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石油进口需求是刚性的吗?

2015-03-10宋胜洲程丽

关键词:协整检验VAR模型

宋胜洲++程丽

[摘要]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中国石油的进口量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继续增加,说明中国石油的进口需求可能是刚性的。在对需求刚性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选取2006年1月到2012年12月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国内生产总值、国际石油价格等数据,建立VAR模型对中国石油进口需求的方程进行估计。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石油进口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中国石油进口需求的确是刚性的,需要制定降低中国石油需求刚性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需求刚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价格弹性;VAR模型;协整检验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1-0001-05

一、引言

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社会基础性的能源和原料,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中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石油供需缺口越来越大,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1993年,中国从石油净出口国成为净进口国,2002年起石油进口快速增长,2003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2004年石油进口量突破1亿吨,净进口增长率高达415%,是这十年来最高值,其后石油净进口量仍然快速增长,增长率也大多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见表1。同时,中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由1994年的19%增加到2012年的58%。从各国的经验来看,石油的对外依存度50%是一条警戒线。中国从2009年底碰到警戒线,由比较安全的状态变为不安全状态。

而此时,国际石油价格却在不断上涨,导致中国为进口石油付出了昂贵的代价。从图1可以看出,中国石油进口存在“越贵越买”现象。既然价格上升损害了中国的进口利益,为什么不减少石油的进口量?这是否是人们常说的需求刚性呢?本文拟对需求刚性的概念进行严格的界定,并运用定量的方法对中国石油进口需求是否存在刚性进行实证检验。

二、需求刚性的概念及其相关文献综述

在经济学意义上,刚性与弹性、粘性等概念密切相关。为了界定刚性概念,需要对弹性与粘性的概念进行相关阐述。

(一)弹性的概念及需求弹性的相关实证研究

弹性是指一个经济变量对其相关影响因素变化的反应程度,用两者相对变化比来衡量。如果一个变量对其他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大,则为富有弹性;如果反应程度小就是缺乏弹性。

很多学者提出了需求弹性的实证方法,最多的是对数线性函数,其中最简单的就是静态线性对数模型,它将影响需求量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商品的价格和居民收入作为自变量,以商品的需求量作为因变量。Houthakker等认为,当某一个因素发生改变后,需求者可以短期内做出一些反应,但有些行为是不可能立刻发生的,所以他提出了一个动态模型,将滞后一期的需求量考虑进去,由此得到了长期价格弹性和短期价格弹性。[1]Dagher认为Houthakker等的研究存在缺陷,长期价格弹性与短期价格弹性的比一直是一个定值,他运用了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来计算价格弹性。[2]Himanshu和Lester采用单位根检验、时间序列、格兰杰检验估计了斯里兰卡居民的电力需求弹性。[3]冯良等对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建立双对数函数模型,计算了上海的天然气需求价格弹性。[4]周晔和王万山采用面板数据的方法对中国稀土出口价格弹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中国稀土出口价格弹性为064,缺乏弹性。[5]朱再清和刘敏志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针对不同来源国的棉花计算棉花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结果认为中国棉花进口逐渐趋于进口价格弹性高的国家。[6]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月

第31卷第1期宋胜洲,等:中国石油进口需求是刚性的吗?

(二)刚性的概念与需求刚性的相关研究

刚性的概念界定,目前在学术界尚没有明确的定论。有的学者认为刚性就是缺乏弹性。徐婧用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各省天然气的需求,发现其价格弹性较国际水平低,认为是市场的缺失导致了需求刚性,中国应加强天然气替代能源的使用,增大天然气的能源价格弹性。[7]杨莹超将需求价格刚性界定为当价格上升时需求下降得很慢甚至出现上升的情况,具体表现为需求价格弹性缺乏与无弹性,或者是需求价格弹性大于0,并选取1980—2011年世界石油的平均价格和石油年消费量进行计算,得出石油需求刚性的结论。[8]

上述两项研究,都把需求刚性界定为需求价格弹性缺乏的情形。其实,缺乏弹性只是粘性(或黏性),具体是指一个经济变量对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迟钝,不能灵敏地进行及时调整。比如价格粘性,因为调整价格存在一定成本,需求增加幅度不大时,企业调整价格带来的收益小于调整价格的成本,企业不会提高价格;同样,需求减少只要不超过一定程度,企业也不会降低价格。这样,相对于需求的经常性变化来说,价格则相对稳定,表现为价格粘性。

