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字格术语英译探析
2015-03-10程颜李在斯韩淳
程颜,李在斯,韩淳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5;3.香港浸会大学北师大联合国际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中医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同镜子般折射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语言形式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特点;同时中医术语大多来自中医古籍,以单字为主,在此基础上发展为双字、三字、四字等形式。“四字格”顾名思义是由四个字组成的词组,或者可以说是由两个双字格通过组合而成(如肝阳上亢),是汉语和中医术语中所特有的词汇现象。吕叔湘认为四音节熟语即四字格;而倪丹烈指出:在汉语中,四字结构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即固定的四字结构和非固定的四字结构,前者多为成语习语等形式与意义较为固定的术语,而后者则是仿四字结构之样板,临时创造出来的词语。其实无论哪种结构的四字格从音律角度来讲,都读起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富有乐感,在汉语中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美;从语义学角度来讲,四字格词组结构整齐,其内部组合方式变化多样,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四字格在中医语言中数量众多,不胜枚举,是中医用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形式[1];以阴阳为例,就有: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极似阳,阳损及阴,阳虚上浮,阴阳两虚,阴虚阳亢,阳盛阴衰,阴阳转化,阴阳失调等等;此外,中医许多核心术语是四字格,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天人相应,精气学说,五脏六腑,气血津液,八纲辨证等,从固定术语到一般用语,从诊断用语到治疗用语,四字格代表了中医语言风格,在中医语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如何翻译四字格形式的中医术语是非常值得探讨的。
1 建立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中医体系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几乎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精华,中西方都意识到要研究中医必须首先理解“中医传统”(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这里的传统指的就是传统文化。如果说中医是茁壮的参天大树,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树的根和本。中医的理论体系﹑知识概念﹑原则和术语都与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中医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思维方式,例如:中医学关于人体健康状态的术语“阴阳平衡”﹑“阴盛阳衰”﹑“阴阳失调”等,都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阴阳学说;在解释五脏的生理特征及相互关系方面,中医运用了古老的五行学说即五行配五脏,如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并运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理解五脏之间的关系;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气”在中国文化中反映了中国人古老的宇宙观,古人云:“气聚则生,气散则亡”,中医把人体的气分为多种,认为任何一种气出现问题,都会导致疾病。其实,无论是中医理论还是中医术语都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内涵,许多时候解释中医就是在解释一种古老文化。我们应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在中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 中医英译的文化特殊性
尽管中医翻译属于科技范畴,但它又具有科技翻译所没有的特殊性,因为它不但涉及独特的医学知识,还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念;中医语言晦涩难懂,言简意赅,使用很多修辞和典故,倘若对传统文化没有一定的理解,想读懂中医文献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进行语言之间的翻译了。
从学术角度讲,中医知识是独特的。中医在医学体系,医学理论,医学用语,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等各个方面都与西医有着“天壤之别”,因此,两者在概念和术语上可重叠,互借之处少之又少,这使得中医英译几乎从零开始,因为中医药知识之前从没有被英语描述过,中医语言所描写的诸多事物,概念与逻辑是英语语言世界里闻所未闻的。
从翻译角度讲,中医翻译比其它专业翻译面临更多的语言和文化问题。翻译的本质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可以说一种语言代表着一种文化,各民族文化之间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个性差异,翻译的可能性建立在文化的共性之上,翻译的局限性则是由文化的个性而产生。两种语言和文化差异越大,翻译的问题和障碍也就越多。如前所述,中医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其许多术语和概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例如:阴阳(yin and yang)﹑三焦(triple energizers)﹑五行(five elements)﹑命门(life gate)等等,这些术语含义深刻,概念复杂,在英语中找不到“对等词”或“对应语”,有些只能音译,有些即便字面意义对应了,也并不能传达与原用语相同的信息,它们原有的知识和文化信息常常无法翻译到位。中医知识体系的独特性和其所依赖的传统背景文化决定了中医英译的特殊性;进一步说中医翻译本身是一种文化传播,例如,在中国几乎“简单明了”的阴阳概念对于出生就受亚里士多德哲学观念熏陶的西方人来说,要理解和接受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翻译时既要最大化保留原文内涵和风格,又要兼顾译入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使译文被目标语读者所接受。正如美国著名汉学家John Deeney教授指出:“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重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
