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视域下的家庭伦理关系问题分析及其解决途径

2015-03-11黄海蓉

企业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表征和谐途径

黄海蓉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伦理关系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加强家庭伦理关系建设对推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深入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探索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和谐;家庭伦理关系;表征;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目标的提出使三亚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常居人口的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生活的变化进一步影响着家庭伦理关系的发展。当前,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整体上比较和谐,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家庭是个人与社会联结的纽带,只有构建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才能够进一步建设和谐三亚、和谐海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一、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理论基础

(一)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基本内涵。和谐的概念。“和谐”从词义上看,“和”者,睦也;“谐”者,协调。“和谐”是指事物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状态。和谐并不是无矛盾的状态,而是整体性、统一性占据主要地位的状态,和谐本身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如古人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②,在这里的“和”即包含着不同之意。

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内涵。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都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生活自然就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在家庭中,不同的家庭成员扮演着不同角色,而且不同的成员可能会有相异的观念乃至出现利益分立,甚至有时会产生冲突,因而需要一套机制来调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保障家庭的稳定与发展,家庭伦理关系就是调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机制或者模式。和谐家庭伦理关系是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够促进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睦、协调的家庭关系处理模式。和谐家庭伦理关系是一种民主化、多元化、包容性的家庭伦理关系,它属于现代化的家庭伦理关系,它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

(二)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重要意义。中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伦理关系建设,如古人倡导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悌等家庭伦理关系。韩非子认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体现出古人对家庭伦理关系重要性的认识。在现代社会,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能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家庭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如儒家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④说明家庭和社会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成员也是社会成员,家庭成员的素质代表着社会成员的素质。在当今社会,很多暴力事件等不和谐现象都能够从家庭生活上找到根源,往往一起恶性社会事件的背后有一个残破的家庭。可见,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对推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2)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能够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是衡量家庭和谐的主要标准,也是提升家庭生活质量的前提。中国人历来十分重视家庭伦理关系建设,认为“家和万事兴”。 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能够有效化解家庭成员之间矛盾与冲突,使家庭成员团结在一起,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家致富上,创造出丰厚的物质基础,为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创造条件。(3)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可以提高个人幸福指数。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家庭成为个人心灵的港湾。家庭不但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出发点,也是个人实现人生幸福的理想场所。例如,家庭生活能够满足其成员的物质生活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鼓励和相互支持可以使人坚定人生信心,对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家庭生活也可以为工作养精蓄锐;家庭生活可以让人享受天伦之乐等等。由于和谐家庭伦理关系是家庭生活幸福的基础,因此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能够提高个人的幸福指数。

二、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及其原因

为深入了解三亚市常居人口的家庭伦理关系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以三亚市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常居人口为对象,其中男士占47%,女士占53%,已婚占57%,未婚占43%。调查形式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以访谈为辅,所发问卷共810份,收回810份,有效问卷为797份。除发放问卷外还选择了50户家庭及100位三亚市大学生进行访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三亚市家庭伦理关系中不和谐因素的表征状况。(1)一些家庭出现关系失和。调查发现,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中有些家庭成员因兴趣爱好不同、思想认识有分歧而失和;部分家庭成员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个人感受而不懂得尊重家庭其他成员,导致家庭关系失和;有的年轻夫妻或是希望过“二人世界”,或是担心配偶不能和父母和谐相处而不赞同和父母居住;有5%的家庭出现家庭暴力的状况。在访谈中了解到,有的家庭成员因为赡养父母、争夺遗产问题反目成仇;有的家庭成员物欲膨胀,信奉等价交换原则,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家庭关系;一些家庭成员“认钱不认人”,完全以金钱为砝码来确定家庭成员间的亲疏关系,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和交流日趋平淡;在有些家庭中,父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会遭受很多折磨;出现单亲、空巢家庭增多等问题。(2)婚恋道德观念淡薄,婚姻关系不稳定。恩格斯说:“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合乎道德的”,婚姻以爱情为基础的意义就在于此。在当代社会,三亚市常居人口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婚恋观念淡薄,导致出现婚姻关系不稳定的问题。第一,离婚率呈现逐年增长之势。第二,婚外情现象增多。根据调查,三亚市常居人口在如何看待婚外恋现象问题上,4.5%的当事人持赞同的态度,

