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建立
2015-03-11杜国用孙海涛吴艳秋
杜国用 孙海涛 吴艳秋
摘 要:深入推行校企合作,完善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从高职会计专业角度出发,构建组织保障机制、条件保障机制、运行管理机制、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以企业利益的实现为切入点、以行业协会的参与为着力点、以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为稳定点、以专业自身质量的提升为落脚点,实现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3-0198-02
一、本文选题目标与意义
本文笔者采用文献法对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粗浅的归纳、分析、总结,并在充分对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研究路线。旨在能够使校企合作主体,即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切实实现互利互惠,相互发展的良好局面,促进校企合作的长久、稳定发展。并希望能够从自身对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构建的研究与理解,能够为广大高职院校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为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构建的不断研究提出进一步的丰富研究资料。
尤其是,通过对近十年来,中国对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办学的研究成果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现今中国在校企合作办学上已经有了一个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自2000年到现今已经有100多万篇文章(以在CNKI期刊与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数值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观点,对高职校企合作办学进行了探讨。其中以校企合作为关键词能够检索到的文献有2万多篇;以校企合作机制为关键词能够检索到的文献有1 000多篇。而以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的文献则寥寥无几,而在寥寥无几的文献中,又还有许多文献的内容与之当前高职院校所积极寻求的企业合作方向大相径庭。也正因如此,进一步加强对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研究,分析政府与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调动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最大积极性,构建合理化合作平台工作则迫在眉睫。
二、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内涵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是指合作主体(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为发挥各自的功能,通过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措施以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序、可持续发展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的总称。
政府——校企合作中的主导者。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建立对合作企业的奖励机制、利益保护机制,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调机构作为第三方,监督和考核合作。
学校——校企合作中的主要参与者。观念上,打破“自我中心”的惯性思维,走出学校,深入企业,研究企业,了解企业在人才结构上的需求,为参与合作的企业提供多层次服务;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调整专业,在行业标准下构建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课程;利用企业丰富资源,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构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企业——校企合作中的另一个主要参与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营利性组织的企业拥有权益的制度保障和实现利益诉求,这是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的基本规则。
行业协会——校企合作中的指导者。行业协会是职业资格标准的主要制定者,可以传播行业的市场信息,参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制定。校企合作的整个过程就是在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学校和企业联合,在政府的主导作用下,多方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
三、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基本架构
(一)组织保障机制
建立系部校企合作工作实施小组。对于系部而言,应该进一步加强会计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建设工作,从而切实发挥出企业行业专业委员会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且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小组,配备专职的保障工作人员与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以及学校的专业骨干教师、辅导员形成合力,对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进行有序的推进。
(二)条件保障机制
要建设出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可通过培训、学习、挂职锻炼,培养出一支专业素质高、技术能力强,且在会计领域具有较高影响能力的会计专业带头人,进而不断实现会计专业教学上的专家化;通过外聘的方式,尽可能多的为高校引进一些具有实践工作经验,行业影响能力的骨干型人才作为会计专业教育教学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实现教师授课知识的不断社会化;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要定期到合作的企业进行学习、锻炼,从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能力,为建立优秀的“双师”型、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实现教师队伍的“制度化”。建设一批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结合职业岗位标准,实施课程体系改革,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构建工学结合会计专业课程,并加大工学结合教材开发和建设力度。
建设一批岗位充足校外实训基地。选择职场环境安全、提供岗位多的企业合作,满足学生轮岗实训、工学交替、毕业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前需要的经费必须成立经费机制。主要可从以下两方面做起:一方面应严格按照校企合作经费机制来执行,为学生寻找实习单位,学生就业前期差旅费、通讯费、业务招待费等都应从经费机制中提供。另一方面要建立经费专项机制,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经费制度上,教师的经费补贴主要体现为实习实训教师的工作津贴、企业派遣提供培训人员的劳动报酬和指导费、教材开发及向学校收取的学生管理费用等。
(三)运行管理机制
建立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突破学年制教学管理瓶颈,实现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内容的柔性化,以柔性化教学管理机制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管理层面的支持和保障。
教职工的考评办法应实现强化考核机制。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转化成系部人员的考核奖惩依据;把教师到岗率、学生评教、企业评教作为对指导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与工作报酬、评奖评优等挂钩。
(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建立以工作预防、实时监控为主线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明确系部的职责,合理分工,协同工作;强化实习指导教师和辅导员的职责,既要做好知识的传授和实习实训指导,还要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
校企应共同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将学生在校的工学与企业中的实际实训相结合,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考评机制,企业的师傅和学校的教师共同配合,共同监督学校在外实习的教学质量。建立完善的综合评价系统能够有效的收到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更能够增加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对实践工作的评价,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有效的保障落实教学质量。
四、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有效运行的路径
(一)切入点——企业实现利益
长期以来,过于强调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奉献精神,而忽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诉求,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对于会计专业而言,在校企合作中必须要关注企业的利益,寻找双方的利益切合点,实现互惠共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转变观念,主动寻找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需求点,并尽最大努力来满足企业的合理需求,为校企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着力点——行业协会参与
从目前中国校企合作沟通的情况来看,校企合作中行业协会的参与程度不够显著。如果行业协会能够也以政府形式被赋予更多的权利和职责,使之也能够具有办法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利,那么在制定校企合作的标准中就能够起到良好的监督校企合作的作用,也能够发挥校企合作权利的实质性。从另一方面来看,行业协会如果能够改变目前校企合作的职能,那么就会实现职能多样化,例如提供合作咨询、职业化定制、矛盾化解等多元化的信息交流职能,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多的服务。
(三)稳定点——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从宏观上来讲,当前中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缺乏,一方面是由于职业教育整体办学质量不高,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的社会偏见,没有形成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而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政府主导作用的缺位,没有建立完善的激励与保障制度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要制定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来保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要建立明确的财政和税收优惠制度,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提供专项补助资金和税收优惠,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为专业的校企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
(四)落脚点——提升专业自身质量
由于办学理念陈旧,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人才培养在某种时间段上呈现供求不适应的情况,而学校学习的知识往往落后于社会技术的变化,这也就成为企业与学校合作中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这些都是由于学校当前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造成的。而学校则需要在重视校企合作的同时提升专业化教学的综合质量,从而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化时代的快速到来,全球产业结构,知识结构都在不断的改变、升级,为了使劳动能力能够与社会化进展相适应,全国各个国家都已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可以说直至今天中国的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不仅仅因为职业教育为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一线有用人才,更重要的是发展职业教育也能够解决现今就业难,就业荒等热点民生问题。所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职业院校中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更是为职业教育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开创了学校与企业共赢发展的篇章。也正因如此,鉴于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构建完善的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加强对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研究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强研究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