(三)需求刚性概念界定

其实,刚性并不完全等同于粘性,刚性只是粘性的一种特殊情形,是指一个经济变量对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变化表现为单方向的反应迟钝,一般是容易增加但难以下降。比如工资刚性是指工资容易随着劳动力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但难以因为劳动力需求的减少而下降。还比如消费刚性,指人们的消费容易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很难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即“棘轮效应”。这种刚性的出现,一般认为是“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心理作用的结果。所以,粘性一般是双方向的,既不容易向上,也不容易向下。而刚性只是单方向的粘性,容易向上而不容易向下。

需求最主要的两大影响因素是收入和价格。一般来说,需求与价格反向变化,与收入同向变化。如果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在经济景气的时候,收入较快增加,价格也会上升,但是由于收入增加导致的需求增加量大于价格上升带来的需求减少量,需求仍然是增加的;如果经济不景气,收入增加速度放缓,价格可能下降,需求仍然是增加的。即使是收入下降,由于消费的刚性需求减少不会太多,而且可能因为价格下降导致需求增加而抵消,最终需求还是上升的。所以,不管是经济景气还是不景气,需求量总是不断增加而很难减少,即需求是刚性的。因此,我们用经济学术语,将需求刚性界定为一种商品因为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因为需求价格弹性为负),需求总是不断上升而很难下降的经济现象。吴梦宸等认为住房刚性需求是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而价格弹性较小的具有一定购买力的消费需求,并不是完全没有弹性。[9]

需求刚性更多体现在国民经济中的能源、原料等基础性的大宗商品上,比如石油、煤炭等矿产品以及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一方面,这些大宗商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随着经济的增长,各个行业的需求都会增加,即收入弹性较大;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商品是基础性的商品,很少有替代品,即使价格上升也很难降低需求,即需求价格弹性低,所以,大宗商品大多是需求刚性的。所以,本文以石油这种最具有代表性的大宗商品为例来检验需求刚性。

(四)研究方法

目前,国内关于需求刚性的研究还只是定性研究,本文将率先采取定量的方法,以石油为例,通过比较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实证检验需求刚性的存在。以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际石油价格这两大影响石油需求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通过估计石油进口需求方程,分别得到石油进口的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价格弹性,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可以得出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刚性的结论。

VAR模型主要通过实际经济数据而非经济理论来确定经济系统的动态结构,已经成为分析与预测多个相关经济指标的最易操作的模型之一,常用于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形成的影响。如果构建中国石油进口需求与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油价的结构模型,由于影响因素复杂,效果可能并不理想。但采用VAR模型,可以方便地分析各个变量对石油需求波动的影响。协整检验的经济意义在于:当变量是同阶协整时,则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10]鉴于此,本文采用VAR模型和协整检验来估计石油进口需求方程。

三、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刚性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和数据来源

对石油需求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是石油的价格和收入。为了将各种需求包括在内,本文选择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石油进口需求影响因素中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变量是石油的进口量、国际原油价格和国内生产总值。通过分析这些数据之间的协整关系,得到需求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本文选取的是2006年1月到2012年12月共72个月的数据。中国石油的进口需求量即为中国石油进口量(Q),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单位是万吨。国际石油价格选取的是WTI原油价格(P),单位是美元/桶。为了避免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对其价格都用美元指数对其进行处理,数据来源于美国能源信息署。国内生产总值(GDP)单位是亿元,因为在国家统计局中只有季度数据,所以用工业增加值月度增长率对其换算得到GDP月度数据。在数据处理上,为了消除数据中的异方差性的影响,对中国石油进口量、国际石油价格、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取自然对数,得到相应的数据lnQ、lnP、lnGDP,一阶差分为DlnQ、DlnP、DlnGDP。

(二)变量的协整检验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必须对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检验对各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运用Eviews60软件得到各变量平稳性检验的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lnQ、lnP、lnGDP都接受原假设,存在单位根,数列是非平稳的。但这三个序列的一阶差分拒绝原假设,不存在单位根,数列是平稳的。所以lnQ、lnP、lnGDP都是一阶单整I(1),可进一步进行协整,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为了进行协整分析,首先建立石油进口量、国际石油价格、国内生产总值构成的VAR模型。表3综述了根据各种准则选择的VAR滞后阶数。本文选择VAR的滞后阶数是3。

协整检验的主要方法是EngleGranger检验和JJ检验。对于多变量协整检验,JJ检验比较好。所以本文采用JJ 检验来确定协整向量的个数。检验结果见表4、表5。