23.5%的当事人持无所谓的态度。从数据上看,一部分人对婚外恋行为持可以理解的态度。第三,婚前性行为流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使三亚市作为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随着国外人口的流入,西方性解放的思潮也传入三亚市,性生活不再是夫妻的专利,性可以与婚姻分离,未婚先孕的现象越来越多。根据调查显示:34.5%的当事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的态度,30%的当事人持可以理解的态度。从数据上看,大部分人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理解的态度。(3)代际关系失衡。代际关系指的是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通常一代是20年,但代际关系的两代,泛指老年人与青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既是血亲关系,也是平等关系。血亲关系决定子女享有接受父母抚养与教育的权利,子女则需要对父母履行赡养扶助的义务;平等关系决定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随着三亚市的发展,其家庭的伦理重心也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是老年人成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调查发现,传统“家有一老,胜过一宝”的尊老观念逐渐淡化,一些家庭视老人为包袱,不愿意尽赡养义务。对于是否把老人送养老院,15%的当事人持无所谓的态度,11.5%的当事人持接受态度。还有些人对老人尽孝只是表现在满足物质需求上。在访谈中发现,有27%的家庭长辈和晚辈之间感情交流少,部分家庭成员认为老人能够吃得饱、穿的暖、住得安稳就够了,对老年人只注重物质方面的赡养,精神生活不够关心。另一方面是孩子成为家庭的核心。调查发现,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中大部分是三代同堂,个别家庭是“四二一”模式,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子女自然就成为家庭的重心,父母把孩子视若掌上明珠,使孩子认为长辈的付出天经地义,养成了自私自利的习性。(4)家庭邻里关系变得生疏。邻里关系是人类社会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前提。调查发现,三亚市常居人口的邻里关系基本状况良好,但也有一些家庭之间邻里关系较为冷漠,出现隔膜,“远亲不如近邻”古训中的互助合作精神缺失了,邻里之间出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一些家庭专注于营造自家小环境,对所居住的大环境却很少关注,对大环境中的其他家庭也不在意。例如,一些居民楼家中装修得豪华气派,收拾得纤尘不染,而门口、楼道等公共场所却脏乱不堪,人们对这种强烈的对比竟也熟视无睹,漠不关心。问卷调查显示,对邻里关系状况选择“关系很好”的人为 56.5%,表明半数以上当事人邻里关系较好;选择“关系一般”的占到了 41.5%,说明相当一部分的家庭邻里关系关系不是很亲密;还有0.5%邻里关系冷漠和1.5%的邻里关系紧张。

(二)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不和谐因素产生的原因。(1)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冲击。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会带来新思想、新观念,但也会冲击人们原有的道德观念。例如,市场经济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如果人们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家庭关系中,就会使家庭伦理关系蒙上金钱的色彩;经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如果运用于家庭中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道德、价值取向,进而对家庭伦理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市场经济还强调竞争意识、自主意识等,这些观念进入家庭领域也会使家庭成员只顾个人利益,导致家庭稳定性下降。调查发现,在三亚市一些大学生中流行“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说法,这是带有极强功利性的择偶观,显然是受到了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访谈中,当问及女大学生被包养的原因时,有58.5%的人认为是物质需求,

27.5%认为为了事业,14%认为为了摆脱贫困,表明三亚市女大学生被包养主要是受金钱等物质利益的诱惑。可见,市场经济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使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不和谐的状况。(2)社会变迁的影响。社会变迁使人们的生活、交往方式也越来越开放,生活空间不断扩大,也提高了个人的自由度,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等观念成为主流,个人对家庭的依赖减弱,家庭由封闭走向开放,导致家庭伦理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比如出现家庭婚姻道德观念淡薄、代际关系失衡、邻里关系生疏等。虽然人们为了取得事业的成功,却牺牲了对家庭的关怀,这就使家庭伦理关系陷入困境。然而对一些有一定的收入和存款的老人而言,基本生活不成问题,他们往往更需要精神关怀。(3)文化多元化所产生的影响。国际旅游岛建设使大量外国人涌入三亚,带来多样性的文化。三亚民众在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受到一些低俗文化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性解放等思想的影响。这些西方低俗文化与中国传统家庭伦理关系中不良因素结合,冲击了三亚市人们原有的家庭道德观念,使家庭伦理关系出现不和谐的状况。(4)婚姻家庭方面法律的缺失和人们相关法律知识的缺乏。当前,中国已出台了许多有关婚姻家庭的法律、法规,但关于婚外情、“包二奶”、“第三者”等问题没有在法律上做出明确规定,也缺少具体配套的实施条例,使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调查发现,有43.5%对有关解决家庭纠纷的法律不了解,甚至有人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在解决家庭纠纷时依赖亲朋好友或家庭成员的调节,导致犯法者不知罪,受害者往往自认倒霉,不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这样,缺少法律的保障必然使家庭伦理关系变得不和谐。(5)家庭教育中德育的缺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调查发现,三亚市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上,在智力投资和身体营养上不惜下大本钱,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例如,调查显示,对于家长是否会在家里进行“打麻将”等娱乐活动问题上,不少当事人表示会在家里进行一些赌博性的活动,家长的这种不当行为会引起年轻人的学习模仿,给其带来不良影响,导致孩子道德缺失,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

