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建构主义指导下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与提升

2015-03-10薛颖

英语教师 2015年4期
关键词:情感态度批判性思维创造性

薛颖

社会建构主义指导下高中生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与提升

薛颖

【摘要】如何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将已获得的信息转变成自己的内在存储,并通过多种方式灵活地输出?这一直是教师们努力实现的目标。本文作者也在思索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法。在论文中,作者将探讨如何在社会建构主义指导下提高课堂效率,训练、培养高中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变化。为此,作者设计了一系列跟踪教学实验,并分别对高一、高二学生进行了前测、后测,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探讨这些做法的效果。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批判性思维;情感态度;创造性

一、理论支持

(一)社会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

1.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何克抗1998)。

2.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何克抗1998)。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①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②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③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先内部协商即和自身争辩到底哪一种观点正确,然后再相互协商即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何克抗1998)。

(二)批判性思维

人的日常逻辑思维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独立于各种专门知识,但包括逻辑专门知识的逻辑思维能力,即“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能力,第一是存在的;第二是有差异的;第三是可训练的;第四是可测试的。人的素质差异,本质不在于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差异,而在于他们思维能力的差异。

恩尼斯(Ennis 1987)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为了决定什么可做,什么可信所进行的合理、深入的思考。

批判性思维教育的直接目标是培育好的批判性思维者,即能够整合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并加以有效运用,增强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有力工具的自信心、自觉性和具备良好判断力的人。好的批判性思维者既包括技能的维度也包括气质的维度。核心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

二、引领课堂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认真,笔记写得整齐规范,可是当教师提问题或组织小组讨论时,他们却把头深深埋下去,唯恐教师叫到他们的名字;有的学生笔试成绩很优秀,但就怕张口说话,口语成绩很不理想;还有的学生在演讲前作了精心的准备,可一到正式发言就变得面红耳赤,结结巴巴;更有甚者,在同学面前只讲几句话就顿时语塞,紧张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诸如此类的现象比比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生在输出语言的过程中出现了这些问题呢?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只有学生浸泡在水里,才能感觉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

目前,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讲得太多,练得太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没有让学生像个游泳者那样真正浸泡在外语的氛围里;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较少,使学生不能活学活用,较顺利地输出语言。为此,笔者拟在社会建构主义指导下,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多样性的输出平台,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做到不总是人云亦云,而是具有创造性,使其语言输出更能体现个人的思辨能力。现将一系列跟踪教学实验分析如下:

(一)口语输出方面——class report

让每节英语课都是以学生的class report开始,从高一年级入学开始,一直坚持到高二年级。

【高一年级】

给出话题范围(如,模仿世界名人演讲、文学作品人物分析、时事政治点评、个人爱好及特长、著名风景介绍、各地风土人情介绍等),自由选题。

要求在做完演讲后,简单说明自己的观点,并根据演讲内容提出相关问题2~3个,随机点名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提高全体学生的关注度,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高二年级】

第一轮:自主选题。建议搜集一些议论性较强的题目,便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如,社会热点问题、高校辩论赛题目、自主招生高校面试题等)。要求:可以陈述个人观点,也可以找搭档进行短小的辩论;然后其他学生做出点评,教师进行总评。

学生搜集议论性话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拓展视野、打开思路、丰富知识面的过程,而且通过聆听其他同学的演讲或辩论,又是给自己进行的一次次“头脑风暴”(brainstorm)。

第二轮:给定题目,给定准备时间。在周末给出3~4个话题,全体学生都需要准备。在下周上课时,随机点名,随机抽取话题,进行演讲。要求:在看到话题后,给出30秒准备时间,然后根据已准备的内容演讲。演讲结束后,其他学生做出点评,教师进行点评。这一轮的演讲增加了难度,主要训练学生在面对同一话题时,能否通过积极思考找到突破点与创新点,使自己的演讲尽量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第三轮:现场抽取话题,即兴演讲。要求:教师随机点名,现场抽取话题,给出1分钟准备时间,然后进行演讲。其他学生做出点评,教师进行总评。当面对全班学生进行即兴演讲时,相信90%以上的学生会感到紧张。如何克服这种心理?在经过这一轮的训练后,学生不仅逐步掌握了一些临场发挥的技巧,而且锤炼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演讲所要达到的目标是:高度集中、高度概括、条理清晰、表达完整。

(二)基于阅读的思辨训练

日常阅读教学中,笔者注重对学生的思辨训练,下面以一堂阅读的辩论课为例:

阅读材料为:《剑桥国际英语教程Book 3》Unit15 Reading

整个英语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建构主义思想,并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现逐一进行分析:

Step 1:设置复习环节,重点单词和英文释义连线,帮助学生重现已学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建构新旧知识的关联。

