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

2015-03-10赵付科

关键词:巴黎公社

[摘要]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利用报刊这一平台,对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借助纪念活动对巴黎公社进行宣传,是中共报刊宣传巴黎公社的一大特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利用好纪念活动这一党的传统政治资源。对巴黎公社进行广泛宣传,对于今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报刊;巴黎公社;中国革命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1-0050-06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它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报刊这一平台,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和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笔者以为,对巴黎公社进行广泛宣传,对于今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加强党的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党和大革命时期的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

1871年4月22日,在巴黎公社起义发生一个多月后,由外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中国教会新报》(后改名为《万国公报》)最早在中国报道了巴黎公社的消息,称这次起义为“民变”。其后,香港的《华字日报》和《中外新报》也记述了巴黎公社的有关情形。出于为革命制造舆论的需要,1906年6月,宋教仁在《民报》第5号发表的文章中将巴黎公社称之为“巴黎暴动”。翌年6月,《新世纪》周刊创刊号发表的《新世纪之革命》一文,首次把巴黎公社称之为“革命”,文章对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进行了初步总结,称“后来之革命者,亦可引以为鉴矣!”[1]。

建党前后,早期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借助报刊对巴黎公社进行了积极宣传,并力图从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中,为中国革命提供鉴戒。1920年12月7日,李达在《共产党》月刊第2号发表《社会革命底商榷》一文,首次指出:中国革命就应该像1871年“法国地方自治团”那样,“以最普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为好”[2]。这实际上已指出中国革命应该走武装斗争的道路,这也是中共报刊首次对巴黎公社进行宣传。1921年6月7日,《共产党》月刊第5号发表了李启汉撰写的《劳农制度研究》,第一次简要介绍了马克思所著《法兰西内战》的要点,称巴黎公社为“巴黎的自治团”①。在1922年7月出版的《新青年》第9卷第6号上,李达发表《评第四国际》一文,将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作了比较,认为:十月革命之所以成功,巴黎公社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一个由共产党任指挥而一个没有”。据此,李达特别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实行革命,必有一个共产党从中指导,才有胜利之可言。”[3]李达根据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总结出的这一历史经验,对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时,赴法勤工俭学的周恩来,在研究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时也注意到了巴黎公社。1922年12月1日,周恩来在青年团旅欧支部主办的《少年》杂志第5期上发表《十月革命》一文,称巴黎公社为“巴里共治团”,文章肯定了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的一脉相承性,认为十月革命所肩负的使命,在历史上只有巴黎公社“能取来与他相比”,只不过巴黎公社是“一朵昙花”,而十月革命则“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奠定了革命始基”②。

1925年3月7日,《中国青年》第69期推出“国际妇女日与巴黎公社特刊”。这也是中共报刊推出的第一个纪念巴黎公社的特刊。其中的《巴黎公社》、《为什么纪念巴黎公社》两篇文章对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天声在《巴黎公社》一文中指出:1871年3月18日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统治阶级的地位支配一切的第一日”,“我们纪念巴黎公社是因为这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他证明奴隶的无产阶级有执政的能力,并且是能促进社会进步的唯一统治阶级。”文章首次提到了“执政能力”这个概念。该文还对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总结,特别指出:“没有统一强固的党,政府权力不集中,对待反革命势力太宽恕,不没收银行,不掌管交通机关,都可以做后来无产阶级运动的前车之鉴。”[4]大学在《为什么纪念巴黎公社》一文中,高度评价了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认为巴黎公社“在无产阶级革命史上有极重大的意义”,其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无产阶级第一次夺取政权;二是变法国的对外战争而为国内战争;三是创造了一种无产阶级国家的雏形,被压迫者的政府形式;四是证明了工人阶级亦能掌握政权,并能创造新的政治生活。文章还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没有一个有力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作指导”,二是对于资产阶级没有“以最严酷的手段压止其反革命行动”。[5]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月