由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根统计量检验可以看出,在5%的临界水平上,在原假设为没有协整关系上,其概率值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存在协整关系。在原假设为至多一个协整关系上,其概率大于005,接受原假设,所以有一个协整关系。

(三)协整关系方程

上述协整检验结果说明lnQ、lnP、lnGDP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协整关系为:

lnQ=-047lnP+088lnGDP

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石油进口量、国际石油价格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三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中可以得到石油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47,也就是说,国际石油价格每上升1%,中国石油进口只减少047%,弹性较小,说明中国石油需求对进口有依赖性。需求收入弹性为088,说明中国GDP每增加1%,原油进口需求会增加088%。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从上述实证检验结果看,中国的石油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为088,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为047,需求收入弹性大于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这解释了为什么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中国石油进口需求会不降反升。其原因是中国石油进口需求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而增加的需求量,大于因为国际石油价格上涨而减少的需求数量。总体上,中国石油进口需求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并没有因国际油价的增长而减少,所以中国石油进口需求是刚性的。

(二)政策建议

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存在刚性,不仅导致中国石油进口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上升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而且导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最终导致中国能源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根据上面实证研究的结果,中国石油需求刚性主要源于收入弹性较大,即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中国不可能通过牺牲经济增长来降低石油需求刚性,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第一,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单位GDP能耗来降低石油的需求刚性。一方面,加大节能技术投入,提高石油的综合利用效率,是降低石油需求刚性非常有效的办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石油替代能源,如生物能、太阳能、电动汽车等,能源多元化也是降低石油需求刚性的重要办法。

第二,通过经济手段既保障经济增长又降低石油需求刚性。其一,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抑制高石油消耗产业过度膨胀,鼓励低石油消耗产业的发展。其二,通过价格杠杆手段引导消费者节约使用石油。其三,通过石油战略储备,在油价较低时多进口石油,避免在油价较高时非进口不可现象,从而降低石油需求的短期刚性。目前中国的石油储备天数为30~40天左右,与美国、日本的储备天数200天相差甚远。其四,尽快推出石油期货,通过价格套保降低石油进口成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石油需求刚性,还可以争取国际石油价格的话语权。

(三)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展望

本研究虽然在国内首先采用实证方法,通过比较需求收入弹性与需求价格弹性,验证了中国石油需求的刚性,但还存在以下不足,期望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完善。第一,研究时间跨度稍短,只有6年的时间,不能体现长期的需求刚性。下一步的研究将延长时间跨度,检验中国石油需求的长期刚性。第二,由于时间跨度较短,所以不能区分出不同时期刚性的大小。今后的研究将分阶段地检验不同时间段不同的刚性状况,更有针对性地研究不同时期刚性需求的原因,更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第三,本研究仅仅考虑中国石油进口需求的收入因素和价格因素,如果进一步考虑其他替代能源、价格预期与投机因素等影响,对中国石油进口需求刚性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全面。

[参考文献]

[1] Houthakker H S,Taylor L E D. Consumer Demand in the United States: 1929—1970[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196.

[2] Dagher L. Natural Gas Demand at the Utility level: an Application of Dynamic Elasticities [J]. Energy Economics, 2012,34(4):961969.

[3] Himanshu Amarawickrama, Lester C Hunt. Electricity Demand for Sri Lanka: a Time Series Analysis[J]. Energy,2008(5):724739.

[4] 冯良,张丹,王晓庆. 上海天然气市场需求模型构建与计量分析[J]. 天然气工业, 2009(2):120122.

[5] 周晔, 王万山. 我国大宗商品出口需求价格弹性与最优出口关税——以稀土为例[J]. 国际经贸探索, 2012(3): 2634.

[6] 朱再清, 刘敏志. 我国棉花进口市场集中度与价格弹性的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2(2): 3342.

[7] 徐婧. 天然气市场发展模式与竞争机制模拟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0.

[8] 杨莹超.资源性产品需求价格刚性分析——以原油为例[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3):12.

[9] 吴梦宸, 易谋, 王俊杰. 房地产刚性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1(2):2728.

[10] 李子耐,叶阿忠. 高级应用计量经济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7778.

[责任编辑:张岩林]

猜你喜欢

协整检验VAR模型
房价波动的财富效应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基于湖南省的协整检验分析
FDI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分析
通货膨胀对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影响研究
内蒙古牛肉价格传导实证研究
中国卫生总费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快递业与经济水平的关系探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