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创新探索与实践
2015-03-11肖姣娣
肖姣娣
摘 要:以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为例,分析其在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重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资源库建设、课程考核评价五个方面所做的创新性探索与实践,以为其他兄弟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高职园林规划设计;教学改革;课程
一、确定基于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于一体的课程目标
注重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综合培养,是现代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将人才培养目标落到实处,必须以课程为支撑。《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以《园林美术》、《园林植物》、《园林制图》、《园林测量》、《园林AUTOCAD》等先导课程为基础,并与《园林工程》、《园林项目管理》等课程相衔接,在实际设计岗位既要求学生个人具有有科学设计的能力与艺术创新的想像力,还要有精湛的技艺与团队合作精神,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将课程目标具体定位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园林行业标准、设计规范;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方法、程序;熟悉园林组成要素功能特点和设计要点;掌握各类园林绿地的设计方法与原则。技能目标:能按照规范,借助工具较准确表达设计思想;能完成各类中小型园林项目的规划设计;能够根据设计方案,编制设计说明书;能进行方案叙述与意见交流。职业素质目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能遵守行业规范、有职业道德;富有团队协作精神,能虚心向他人学习;能自主创新、乐于开拓进取。
二、自编教材分模块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是为实现课程目标而设计的,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1]。娄底职院《园林规划设计》自编教材课程内容的确定,一方面是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选取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和多年来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这两方面,我们对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模块引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化课程模式,即我们将整个课程内容分为园林规划设计基本原理、园林要素及设计模块、中小型园林绿地设计三大模块,每一模块下设置若干教学项目,每一个教学项目根据教学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的设计,我们遵循由简而繁、由易到难、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表现的“递进式”原则来编排,通过一个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设计成就感并以此发展职业能力。
三、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工作组”教学模式
多年的《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实践表明:(1)学生对单一的理论教学兴趣不大,稍抽象的知识更是难以理解;(2) 空间尺度感不强,学到的理论很难用到实践中;(3)不利个性发挥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本着教学做一体化原则,突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做一体化“工作组”教学模式。
四、开发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课程教学资源库
为了方便学生课余自主学习与教师远程教学指导,课程团队开发了基于网络平台的开放式课程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建设按理论教学资源库、实践教学资源库、知识技能强化训练资源库三大模块来构建。其中理论教学资源库主要有课程教案与PPT课件、课程整体设计方案、课程标准等子库;实践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课程实践教学标准、实践项目案例、湖南省专业技能抽测标准与题库、园林设计素材、历年学生优秀设计作品展等子库;知识技能强化训练资源库主要有专业学习网站链接、课堂作业、课外习题、考试试题等子库。这些教学资源库主要依托娄底园林网、职教新干线、师生互动QQ群三大网络平台为载体,具有明显的开放共享特性,以打破时空局限,加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互动与交流。
五、构建多指标的课程综合评价体系
为了科学、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与效果,我们对课程评价坚持“四个结合“,即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能具体的评价分值如下: 平时成绩(50%):主要考核学生平时到课率、课堂提问、平时作业完成(或设计实训图纸完成)、主动参加景观设计大赛及成绩等,共50分。期末成绩(50%):在理论考核形式上采用闭卷笔试,主讲教师每一学期出A、B、C三套平行试卷且命题题型不少于五种,考试时选用哪一套由教务处随机抽取;在实训考核以快题设计形式进行,即考核时通常是为学生提供实际地形或模拟实际地形,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小时内完成某小型绿地项目的设计总平面图,植物种植设计图、总体鸟瞰效果图等设计图纸。具体评价从设计内容的完整性、设计理念与主题的创新性与特色性,整体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设计制图的规范性、方案汇报的条理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实施多指标,以提高学生快题设计表现能力与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周丽娟,施雪良,庄应强,等.园林技术专业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316-12318
[2]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姜大源,2007:257-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