Step 2:请两个学生就上节课所学的阅读内容做一个简短的演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新知识“外化”,变成自己的语言输出。

Step 3:把阅读内容过渡到日常生活中的相关话题,进行小组讨论。这一活动强调“协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

Step 4:让进行小组讨论的学生自然分成两组进行辩论。自由辩论环节最能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比如陈述个人观点、倾听对方观点、找出论据反驳对方等,这一系列思维活动不仅是批判性的,而且是创造性的,最能体现学生活学活用的语言运用能力。

Step 5:给出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其他学生和教师的点评,更全面地了解自己,有助于今后的提高。

(三)英语竞赛

我们鼓励、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英语竞赛,如,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全国创新英语大赛以及学校组织的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戏剧表演等。在各项比赛中,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山东省十佳选手”——最佳综合能力奖,全国创新英语大赛山东省一等奖,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山东省一等奖,学校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等。

三、实验数据分析

(一)对class report这项活动进行跟踪式的前测、后测

这项活动从高一年级开始,持续到高二年级结束,在此期间分别对学生进行了“高一/高二英语学习问卷调查”前测、后测。现将统计结果分析如下(见表1):

表1 

前测时间为高一第一学期,后测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

前测分发问卷共52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

后测分发问卷共51份,回收有效问卷47份;

通过对《高一/高二英语学习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学生对classreport的兴趣明显增加,而且带动了英语学习兴趣。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提问的学生增加了12.8%,勇敢流利回答观众提问的学生增加了14.9%。这些变化说明学生的思辨能力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得到了提升,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转变完全是自发的,并没有教师的任何强行干预,这正体现了社会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的优势。

(二)对参加英语竞赛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见表2)

表2 :获奖学生比例

分析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平行班和实验班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竞赛中获奖数量变化都是正值,但实验班增加比例明显高于平行班。众所周知,英语竞赛考查的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语言知识运用),更重要的是现场的思辨、应变能力(口语、写作等)。实验班学生获奖数量的明显变化,说明实验班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是卓有成效的。

四、总结反思

通过总结分析各项数据,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社会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课堂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在语言知识上收获颇丰,而且在情感态度上也有明显转变。

引用文献

何克抗.1998.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3).

何克抗.1998.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三)[J].学科教育,(5).

教育部.2009.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Ennis,R.H.1987.A taxonomy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and abilities [A]. In J.Baron & R. Sternberg(Eds.),Teaching thinking skills: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W.H.Freeman,9-26.

作者信息:250031,山东济南,山东省济南第十一中学

xy-428@163.com

附录:

高一/高二英语学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此调查问卷表是为了解你们学习英语的情况,请大家认真填写,谢谢合作!

1.你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吗?

A.非常感兴趣B.比较感兴趣

C.有点兴趣D.毫无兴趣

2.你会用多少课余时间学习英语?

A.2小时以上B.1小时左右

C.半小时左右D.少于30分钟

3.在英语学习中,是否有好的学习习惯?

A.预习,认真听讲,复习,巩固练习

B.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C.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

4.你认为英语学习中,哪一方面是你学习的难点?

A.听力B.口语

C.阅读D.写作

5.你的英语口语如何?

A.能基本自由会话B.会说几个句子

C.能说几个单词D.几乎不能开口

6.你对课前进行的值日演讲感兴趣吗?(class report)

A.非常感兴趣B.比较感兴趣

C.有点兴趣D.毫无兴趣

7.你认为这项活动对你的英语学习有帮助吗?

A.有很大帮助

B.有些帮助

C.基本没有

8.你能对值日的演讲者积极提出问题吗?

A.积极提问

B.有时能提问

C.不愿提问

9.你能勇敢、流利地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吗?

A.能B.不能

10.你能听懂老师以英语为主组织的课堂教学吗?

A.基本能听懂B.听懂大部分

C.懂一部分D.几乎听不懂

11.你是否经常练习口语?

A.经常练习

B.不常练习,除非是老师布置的任务

C.只在老师上课提问时回答问题,否则不愿意开口

12.经常通过哪些渠道获取英语知识?

A.上网B.看电视

C.读英语报刊D.看英文电影

13.多长时间练习一次英语写作?

A.每天B.每周两次

C.每周D.每两周

E.很少练习

14.如何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A.背单词书B.增加阅读

C.看英文电影、电视D.背课本上的单词表

15.如何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

A.听英文歌曲B.听新闻播报

C.看英文电影D.做听力专项练习

16.你对英语竞赛的态度:

A.积极参加

B.想参加但担心水平不够

C.不愿参加

17.高一年级刚入学,你的词汇量大约有多少?

高二年级结束时,你的词汇量大约有多少?

18.你对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猜你喜欢

情感态度批判性思维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2016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简评
高中体育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