三、三亚市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基本途径

(一)加快推进三亚经济建设的步伐,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奠定物质基础。由于过去经济条件大多较差,在家庭生活上,柴米油盐等成为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的主要问题。邓小平曾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使三亚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吸引了许多大量国内外游客,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但三亚市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达到足够富裕的程度,人们还会为衣食住行等问题奔波,反映在家庭关系上还会带来纷争。因此,解决三亚市常居人口家庭伦理关系的不和谐问题,必须加快推进三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加强三亚社会公德建设,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创造良好氛围。社会是家庭的外部环境,社会公德是家庭伦理关系和谐的外部条件。三亚市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常居人口的社会身份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人们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也发生变化,影响着传统的社会秩序,因此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建设,建立合理的道德约束体制。比如,使父慈子孝、尊老爱幼等传统社会真正成为社会的道德信念;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提供老幼病残的专座;在制度和政策上体现出“百善孝为先”的导向作用,引导人们向善,在全社会形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良好道德氛围等等,为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品质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在三亚市家庭伦理关系中倡导法制理念,为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提供制度保障。和谐的家庭伦理关系建设离不开法律的规范与支持,当道德与舆论的压力不起作用的时候,只能运用法律手段对人们的行为予以规范,因此法制建设是推动家庭伦理关系建设的保障。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消除影响和谐家庭伦理关系的失范行为,就要做到:第一,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弘扬正气,宣传文明家庭,在全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的氛围。第二,要增强家庭成员的法制观念,提高家庭成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第三,保障女性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女人不但能持家,也对夫妻共有财产有相等的占有、支配、继承等权利。要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提高三亚市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确保女性经济独立的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在生育方面的自主权、对家庭事务的管理权,使家庭事务由夫妻共同决定,等等。

(四)加强三亚的宣传教育和文化引导,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不但是构成综合国力的内容,也对家庭伦理关系起着导向作用。要善于汲取和借鉴中外文化中的有益因素,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中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慈、孝、敬、梯等成分;儒家五伦关系中的父子、夫妇、兄弟等规范等扩大了人们对家庭伦理关系的认识,为增强三亚市常居人口构建和谐家庭伦理关系提供理论基础。三亚市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不仅要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要借鉴吸收西方文化中合理因素,做到“洋为中用”。因此,在构建三亚市和谐家庭伦理关系中,要借鉴吸收西方家庭伦理关系中优秀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化。

(五)重视三亚家庭美德建设和家庭教育,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素养。家庭美德是指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属于家庭道德范畴,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美德建设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和谐幸福,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要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家规、家教和家风,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品行,给子女做出表率。在赡养老人方面,要加强对老人的精神需求的关心,通过亲情之爱、天伦之乐,在父母和子女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老人能够从中得到幸福。提高家庭成员责任感是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方面,要通过舆论的导向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加强自律意识,改变家庭伦理关系失范现状。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家庭教育方面,要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遇到问题通过协商方式解决,打破传统社会中家长主宰家庭、子女对家长必须绝对服从的家长制伦理关系,对子女进行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家庭美德教育,使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按朝着民主化、平等化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甘葆露.《伦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4] 于伟娜.中国现代农村家庭伦理问题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11.

[5] 张学清.关于和谐社会视域下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03.

[6] 周剑.当代中国农村家庭伦理问题与对策[D].湖北:湖北大学,2011.06.

[7] 卢江.社会转型期家庭伦理道德建设浅析[J].淮阴师范大学学报,2012,11(02):172—175.

[8] 严平.我国当代家庭伦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25(02):12—13.

猜你喜欢

表征和谐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定篇”及其课堂教学有效性表征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