3 关于“四字格”中医术语英译的方法与数据汇总
3.1 研究材料
因为本研究方向是四字格的中医术语英译,所以采用《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作为研究材料。
表1 关于“四字格”中医术语英译的方法与数据汇总
3.2 研究方法
输入《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国际标准》;合并及排序电子版;凭借word技术转化文本成每句一行;把数据输入Excel软件排序;再作分类汇总计算而得最终数据;人工阅读最终数据并分析汉语语法结构;对四字格术语翻译作专业分类分析;对四字格中医术语作翻译技巧分析。
3.3 数据汇总
整理归类四字格中医术语数据,按15个专业分类排序,前六位分别是中药学、方剂学与针灸学、诊法、中医经典文献与中医经典理论,如此分类便于四字格中医术语英语翻译技巧分析。以下为四字格在收录条目中所占比例。
4 明确四字格术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
从表面看,大部分中医四字格术语由并列的两个二字词组构成,如“阴虚内热”由“阴虚”和“内热”组成,“表实里虚”由“表实”和“里虚”组成,“清热熄风”由“清热”和“熄风”组成,但它们彼此的语义关系并不像表面结构那么简单,各词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这种关系完全由术语内涵决定,一般来说,英语在行文用词上对逻辑关系的体现相当明了,汉语则习惯以上下文语义衔接,如“阴虚内热”指的是阴液亏虚所导致的发热,从而阴虚和内热是一种因果关系,译语“yin deficiency with internal heat就体现出来了这种关系;“表实里虚”指的是同时存在的两种病变,从而两个词组是一种并列关系,译成“exterior excess and interior deficiency;“清热熄风”指通过清解热邪,治疗热极生风,从而二者可以是一种目的关系,因此译成“clear heat to extinguish wind”。正如刘宓庆所说“表层结构相同是靠不住的,不仅内容上很可能不一致,逻辑形式上也很可能不一致”.因此确定四字结构之间暗含的逻辑关系,深入理解其含义,以清晰的英语译出对中医术语翻译非常重要。确定语义关系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分析理解术语内涵。在汉语里,一个词的词性是由其在句子中的意义所决定的,由此在一个中医术语中,每个词素的词性由每个词素的意义所决定,这说明只有准确把握术语内在关系才能正确选择英译结构形式。第二步是归纳到语言结构层面上,根据语义关系确定合理的英语形式。以凉血散瘀、滋阴熄风两个四字结构的翻译为例,从汉语言的角度来分析,凉血散瘀与滋阴熄风都是并列短语,据此将它们翻译成:cool the blood and dissipate the stasis和nourish yin and subdue liver-w ind是否恰当呢?凉血散瘀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治疗方法,凉血与散瘀其实是并行的,乃一种并列关系,故译为:cool the blood and dissipate the stasis;而滋阴熄风则是通过滋阴的手段来达到熄风的效果,两者之间是因果的关系,故译为:nourish yin to subdue liver-w ind为佳。我们知道,英语隶属于欧洲语系,受西方重逻辑,重分析的思维影响,及其重视句子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清晰表达。
5 四字格术语的基本语法结构特点及翻译策略
每个四字格术语内部的词素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语义和逻辑关系[2],按照这种关系,通过切分四字格术语,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以下几种结构,并根据其结构特点来进行合理有效的翻译。
5.1主谓宾结构(N+V+N)
四字格中第一词素为名词(词组)主语,第二词素为动词谓语,第三词素为名词(词组)宾语。例如:热入心包(heat entering the pericardium);肾主水液(kidney governing water);肝气犯胃(liver qi invading the stomach;湿伤脾阳(dampness damaging spleen yang);燥气伤肺(drynenss qi damaging the lung)等。以上翻译形式实际上是将其动词加上ing,从而形成名词结构;如不然也可完全按照主谓宾结构形成一个句子,如热迫大肠(heat distresses the large intestine);气病及血(qi disease affects the blood);热灼肾阴(heat scorchs kidney yin)等。
5.2动宾结构(V+N)
字面意思就是由动词和名词(词组)宾语组成的一个词组。如:和解少阳,《中医大辞典》解释为:和法之一,为疏通表里,治疗少阳病的治法,可译为harmonize the lesser yang;泌别清浊(separate the clearand turbid);通调水道(regulate the waterways);调和脾胃(harmonize the spleen and stomach);交通心肾(coordinate the heart and kidney);当然,可以根据词组所作成分,译成ing形式,可与原文达到形式上的统一,译文具有较好的回译性,如和解表里(harmonizing and releasing the exterior and interior)。
5.3 联合结构(并列结构)
这种联合结构多指四字格术语的前半部和后半部为并列关系,在翻译中多用并列连词and来连接,比如中医治法中出现的79条联合结构词组在汉语语法中都是两个动宾词组的联合[3],前后两部分是并存的,表示同时运用两种治疗方法或者同时针对两种病症或不同部位的病邪,没有从属之分,如:清营透疹,《中医大辞典》解释为“清营分热结合透疹的治法”,前后两部分结构相同,可译为clear construction and outthrust papules;凉血散瘀(cool the blood and dissipate the stasis);祛暑化湿(dispel summerheat and resolve dampness);上寒下热(upper cold and lower heat);阳亡阴竭(yang collapse and yin exhaustion);清热生津(clear heat and engender fluid)等。