第31卷第1期赵付科: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

1926年3月18日,在巴黎公社55周年之际,广东各界隆重集会纪念巴黎公社,这也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地纪念巴黎公社。张太雷在纪念大会上作了《巴黎公社纪念日》的报告,该报告刊登在中共广东区委机关刊物《人民周刊》第6期上。在报告中,张太雷分析了巴黎公社的性质,指出:巴黎公社“是第一次工人掌据政权”,这种政权是由人民普选产生,是“一种普通选举的制度”。巴黎公社给我们提供了“怎样去掌握政权”的经验,“俄国革命成功以后的政治组织大致都是模仿巴黎公社的”。张太雷认为无产阶级“太慈悲了”而导致巴黎公社的失败,因此,“我们为革命的缘故,残忍是必要的。……在应该用残忍手段的时候,就应该用这种手段,不然,便是宋襄公之仁”[6]。张太雷最后强调指出,中国的无产阶级及一般被压迫的民众在民族运动中,应该从巴黎公社得到更多的教训,一方面要警惕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卖国,另一方面要坚持无产阶级对于革命的领导。张太雷对于巴黎公社失败教训的总结,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后来大革命的失败也恰恰证明了这一历史教训的真理性和重要性。

1927年3月18日,在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前夕,郑超麟在《向导》第192期发表《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盟》一文,强调指出:巴黎公盟“虽然悲壮的失败了,但他给了世界无产阶级以很有价值的教训”。文章结合上海工人阶级所面临的斗争,指出:“上海无产阶级所处地位有几点与当时巴黎无产阶级所处地位正相仿佛”,因此,“此时巴黎公盟的教训自然对于上海无产阶级有现实的意义。我们切不可轻轻纪念巴黎公盟像往年别处那样纪念,我们更应该利用巴黎公盟的教训,以为我们目前行动的殷鉴”。[7]

除了直接宣传巴黎公社外,建党和大革命时期的中共报刊还对《国际歌》进行了传播。巴黎公社失败后,公社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怀着满腔热血,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歌。此后,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于1888年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将《国际歌》由“诗”发展为“歌”。20 世纪20年代初,《国际歌》传入中国。1920年10月至12月,《劳动者》第2、4、5、6期连载的《劳动歌》,实际上是《国际歌》的不准确的译文,这也是最早的《国际歌》中译文。国内最早将《国际歌》由“诗”变成“歌”的中译者是瞿秋白,1923年6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季刊第1期,发表了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1925年9月,《中国青年》第93、94期合刊登载了《国际歌》的曲谱,推动了《国际歌》在中国的传唱。[8]

综上,这一时期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有如下五个特点:第一,巴黎公社的译名还不统一。这一时期中共报刊上关于巴黎公社的译法较多,有“法国地方自治团”、“巴黎的自治团”、“巴里共治团”、“巴黎公社”、“巴黎公盟”等译名。译成“巴黎公社”是1924年瞿秋白在《赤都心史》一书中首创,后为多数报刊所采用。第二,大都将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结合起来进行宣传。一方面宣传十月革命是巴黎公社的继承者,强调两者的一脉相承性;另一方面,将十月革命与巴黎公社两者进行比较,在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历史教训以及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经验。第三,特别强调了缺乏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是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的提出和宣传作了一定贡献。第四,开始结合中国革命的现实对巴黎公社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已初步提出了要借鉴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去争取民族的独立与解放。第五,介绍《法兰西内战》要点、传播《国际歌》与宣传巴黎公社相结合。

二、土地革命时期的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

大革命失败后,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整个中国。1927年11月7日,郑超麟在《布尔塞维克》第3期发表《惨无人道之中国白色恐怖》一文,愤怒地写道:“震动全世界的巴黎公社失败后之屠杀,我想也不过如是。”但是,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的屠杀所吓倒,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并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后来又称广州公社)。1928年6月,中共六大通过的一个决议中,正式决定将12月11日广州暴动日作为一个固定纪念日,指出广州暴动“与英勇的伟大的巴黎公社有同样的价值”,并号召全党和千百万群众“去纪念他,去研究他的教训,去完成他的历史事业”[9]。

