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2015-03-10常丽林红刘雪梅孙素芹
常丽,林红,刘雪梅,孙素芹
(1.哈尔滨市胸科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肿瘤放疗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达5%~15%[1]。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至呼吸衰竭。从2012年3月~2014年1月我们在传统治疗放射性肺炎基础上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放射性肺炎,收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月~201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放射性肺炎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病时接受照射的总剂量38~65Gy,平均58Gy。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照射剂量方面和KP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放射性肺炎诊断参照《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2]制定。有放射性胸肺照射治疗病史;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和低热等临床症状;轻者可无明显异常体征,重者呼吸音降低,出现干、湿性啰音;CT检查发现受照射肺部出现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2)放射性肺炎属急性期;3)预计生存期超过6个月;4)KPS评分大于60分;5)首次放疗,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
1.4 排除标准
1)放射性肺炎已发生肺纤维化属慢性期者;2)不同意停用其他中药者;3)曾行全肺切除手术者;4)有明显的出血倾向及血小板<80×109个/L者;5)合并有严重的心、肺原发性疾病者;6)同时参加其他临床试验者。
1.5 剔除标准
有下述任一情况需退出。1)临床观察过程中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疾病或病情急剧恶化需采取紧急处理措施;2)未完成治疗的;3)放疗期间同时应用化疗药物者;4)未能完成量表填写的。
1.6 治疗方法
1)激素: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后减为7.5mg静脉滴注,再用7天后改为5mg静脉滴注,再用7天后改为甲泼尼龙12mg,晨起顿服,每周逐渐减量,如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激素可10天~半个月再减量。2)抗生素:首先采用头孢类抗生素静点,同时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依据药敏结果选取敏感抗生素,在没有合并感染时可作为预防用药应用5天后停药。3)参芎葡萄糖注射液:100m l每日1次静点,10天为1个疗程,间隔10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
对照组采用激素和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两组均治疗6周后评价疗效。
1.7 观察指标
1.7.1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症状体征消失,CT示片状阴影消散。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CT示片状阴影大部分消散。好转:症状、体征减轻,CT示片状阴影部分消散。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好转,CT示片状阴影无吸收,或出现广泛肺纤维化表现。
1.7.2 身体机能状态评定标准
以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标准为指标,在治疗前后进行KPS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增加20分者为提高;增加10分者为改善;无增加者为稳定;减少10分者为减退。其中提高、改善计为有效,而稳定和减退者计为无效。
1.7.3 肺CT疗效标准
于治疗前和用药后4周分别拍胸CT片,之后间隔四周再复查胸CT。CR:片状阴影基本消失,稳定4周以上;PR:片状阴影大部分消失,并稳定4周以上;NR:片状阴影较前加重。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痊愈、显效、好转患者多于对照组,无效患者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2=3.941,P<0.05),说明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患者身体机能状态比较
治疗组身体机能状态提高、稳定人数多于对照组,身体机能状态减退人数少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χ2=8.549,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身体机能状态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身体机能状态比较
2.3 患者胸CT疗效比较
治疗组33例,CR 16例(48.48%),PR 16例(48.48%),NR 1例(3.03%);对照组31例,CR 10例(32.26%),PR 14例(45.16%),NR 7例(22.58%)。治疗组CR、PR例数多于对照组,NR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1,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胸部CT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胸部CT疗效比较
3 讨论
胸部肿瘤患者约70%~90%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由于肺泡对放射线比较敏感,急性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是胸部肿瘤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该病西医治疗主要是应用较大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并抗生素,虽然大剂量激素可暂时缓解症状,抑制肺纤维化的发展,但易致免疫抑制、二重感染、菌群失调、消化道溃疡及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不能作为预防性措施也不适合长期应用。而中医药在治疗放射性肺炎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和安全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广阔前景。
中医学认为,放射治疗的电离辐射当属“热毒之邪”,放射性肺炎的病因是热毒侵袭,病证早期为热伤肺络、晚期为瘀阻肺络[4],治疗上应从“瘀”、“毒”论治,病机及治法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射线致热毒壅滞,热壅则血瘀;气血不畅,津液煎灼则血行瘀滞;热毒动血,迫血妄行,离经成瘀血。另一方面,放疗常可导致气滞而湿热内蕴,气滞则不能行血,致使血瘀;湿热内蕴,浊邪瘀结,气机阻闭,瘀血留于内难以消散。总之,本病最终必向“血瘀”方向发展,血瘀又可进一步形成留瘀化热,痰瘀化毒之恶性循环,从而发展为毒瘀互结之证,毒瘀日久不解,又可致气血逆乱,气血耗伤而生厥、脱危象。治疗原则为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现代研究表明[5],凉血活血药物对放射性肺损伤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应用活血化瘀法可有明显的清除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其对肺实质细胞的损伤;同时可减少氧自由基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的作用,并可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少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扩张血管,减低血管通透性,使氧输送,氧耗增加,氧摄取率减少,缓解血管病变,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的高黏、高凝状态,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从而减轻炎症,抑制胶原纤维生成,此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病人对放疗的耐受性。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是由丹参和川芎提取有效成分丹参素和川芎嗪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丹参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6]。川芎性温味辛,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广泛用于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我们在常规治疗放射性肺炎同时联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发现其作用良好,且减少了大剂量应用激素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者免疫力,改善了生活质量,减少了患者的痛苦。说明该中西医结合治疗放射性肺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王跃珍.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07,16(1):39-43.
[2]刘昕曜.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S].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8-87.
[3]燕忠生.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炎研究述评[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6(20):106-108.
[4]窦永起,杨明会,林明雄.放射性肺损伤中医证候学特点及其演变规律的实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706.
[5]赵登平.活血化瘀法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2012,10(6):372-373.
[6]王立范,李莲花,李淑菊,等.补肾活血方联合曼新妥、佰塞通参芎葡萄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1,39(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