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元实脾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2015-03-10李景君孙红娟苏会钦黄积存李亮陶愈婷洪玮华李成光许宇飞

中医药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心衰心功能中药

李景君,孙红娟,苏会钦,黄积存,李亮,陶愈婷,洪玮华,李成光,许宇飞

(1.海南省琼海市中医院,海南 琼海 57140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为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发病率、再住院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1-2]。中医药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心衰病,通过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并在防止病情反复发作上具有独特的优势[3-5]。笔者在导师李成光教授指导下,应用保元实脾饮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心衰患者多年,临床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双盲原则,选择2012年7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照《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标准符合右心衰、全心衰的诊断;心功能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为Ⅱ~Ⅳ级;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制定,辨证为脾肾阳虚证,主症:心悸,气短乏力,浮肿以下半身为主,胸腹胀满,身重肢冷,次症:食少,小便不利,便溏,舌苔白腻,脉沉弱;排除3个月内参加其他中药临床研究者或目前服用其他中药不愿停用者;排除严重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内分泌代谢疾病,所有受试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分组方法

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61.45±4.55)岁;原发病:冠心病2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风湿性瓣膜病7例;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12例,Ⅳ级12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32~83岁,平均年龄(60.65±4.35)岁;原发病:冠心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风湿性瓣膜病4例;心功能:Ⅱ级7例,心功能Ⅲ级10例,心功能Ⅳ级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心功能分级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随访期间无人退出研究或失访。

1.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包括利尿剂、地高辛片、硝酸酯类、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组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保元实脾饮(人参、黄芪、炙甘草、厚朴、白术、木瓜、草果仁、大腹子、附子、茯苓、干姜),水煎服,每日1剂。连续治疗1周观察临床疗效。

1.5 疗效评价指标

1.5.1 心功能疗效

参照2003年6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5.2 中医症候积分

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高血压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1.5.3 NT-ProBNP水平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水平的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情况比较

治疗组中医症候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6.7%;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2.2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93.3%,对照组有效率73.3%;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NT-proBNP水平下降,和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变化)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变化)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

组别 例数NT-ProBNP治疗组 30 治疗前4205.0±231.5治疗后 1353.4±188.3●*对照组 30 治疗前 4195.5±221.0治疗后 2105.6±123.3●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3 讨论

慢性心衰属于中医学“心悸”、“水肿”、“喘证”、“虚劳”等疾病范畴,中医学认为病机为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所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张秉成指出“治水当以实脾为首务也”。

该方是保元汤与实脾饮的合方,保元汤在《博爱心鉴》中的组成:人参二钱,黄芪三钱,甘草一钱,所主病证总以“气虚”为要。主治在七版《方剂学》教材中:虚损劳怯,元气不足证。方中人参味甘,微寒,大补元气,建中补脾[6];黄芪味甘,气微温,气薄而味浓,阳中之阳也,专补气。芦桂云等[7]研究显示,保元汤与西药联用比单用西药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好。实脾饮系以干姜、附子、白术、炙甘草、大枣、生姜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针对脾肾阳虚、不能制水、水气内停的阴水证而设,治宜温补脾肾,行气利水。方中干姜、附子温补脾肾,附子善温肾阳,助气化以行水;干姜温脾阳,助运化以制水,两药合用,温脾暖肾,扶阳抑阴。白术、茯苓利水健脾,木瓜扶土抑木、祛湿利水,槟榔、木香、厚朴、草果行气导滞,化湿行水,使气行则湿化。炙甘草健脾而治水,故汪昂曰“甘草得茯苓则不资满而反泄满”,大枣、生姜调理健脾调中。现代实验研究证明[8],附子、干姜具有强心、升压作用,茯苓、白术有利水消肿作用,厚朴、大腹皮、木香对胃肠道平滑肌有调节作。黄芪具有能显著提高左室收缩功能,提高LVEF,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贾红娥,孟咏梅[9]运用实脾散加减配合西药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心衰临床疗效显著。

本研究的保元实脾饮中药汤剂以益气温阳药为强心之本,行气活血利水消肿以治其标,全方位标本兼治,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治疗心功能不全,体现了复方中药在治疗心衰方面的综合优势。保元实脾饮能显著减轻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衰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但因为本研究的疗程短、样本量偏少等不足,临床的远期疗效及推广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杜武勋,朱明丹,张斐,等.慢性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分期辨证论治方案及其组方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3):385-387.

[2]裴强,赵习德,桑文凤.参附注射液与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对比研究[J].中成药,2013,35(3):471-475.

[3]张少强,杜武勋,刘长玉,等.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药辨证论治方案的思考[J].中医杂志,2012,53(10):834-835.

[4]麦丽莎,何耀东,蒋颖.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及对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9):1761-1763.

[5]袁国强,李彦霞,魏聪.从脉络学说论治慢性心力衰竭[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8):820-822.

[6]马继兴.神农本草经辑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7]芦桂云,董艳,邢兰访,等.保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5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杂志,2011,33(7):1004-1005.

[8]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9]贾红娥,孟咏梅.实脾散加减治疗老年脾肾阳虚型慢性心衰110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6):496-497.

猜你喜欢

心衰心功能中药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