1932年3月16日,《红色中华》第14期发表署名“观澜”的纪念巴黎公社的社论。社论从政权建设、共产党的领导、工农联盟、镇压反革命、经济政策、发展革命战争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强调指出:“我们纪念巴黎公社的时候,应该认识和运用他的教训到我们目前的工作上去。”社论联系当前的任务,就如何运用巴黎公社的教训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一是要建立“强有工作能力的苏维埃政府,保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二是“必须坚决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去争取革命的胜利”;三是“要争取革命的同盟军,紧密地联合农民”,实行工农联盟;四是要“严厉镇压阶级敌人和反动分子的反革命阴谋活动”;五是“要正确地执行经济政策,要彻底地执行土地法”;六是要“充分地发动群众,参加各种革命工作,巩固后方,节省粮食,节省经济,帮助红军,特别是要扩大红军”。[10]该篇社论适应了共产党局部执政的需要,提出了不仅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而且要建立新的真正的民主国家的任务,从而全面贯彻了巴黎公社原则,这较建党和大革命时期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是一大进步。

1933年3月8日的《红旗周报》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巴黎公社六十二周年和北京惨案七周年纪念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认为“三一八”的双重意义是“值得全中国民众所深刻纪念的!”。《宣言》阐述了巴黎公社对中国革命的深刻启示:一是“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要打破和粉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关,而代之以自己新的国家”;二是“在革命的无产阶级起来的时候,资产阶级一定会出卖自由、故乡、民族等等的利益”;三是“非有自己的强固政党,不能争取自己的革命胜利”;四是“非有无情的进行国内的革命战争与采取严厉的专政手段,无产阶级便不能克服自己阶级敌人的反抗”;五是“不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不剥削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便不能战胜自己的敌人,在物质上巩固自己的政权”。《宣言》认为:“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发展,证明了巴黎公社式的苏维埃政权,不但是先进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而且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的旗帜。”《宣言》进而提出:“学习巴黎公社的经验与教训,以公社的宝贵经验来武装自己,这是纪念公社的任务,也是无产阶级争取革命胜利的必要条件。”[11]这个《宣言》也体现了全面贯彻巴黎公社原则的精神,但是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也提出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特别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情况下,对资产阶级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仍然采取剥夺的政策,不仅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也不利于联合中间势力共同抵御外敌。

1933年3月18日,《红色中华》第62期第3版发表了署名“然”的《两次武装暴动的教训》一文,将巴黎公社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结合起来,指出:这两个伟大的武装暴动,虽然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但同样地唤醒了千百万工农群众起来为夺取政权而奋斗,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巴黎公社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第一次起来夺取政权的斗争。……开辟了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直接影响着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发展”;而上海暴动则“最初地教给中国工人以夺取政权的斗争武器,使工人阶级利用‘三二一的经验和教训,领导了以后的南昌暴动和广州暴动,直接地加强了无产阶级在中国革命运动中的领导权”。[12]1934年3月17日,《红色中华》第136期第4版发表了署名“仿吾”的《纪念巴黎公社》一文,强调指出:“巴黎公社的旗帜同时也就是中国的工人与农民的旗帜。在帝国主义与本国地主豪绅资产阶级压迫剥削下的中国工人与农民,也只有学巴黎工人,自己起来为阶级的利益与民族的解放而斗争到底。”[13]同一期《红色中华》还发表了一首歌颂巴黎公社的诗篇——《一颗彗星》。“这首诗洋溢着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感情,表达了在争取解放的艰苦岁月里,革命根据地人民要从巴黎公社光辉范例汲取力量的强烈愿望。”[14]1241937年3月13日,《新中华报》第373期第3版发表《“三一八”纪念史略》一文,简单地介绍了巴黎公社和北京“三一八”惨案,同时联系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指出:“中国民众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团结起来,武装起来进行流血的斗争才行。”[15]

