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5-03-10安红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8期
关键词:室性稳定型胺碘酮

安红霞

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安红霞

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凝抗血小板以及扩血管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下加用胺碘酮,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下给予胺碘酮+稳心颗粒。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次数、24 h内平均心肌缺血次数、治疗期间硝酸甘油的用量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比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效果要好, 能够使患者部分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绞痛的次数明显减少, 不良反应比较轻微, 安全性较高, 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胺碘酮;稳心颗粒;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表现上处于劳累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猝死之间, 容易并发心律失常[1]。目前, 胺碘酮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之一。近些年来, 在国内的一些研究证明[2], 稳心颗粒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室性心律失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胺碘酮合用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82例。诊断标准为WHO发布的《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 治疗组男23例,女19例, 年龄41~78岁, 平均年龄(62.1±10.2)岁;对照组男21例, 女19例, 年龄40~77岁, 平均年龄(62.5±11.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抗凝抗血小板以及扩血管的治疗, 在常规治疗下加用胺碘酮[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3254]200 mg, t.i.d., p.o., 1周后调整剂量为200 mg, b.i.d., p.o., 服用4周为1个疗程, 共用6个疗程,服药结束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下给予胺碘酮+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Z10950026), 胺碘酮剂量同对照组, 稳心颗粒剂量为9 g(1袋), t.i.d., 温水冲服。疗程和随访同对照组。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 进行24 h的动态心电监测, 做好各项评价指标(心绞痛发作次数、24 h内平均心肌缺血次数、治疗期间硝酸甘油用量, 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的发生例数)的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疗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次数、24 h内平均心肌缺血次数、治疗期间硝酸甘油用量分别为(14.4±3.1)次、(12.6±2.8)次、(290.1±57.9)mg和对照组分别为(22.8±4.9)次、(19.8±4.9)次、(389.8±55.8)mg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比较 治疗组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比较[n(%)]

2.3 不良反应情况 在治疗的过程中,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胺碘酮在临床上是广谱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对各种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心绞痛等效果均较好[3]。研究表明,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一方面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的Na+内流, 使心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使传导速度降低, 最终窦房结自律性降低, 心律恢复正常。稳心颗粒是一种中成药制剂, 主要成分为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以及党参等。研究证明, 稳心颗粒使心房和心室的肌细胞耗氧量有效的降低, 增加了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使心绞痛得到缓解。

在本研究中, 治疗组治疗期间心绞痛的发作次数、24 h内平均心肌缺血次数、治疗期间硝酸甘油的用量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个结论和王红梅[4]研究相符。稳心颗粒里面的甘松提取物能够抑制Na+、K+、Ca2+这些通道的通透性, 从而纠正了心律失常。在本次研究中, 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分别为2例(4.8%)、1例(2.4%), 对照组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患者分别为9例(22.5%)、8例(20.0%)。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种结论证明了稳心颗粒作用的可靠性, 也证明两药联用, 不良反应轻微。

综上所述,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使用胺碘酮合并稳心颗粒治疗比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效果要好, 安全性高, 临床上可以推广使用。

[1]谢忠敏, 马晓莉.稳心颗粒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OTD的影响.山东医药, 2007, 47(16):86-87.

[2]张文晖.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观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7):1169-1172.

[3]易海萍.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10):1422-1423.

[4]王红梅.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安徽医药, 2013, 17(7):1228-122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8.061

2015-06-12]

450053 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内科

猜你喜欢

室性稳定型胺碘酮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抢救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冠心病心律不齐应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效果观察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衰弱评估与预后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乙胺碘呋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41例疗效观察