5.4 偏正结构
偏正词组是指修饰和被修饰的结构成分,在中医四字术语中数量众多,在翻译中可以用名词直接做定语,也可以用“of,inbetween,with,in”等介词来修饰主词。如:先天之本(root of innate endowment);吸聚之气(inhale-gathering qi);寸口诊法(wrist pulse-takingmethod);辨证论治(treatmentwit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水火相 济(regulation between water and fir脾胃湿热(spleen-stomach dampness-heat)等。
在偏正结构中,特别要提出下面两种动宾形式,一种是表方式或手段关系的词组,即中心语是谓语动词,修饰语是状语,方法一般用with或by来体现,如:辛温解表,《中医大辞典》解释为:是指用性味辛温的药物发散风寒,解除表证的治法,可翻译为resolve the exterior with warmth and acridity。另一种是表示目的关系的,用动词不定式来表示,如:温肾纳气,《中医大辞典》解释为“用温性药物补助肾阳以治疗肾不纳气导致的虚喘证的治法”,可翻译为warm the kidney to promote qi absorption。在此,由于这种形式广泛的存在于中医为数众多的治疗方法中,我们也将其单独列出,以便更好的掌握。
5.5 动宾+方式状语结构
一般用with或by来表示。如:实则泻之(treat excess by purgation);轻清宣化(clear and disperse with lightness);泻下攻积(remove accumulation with purgation);先急后缓(treat the acute before the chronic)等。
5.6 动宾+目的状语结构
一般用动词不定式来表示。如:发汗解表(promote sweating to release the exterior);宣肺止咳(diffuse the lung to suppress cough);制酸止痛(inhibit acidity to relieve pain);增液润下(increase humor to relax bowels);化湿行气(resolve dampness tomove qi)等。
6 中医四字格术语的翻译原则和文化体现
中医四字格术语的突出特点是简明扼要,译语也应保持这一特色,在译语词形上做到精炼和简洁,一气呵成;正因于此,对于部分中医四字格术语,译者可选用西医中已有的词汇做替代性翻译[4],如:中医四字格下利清谷就可以对照西医词汇diarrhea;白虎历节翻译成acutearthritis;事实上西医用语的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一直被用作中医臓器的对等语。正如李照国先生所言,“词语的形式和内容是统一的,但统一不是没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语境和文化基础,离开特定语境和文化,统一便失去基础。而新的译语在新的语言和社会环境中通过交际实现新的统一,从而再现信息”。
同时,为了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中较好的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准确再现原文所含信息,应保持和遵守一定的回译性原则。例如阴不抱阳,其指由于阴的病变而使阳失去了依靠而发生的病变,常见的译法如:yin cannot keep yang well;failure of yin to sustain yang或yin’s failure to hold yang等等,这些翻译方法都有可取之处,但李照国先生提出的译语“yin failing to maintain yang”似乎更胜一筹,其较为简洁,信息密度与原语相同,并具有明显的回译性。
但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的不同,一种语言形象的表达翻译到了另一种语言中可能会意义不清,因此在基本符合回译性原则的前提下,体现原文所承载的信息进而表达原文的意义和意趣也是很重要的[4]。例如金实不鸣是指实热壅肺,肺气不宣而声哑,若译为solid bell cannot ring则很难为西方读者所理解,而深化性的译为hoarsness due to attack by external pathogenic factors或obstructed lung not functioning normally则更为清晰;又如风起喎偏指的是风中经络引起面神经瘫痪的病症,应译为facial paralysis due to pathogenic wind,而不能望文生义[5]。
其实,这种深化翻译的运用是很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比如,“五脏”原本是指肝,心,脾,肺,肾,但在传统哲学阴阳五行理论的体系中,分别被木,火,土,金,水所代表;所以翻译某些四字格中医术语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意义和内涵,例如中医常见治法中的术语“泻南补北”意义是“五行中心主火属南方,肾主水属北方,泻心火滋肾水,适于肾阴不足,心火炎上”。如果不从传统文化视角出发来理解和翻译它,就会浅层次的翻译为“purging the south and tonifying the north”而使中外读者茫然,明确的意译为“purging heart fire and tonifying the kidney”不失为一种充满文化意味的形式。
总之,中医术语四字格的翻译研究在目前来说还是一个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研究方向,随着目前翻译学界对于四字格的翻译研究呈现出深入的态势,在研究中明确中英两种语言在词汇表达和结构上的差异,遵循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医术语翻译原则,采用相应的术语翻译策略和技巧十分有利于中医英译研究发展,这些都把对四字格的翻译研究引向更深入的领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郑玲.中医英语读写教程[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3:9.
[2]余梅芳,丁青年.中医四字格术语的特点及其翻译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4(3):20.
[3]王鑫,刘佳.不同功能文体中四字结构的翻译探讨[J].外语研究,2007,8:53-56.
[4]魏迺杰.中医词汇规范化的一些经验[J].科技术语研究,2003,5(3):22-23.
[5]李照国.中医英语翻译技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
[6]李照国,张庆荣.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