综上,这一时期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有如下五个特点:一是借助对巴黎公社的纪念进行宣传。无论是《红色中华》、《红旗周报》刊发的文章,还是《新中华报》刊发的文章,都与纪念巴黎公社密切相关。二是宣传的形式多样。既有社论,又有中共中央宣言;既有政论性的文章,又有史料性的介绍,还有文艺作品,特别是以文艺作品的形式纪念巴黎公社是很罕见的。三是与其他事件相结合进行宣传。在与北京“三一八”惨案、广州暴动、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等事件结合中,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以指导中国当前的革命。四是体现了全面贯彻巴黎公社原则的精神。就如何正确运用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指导目前的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一方面要通过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另一方面要建立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五是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提出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借助对巴黎公社的宣传,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用以指导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共报刊将宣传巴黎公社与进行抗战动员结合起来。1938年3月18日,在巴黎公社67周年之际,《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纪念“三一八”》的社论。社论强调指出“巴黎公社对于我国今日抗战,亦具有重大的意义”,巴黎公社的榜样“对于正在艰苦奋斗抵抗日寇的中国人民”是“一个很好的鼓励”,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社论同时还指出了巴黎公社“忽略了农村工作,不能把广大的农民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一教训是“值得我们去深切吟味的”。[16]这样,就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很好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主张的全面抗战路线。

中共报刊的文章在宣传巴黎公社时,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相结合。1938年3月19日,《群众》第14期发表吴克坚的《纪念巴黎公社》一文,联系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现实,指出:我们现在的抗战“不仅有英勇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而且有我国第一个大政党国民党,他们共同抗日,共同抵御外侮,所以巩固和扩大国共及其他反日党派的团结,是争取胜利的保障。这正是巴黎公社为保卫祖国所给我们伟大的历史教训”。[14]136从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中,中共报刊强调了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重要性。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受其影响,1938年12月,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公开当了汉奸,投降了日本帝国主义;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也开始采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中共报刊结合对巴黎公社和北京“三一八”惨案的总结,对国民党的反共行为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1940年3月18日,《新华日报》发表《纪念两个“三一八”》的社论。在总结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指出:“全民族抗日战士可以从这里面得到:要坚持抗战必须扩大反汉奸运动,必须要彻底粉碎‘反共、‘防共等谬论和阴谋;同时更要充分提高警惕性,展开深入的群众工作,以巩固和扩大革命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克服难关,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17]

1940—1941年,《新中华报》、《群众》、《解放》等中共报刊还译载了列宁的《巴黎公社底教训》、《纪念巴黎公社》以及《关于巴黎公社的讲演提纲》等文章,《新华日报》和《群众》也分别刊登了季米特洛夫写的《巴黎公社七十周年》一文,对巴黎公社进行了深入宣传。《巴黎公社七十周年》一文对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创造力、自动性和革命精神”的成果,是工人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认真的努力”,是无产阶级“新型国家的雏形”、“苏维埃的胚胎”以及“国际主义的旗帜”。就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列宁认为:法国无产阶级担负着既要从德国侵略下解放法国又要从资本主义下社会主义地解放工人的双重任务,“法国社会主义者底不幸就是含在相矛盾的任务——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底联系里”。巴黎公社建立后,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停止在半途上”,没有实行剥夺剥夺者;另一方面,由于“无产阶级的过度宽大”,给敌人以喘息机会。这两个错误加在一起毁灭了胜利的成果。季米特洛夫写的文章认为,造成这些错误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了解工人阶级的共产党”。[18]

1942—1944年,《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群众》等报刊上,共发表了15篇纪念“三一八”的文章,其内容可归纳为三类:第一类是结合巴黎公社的历史介绍法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和法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的文章;第二类是专门就巴黎公社本身的历史经验进行研究或论述的文章;第三类是关于纪念中国的“三一八”的文章。[14]147这三类文章中,最多的是第一类,共11篇,占733%。1945年到新中国成立,中共报刊没有再就巴黎公社的周年纪念发表文章。

