8]邹军, 杨昭徐, 覃卓明. 左旋氧氟沙星抗幽门螺杆菌的实验室评价和临床研究. 中华医学杂志, 2003, 89(20):30-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23.086
2015-08-10]
526200 广东四会市东城街道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