综上,这一时期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有如下四个特点:一是主要是以纪念巴黎公社为契机进行宣传。《新中华报》、《解放》、《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群众》等中共报刊上发表的宣传巴黎公社的文章都是集中在每年的3月18日前后。二是紧密结合抗战的现实进行宣传。借助对巴黎公社的宣传,对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进行了广泛宣传,对汪伪政权以及国民党的反共摩擦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三是通过译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的著作和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的文章进行宣传,更具权威性。四是宣传方式和内容前后有所变化。1941年之前,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与北京“三一八”惨案密切结合;1941年之后,开始把两个“三一八”分别撰文纪念,内容以巴黎公社为主。

四、几点思考

第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借助对巴黎公社的宣传,中国共产党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总结。包括巴黎公社在内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因此,对巴黎公社的宣传,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借助对巴黎公社的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如《法兰西内战》、《巴黎公社底教训》、《纪念巴黎公社》等也得到了传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文本基础。同时,通过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也使中国共产党“从此学得革命的方法”[19],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第二,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利用好纪念活动这一传统资源。民主革命时期中共报刊对巴黎公社的宣传大都集中在每年的3月18日前后,各相关报刊相互配合,这样便于形成宣传的合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借助对巴黎公社的纪念来宣传巴黎公社,总结巴黎公社和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是中共报刊宣传巴黎公社的一大特点。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传统的政治资源。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利用好这一政治资源,抓住“五一”、“七一”、“八一”、“十一”、经典作家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诞辰忌辰纪念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纪念等这些有利时机,采取灵活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切实有效地进行。

第三,巴黎公社的原则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巴黎公社虽然已经过去140多年,但巴黎公社的原则永存。巴黎公社的原则是“破”和“立”的辩证统一,既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又要建立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巴黎公社的全体公职人员必须通过选举产生后才能任命,民众对其实行公开监督,对不称职的公职人员选民有权对其进行罢免。巴黎公社坚持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和民主罢免三者结合起来,这一民主原则对今天的政治体制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巴黎公社及其公职人员是“社会公仆”。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把自己看作人民的公仆,而把自己看作人民的主人,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党的威信。因此,巴黎公社的“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的公仆原则,对于今天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 参见1921年6月7日出版的《共产党》第5号《劳农制度研究》一文,署名“均”。

② 参见1922年12月1日出版的《少年》第5期《十月革命》一文,署名“伍豪”。

[参考文献]

[1] 黎永泰,曹萍.中国人民对巴黎公社的认识和第一次纪念活动[J].社会科学研究,1991(2):20.

[2] 江春.社会革命底商榷[J].共产党,1920(2):8.

[3] 李达.李达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33.

[4] 天声.巴黎公社[J].中国青年,1925(69):290293.

[5] 大学.为什么纪念巴黎公社[J].中国青年,1925(69):293295.

[6] 张太雷.张太雷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244247.

[7] 超麟.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巴黎公盟[J].向导,1927(192):2081.

[8] 王福和.《国际歌》的早期中译者[J].中共党史研究,2012(9):120123.

[9]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4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385.

[10] 观澜.纪念“三一八”与庆祝福建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N].红色中华,19320316(1).

[11] 为巴黎公社六十二周年和北京惨案七周年纪念宣言[J].红旗周报,1933(58):3031.

[12] 然.两次武装暴动的教训[N].红色中华,19330318(3).

[13] 仿吾.纪念巴黎公社[N].红色中华,19340317(4).

[14] 陈叔平.巴黎公社与中国[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5] “三一八”纪念史略[N].新中华报,19370313(3).

[16] 纪念“三一八”[N].新中华报,19380318(1).

[17] 纪念两个“三一八”[N].新华日报,19400318(1).

[18] 童小彪.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26128.

[19] 毛泽东.纪念巴黎公社的重要意义[M]//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536.

[责任编辑:夏畅兰]

猜你喜欢

巴黎公社
那年曲折探访巴黎公社墙
巴黎公社墙,150年鲜花未断
恩格斯论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150周年
“低薪制”过时了吗?
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选举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关于巴黎公社的几点阐述
关于巴黎公社的几点阐述
十月革命之农民问题及其意义
抗争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